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偉

摘? 要:初中階段是體質發展的關鍵期,在中考考試項目增多,難度加大的背景下,這對傳統的班級授課體育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旨在以中學生為例,通過“合班分項”的教學模式,對比分析研究,試發現“合班分項”教學對中學生體質效果的影響,為學校體育教學新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生? 合班分項? 體質
中圖分類號:G80-3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064-02
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不足,身體素質等指標均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1]。初中生鍛煉行為、鍛煉方式及鍛煉興趣改變已成為現實的迫切需要。研究發現,初中體育“合班分項”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興趣,還能優化整合教師資源[2]。但初中體育教學中多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合班分項在高中及大學體育課堂中運用居多[3]。本文旨在嘗試以“合班分項”走班教學為實施路徑,系統推進初中體育“基礎+選修”型課程,改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提高體育技能學習效果,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隨機選出初一新生160名(4個班級),“合班分項”教學模式作為實驗班,普通模式為對照班,各80名。教學實驗期間不改變鍛煉者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方案
運動項目:對照辦按照教學大綱進行運動內容教學。
運動密度:基本達到50%練習密度。
運動時間:每周3次課,每課鍛煉40min,實際體育課鍛煉周期為24個月。
1.2.2 實驗檢測指標
身體形態、身體素質指標測定;問卷調查跟蹤測定。
1.2.3 實驗排除標準
根據學生的體檢單進行詳細篩選,去除不適合劇烈運動的學生。
1.2.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 SPSS 21.0軟件和Excel進行輸入和處理。
2? 研究結果
2.1 學生對于體育合班分項教學的態度分析及實踐情況分析
2.1.1 學生對體育合班分項的學習興趣情況
體育學習興趣是體育學習的動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5]。學生通過自主選擇項目,提升學習效率,掌握知識與技能[6]。由問卷可以發現,實驗班中95%的學生非常喜歡及比較喜歡體育合班分項的學習,興趣很高;且對傳統體育課內容枯燥、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及形式單一,3個原因共占76.4%。
2.1.2 學生體育合班分項項目滿意度及選擇情況
體育教學內容在注重身體基本素質發展的基礎上,也強調發展學生個性與專長[7]。研究發現,個性發展因素在初中生進行體育行為的內隱性和心理傾向性中排序第一[8];92%的學生對體育合班分項的項目設置持滿意及比較滿意的態度。
2.2 合班分項教學模式下學生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分析
2.2.1 學生身體機能變化情況分析
身體機能的變化能夠反映體質和體格的變化,而心肺功能又作為衡量身體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本研究中,運動12個月、24月后分別與實驗前相比結果顯示,體育合班分項教學模式下,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均出現非常顯著性的降低(P<0.01)(見表1)。
2.2.2 學生耐力素質變化情況分析
耐力素質是機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特定強度負荷或動作質量的能力,隨著蘇州最新《中考標準》的出臺,女生800m、男生1000m已經列入新一屆中考必考項目。本研究中,運動12個月后與實驗前相比結果顯示,體育合班分項教學模式下,1000m/800m長跑成績均出現明顯的提高,但差異不顯著;運動24個月后,1000m/800m長跑成績均出現非常顯著性的提高(P<0.01)(見表1)。
2.2.3 學生速度素質變化情況分析
速度素質主要反映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初中生50m測試,既夠反映學生速度與靈敏素質的發展水平,又能促進學生下肢力量與協調性,促進學生健康體質發展。本研究中,運動12個月、24個月后分別與實驗前相比,合班分項教學模式下,男生、女生50m成績均出現非常顯著性提高(P<0.01)(見表1)。
2.2.4 學生力量素質變化情況分析
力量素質是人體進行體育運動的基本素質之一,是獲得運動技能和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他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9],本研究中,體育合班分項教學模式下,男生、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均出現顯著性提高(P<0.05,P<0.01)(見表1)。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合班分項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通過多種分項,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促進發展個人特長,形成個性,學生的體育成績不斷提高的同時,身體素質不斷增強。
(2)合班分項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通過選項教學,學生身體形態、耐力、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均有顯著性提高。
(3)合班分項教學模式在初中實行,可作為增強學生體質,提高中考成績的一種新思路。
3.2 建議
(1)明確合班分項的教學目標,構建分項教學體系,協調課務安排,優化教學模式及評價機制,使體育合班分項教學的實踐朝良性發展。
(2)合班分項教學模式進一步跟蹤實施,引導學生培養興趣,形成個人體育特長,掌握基本技術原理與技巧,為今后進入高中體育學習做好充足準備。
(3)在體育合班分項教學中增加教學管理力度,試圖發現管理模式與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 付道領.初中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 董艷麗.初中體育分項教學模式初探[J].教學研究,2014(2):85.
[3] 夏奇輝.對體育課分項教學模式的認識和建議——以上虞市職業中專為例[J].新課程研究,2010(3):65-66.
[4] 王進,趙臣,高乃春.中學生體育活動參與興趣影響因素的探索[J].體育科學,2008,7(28):37-34.
[5] 褚昕宇,于海洋.動機氣氛對初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5):298-299.
[6] 李功.“合班分項”走班教學模式下提升初中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以足球專項課教學為例[J].體育世界,2017(3):173-174.
[7] 王希林.對體育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的探討[J].體育科學研究,1997(6).
[8] 張力文.山西省初中生體育學習興趣與體育行為的相關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9] 羅曉文.發展初中生力量素質的意義和要求[J].新課程,2016(1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