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
摘要:近年來,為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財政部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分別三次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建立起高效、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僅能夠提高學校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同時也能增強學校運行管理風險的防控能力,保證學校各項資源和資產的保值增值。本文以地方高校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現階段影響地方高校內部控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這些現狀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地方高校;內部控制;問題;措施
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2012年財政部制定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對內部控制的定義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2016年,教育部也研究制定了《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明確指出“高校應制定內部控制規范,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以保證實現高校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五大目標。
隨著地方政府對教育事業投入的增加,地方高校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活動也越來越復雜,因此運行管理過程中的風險也日益凸顯。為了進一步提高地方高校的內部管理水平,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地方高校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校的內部控制體系,貫穿學校各項經濟活動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監督管理,保證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以實現校內的國有資產和各項資源的保值增值。
一、目前地方高校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夠
近年來,財政部三次出臺相關規定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保證行政事業單位運行管理的合法合規、資產的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提高運行管理效率和效果。盡管地方高校根據政策要求也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內部控制在執行過程中卻不能有效地控制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校的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在學校運行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點,在控制環節和控制程序方面設計的不夠嚴謹,致使有些經濟活動可以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完成,使得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二)內部控制的執行缺少監督
地方高校的職能部門中都設置了獨立的審計部門,但其職能主要是負責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審計以及修繕工程和基本建設項目的工程審計等,并沒有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的職能。盡管審計部門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也能發現一些內部控制的缺陷,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對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地方高校對內部控制執行的全過程缺乏監督,就使得地方高校對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無法及時進行評價,內部控制在設計上的缺陷就很難被發現。高校不僅無法降低運行管理的風險,同時還增加了控制風險。
(三)信息化建設還不夠完善
目前,各地方高校都在加強校內信息化建設,大部分的職能部門都實現了運用管理系統進行管理,但各部門的管理系統更多的是以個體形式存在,沒有與其他部門的信息系統相銜接,實現信息的有效融合。各部門之間不能實現信息完全共享,就不可避免各部門某些相關信息存在差異。地方高校各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銜接不暢,整體的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直接影響到高校內部控制實施的效力和效果。高校內部信息融合度不夠,就無法為高校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為其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改善高校內部控制現狀的措施
(一)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強調內部控制重要性
內部控制環境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是高校內部控制存在和發展的空間,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行,主要包括發展規劃、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等方面。控制環境反映學校內部人員特別是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因此,地方高校必須建立起理性、嚴謹、務實的控制環境,體現出學校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高度重視,增強內部控制在學校運行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各部門人員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
地方高校通過監督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促使學校管理層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新學校管理理念,有效地改善控制環境。地方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控制環境,也能促進學校管理層更加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二者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相促進的關系。地方高校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實現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防范和控制各類經濟活動中的風險,防止舞弊事件的發生。
(二)實行內部控制審計,增強內部控制監督
地方高校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就應當定期對內部控制實行專項審計,對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與執行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對內部控制審計可以分為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內部審計是指地方高校應當組建獨立的內部控制審計部門,或者在審計部門中設置獨立的內控制度審計科室,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監督學校各部門落實內控制度的情況,對現行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效果作出評價,以改善和健全地方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外部審計是指獨立的審計機構接受地方高校的委托,對學校內部控制的設計與實施情況進行審計,并針對設計環節和實施環節存在的問題出具專業的審計報告。地方高校應該將這種內部審計作為一種常態化的內部控制監督模式,同時對內部控制定期進行外部審計,二者相輔相成,實現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評價。
為了增強地方高校內部控制內、外部審計的有效性,一方面,在學校內部要提升內部控制審計部門的權限及地位,無需受制于其他部門,增強審計部門工作的獨立性,同時內審部門一定要聘用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審計人員,并且采取回避原則,增強內部控制審計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委托具有專業資質和豐富經驗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采取全面檢查的方式,確保外部審計的全面性及有效性。
(三)完善信息化建設,提升內部控制效用
高校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在校內形成一個全覆蓋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首先,地方高校應當加強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尤其是在財務、教務、科研、人事、學生、采購、資產、基建等相關部門全面采用專業管理系統,實行數字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隨著學校的發展和實際情況的不斷變化,各部門也要不斷更新升級管理系統,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各部門也應在管理系統內對相關人員的操作權限進行設定,在各崗位人員之間形成一種有效的制衡機制,防止肆意篡改相關數據,提高了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其次,地方高校應當建立綜合的信息管理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及云平臺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搭建信息化平臺,將各部門的管理系統有效的整合起來,形成信息化網絡,打破各部門之間的界限,充分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信息管理中心將內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化網絡中,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實現各部門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各部門之間的相關信息一致。地方高校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加強信息系統管理,保證內部控制的高效運行。
三、結束語
隨著地方高校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學校所面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多,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可以保證學校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和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可以防范和控制學校運行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可以防止各種舞弊與腐敗的發生,促進學校的廉政建設,為學校穩健的、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李凌寒.地方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問題及改進分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 (9):123-125.
[2]周小婷.地方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優化研究[J].財會研究,2017 (3):78-80.
[3]劉洋.淺析地方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問題[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 (6):83-84.
[4]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2.
[5]教育部《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