周再德
摘要: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推進,當前我國越來越強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并制定了一系列內控政策文件,以期加強事業單位的內控水平,提升其社會效益。但就目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現狀來看,其仍存在不足之處,如內控制度建設不完善等,影響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基于此,本文探析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問題;對策
一、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意義
(一)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事業單位的運營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政府在下撥資金時需要各單位提交預算申請,經審批通過后進行撥款,因此單位的使用資金有限,在運營中需嚴格依照預算指標開展投資活動,確保預算資金的有效使用。而內部控制作為事業單位實施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規范單位的業務流程,提升單位間的分工合作,且內部控制中的預算管理可對單位的資金及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并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避免出現貪污腐敗現象
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交流溝通及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的五要素,新時期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僅可優化內控環境,同時系統的風險評估、規范的控制活動、順暢的交流溝通及強有力的內部監督可提升單位風險應對能力,提高單位工作質量;內控管理中事業單位借助系統的監管體系監督,可對職工的工作效率及質量等進行全面監督考核,有利于減少單位的貪污腐敗行為。
二、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佳
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后,當前多數事業單位雖逐漸面向市場,但受單位傳統管理模式影響,部分單位管理層及職工的內控意識仍較薄弱,如強調業務活動的開展,忽視內控管理工作;對內部控制概念、重要性等認識不正確;內部控制監督不到位,員工對內控工作的參與度與積極性較低,組織機構也設置不完善,缺乏內控管理機構,內控工作由財務部門負責,內控制度多傾向于財務管理方面,對業務活動的控制較少等。
(二)內部控制制度欠缺
當前各事業單位紛紛依照相關文件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受傳統管理理念影響,其內控制度制定中未結合單位現狀、業務需求等,對內控活動的指導性不足,具體表現為:1.相關管理機制不完善,如崗位分離制度、崗位責任制欠缺,部分不相容崗位未有效分離,一人多崗或一崗多人現象普遍。同時內控管理中管理層強調內控執行結果,忽視內控管理過程,事前預測與事中控制工作缺失,內控制度流于形式。2.控制活動不規范,如預算管理、內部審計、固定資產管理、費用支出控制等環節制度不完善。預算管理中單位部門間的交流溝通不順暢,職工內控意識淡薄,且業財融合水平偏低,財務與業務部門的數據傳輸不及時,溝通較少。預算編制中財務人員依據上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通過增量預算法編制本年度預算方案,對本年度業務活動的忽視導致單位預算方案不精準,預算超支嚴重。且預算執行中單位的授權審批制度不完善,預算調整流程不規范,致使預算執行不到位,資金使用效率低下[1]。
(三)風險管控機制缺乏
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管理中多數事業單位的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事業單位運營多依賴于財政撥款,單位受市場影響較小,其風險意識也相對薄弱。部分事業單位雖意識到運營風險,但由于各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仍處于薄弱環節,其只能借鑒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制定相關制度。但由于其內控風險信息獲取不及時,且無法精準把握單位的各項風險,風險評估、預警及應對措施的制定缺乏針對性。
(四)內審監督力度薄弱
當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監督力度薄弱的主要表現是未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審計工作由財務人員負責,或雖設置專門的審計部門,但由于審計人員的審計知識及業務能力不足,降低了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同時,單位的審計監督機制不完善,未明確規范內審人員的審計職責、審計對象等,審計人員仍以財務審計為主,且易受行政干預降低對內部部門的審計監督力度,制約了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三、事業單位優化內控制度的對策
針對上述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以H自然資源局為例,通過內控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及內部監督等角度探析事業單位優化內控制度的對策。H自然資源局作為地區政府工作部門,其原屬國土資源局的地區分局,經機構改革后單位隸屬于區直事業單位,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主要負責轄區內中心城區規劃區以外區域土地、礦產資源、城鄉規劃審批、測繪管理和監督,不動產登記、地質災害的監測與防治、地質環境與地質遺跡保護等。
(一)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新常態下,H自然資源局要持續提升單位的社會效益就要全面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提升內控質量。這一環節單位領導層要通過學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文件政策了解內部控制概念、要求及意義等,樹立內控意識,并結合資源局現狀制定內控制度。之后通過下發文件、組織各部門學習、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宣傳內部控制及相關制度,加強員工對內部控制的思想認知。同時單位要增設內部控制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等,并依據各部門的權責發布崗位工作任務書,落實崗位責任制及崗位分離制度,分離業務經辦與會計核算等不相容崗位,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及責任主體,制定問責制度,對各責任主體進行終身追責,通過系統的內控組織機構強化內控管理。
(二)規范內部控制活動
內控制度建設中H自然資源局還需結合財務管理、采購管理、預算管理、資產管理等工作流程制定系統的管控制度,規范各部門的業務流程。
例如,預算管理中單位從預算編制、執行、調整、考核等方面出發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如加強部門間的交流,全面收集并分析單位各項收支信息,并結合單位上年度決算狀況及本年度人員定額、實物定額、業務活動等科學編制預算;預算執行中完善監督機制和預算執行適時分析制度,明確規定各部門嚴格執行預算規劃,并由專人實時監督財政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實施預算執行分析工作;預算調整中完善授權審批機制,經過嚴格規范的審批流程調整預算方案;預算考核中優化考評體系,健全獎懲制度,提升員工對預算控制的參與度[2]。
(三)強化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中H自然資源局要樹立風險意識,通過案例分析等方式宣傳風險防范理念,之后梳理單位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聘請業務水平及社會反響較好的評估機構對業務活動進行系統分析,評估單位財務風險,確定各經濟活動中的風險點,規范風險評估流程,完善風險控制辦法。同時,單位要健全風險評估工作機制,由財務部門等關鍵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風險評估小組,并規定評估小組至少每年實施一次風險評估,當外部環境、經濟活動或管理要求等發生重大變化要及時對經濟活動風險進行重估,并將結果以書面報告形式提交領導班子[3]。
(四)加大內審監督力度
內審監督環節自然資源局需設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構建合理的內部審計機制,明確規定內審崗位就職人員的業務水平及綜合素質,如精通內部審計標準、程序,了解會計原則和技術,具備會計、金融、經濟法等領域的基本知識和信息技術;規范內審的工作流程,如審計部門定期向單位領導匯報工作,并監督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執行情況,關鍵崗位和人員設置狀況等,定期或不定期(每年至少一次)開展常規審計和專項審計,及時發現、分析并糾正單位內控管理中的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建設仍相對落后,新常態下單位要進一步優化內控環境,規范內控活動,加強風險評估,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提升事業單位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牛玥.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9,13 (14):258+260.
[2]岑積仁.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9,243 (01):226.
[3]田園.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財會學習,2019,220 (11):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