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九清



摘? 要:休閑體育已經成為人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本文基于CNKI數據庫2013—2017年休閑體育相關主題的期刊文獻數據,基于Citespace對休閑體育研究文獻主題與熱點可視化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近年間休閑體育研究產出量趨于穩定;(2)各知名體育學院對休閑體育研究高度重視;(3)研究機構在休閑體育研究的合作較少;(4)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迎來利好;(5)休閑體育專業教育仍需加強;(6)休閑體育產業可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7)可在群眾間形成休閑體育文化。
關鍵詞:休閑體育? Citespace? 主題與熱點? 信息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250-05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工作之余,對閑暇時間利用越來越多趨向高質量化,也更加關注身心的健康和休閑方式的選擇。其中,休閑體育便是可選擇的休閑方式之一。休閑體育活動源自人類對運動性身體活動的強烈需求,是人類進行休閑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人們在閑暇時間中為了身體健康和心理愉悅等目的而參與的各種體育活動[1]。現代社會中,體育與休閑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體育的內容和形式豐富了休閑,而休閑的社會發展空間的廣泛性則豐富了體育深層需求。一方面,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勞動效率的提高,人們擁有更多的休閑時間;另一方面,人們生活水平和對休閑的價值認知的差異性,導致了休閑體育需求的差異性,形成了多元個性化的休閑體育價值觀[2]。
休閑體育已經成為人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人們通過參與體育或觀看體育賽事來享受體育帶來的益處。對于休閑和休閑體育的研究,發達國家已經積累了較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近年來,我國學者也陸續將國外休閑研究書籍介紹到中國,并已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內體育學術界,休閑體育已不再是陌生的詞匯,也將不再被看作貴族體育,而是全體大眾都受益的體育活動。休閑體育作為專門研究領域的價值和必要性將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群眾體育、社會體育、大眾體育等字眼將會被休閑體育所代替。休閑體育的研究內容將更加廣泛、深入,它不僅研究體育活動參與者,同時還要研究體育比賽觀看者,更要研究休閑體育的概念、休閑體育的政策、休閑體育的服務、場 (館)設施及其維護、休閑體育人才的培養及管理、休閑體育市場的開發、休閑體育項目的設計與評價、休閑體育與環境和經濟的關系等。隨著休閑體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休閑體育對于社會和個人發展的價值也會逐步被大眾所認識。人們將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認識休閑體育,這對于提高國人的休閑、健康意識,改變我國的經濟繁榮與人們健康退化如影相隨的局面,起著重要作用。
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體育及其社會價值、功能和作用亦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本文通過Citespace對CNKI上有關休閑體育的1666篇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及綜合評價,以便了解我國的休閑體育發展狀況以及研究情況,為后續研究提供數據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筆者于2018年4月22日在CNKI數據庫檢索以“休閑體育”為主題的期刊文獻,選擇近5年(2013—2017年)的文獻,經過篩選無關文獻及去重后,得到1666篇文獻,筆者將對這些文獻的關鍵詞、發文機構等方面進行分析,對休閑體育近年來的研究熱點進行探討。
1.2 研究工具
本文應用陳超美博士基于Java語言開發的Citespace軟件[3],它是一款用于計量和分析科學文獻數據的信息可視化軟件,具有多元、分時、動態的特點,它利用分時動態的可視化圖譜展示科學知識的宏觀結構以及發展脈絡,直觀地展示某一領域的信息全部內容,識別并顯示某一領域科學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動態,展現研究熱點及前沿方向。
2? 結果與分析
2.1 主題文獻增長分布
對近年來休閑體育相關話題的文獻數量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數據表明,在2013—2015年間,休閑體育相關文獻呈穩步上升趨勢,在2016—2017略有下降,但都保持在300篇以上的數量,說明近年來有關休閑體育的研究產出較為穩定。
2.2 主題文獻發文機構分析
運行Citespace軟件,選擇“Institution”進行研究機構分析,選擇每年前100的機構,運行分析,對相同學校不同學院的結果進行合并,結果如圖1和表2所示。圖、表的數據表明,上海體育學院(46篇)是近年來發表“休閑體育”相關主題文獻最多的機構,北京體育大學(20篇)次之。從圖1中可見,各節點間連線極少,說明休閑體育相關研究的機構間合作較少。從發文前10的研究機構可知,休閑體育相關研究最重要的產出機構是知名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近5年研究論文最多,顯示出強大的研究能力。
2.3 研究主題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表達文獻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言詞匯,可用于揭示研究成果的內容特征,高頻關鍵詞經常用于表達研究主題的熱點。因此,對關鍵詞進行分析以梳理近年來休閑體育的研究熱點即本文的研究重點,以下從高頻關鍵詞、主要關鍵詞共詞分析以及關鍵詞時序分析3個維度闡述近5年我國休閑體育的研究熱點。
2.3.1 高頻關鍵詞統計分析
運行Citespace軟件,選擇“Keyword”進行關鍵詞分析,選取每年排名前50的關鍵詞為研究對象,分析結果如表3及圖2所示。圖2中,節點的顏色變化代表年份的改變,節點越大代表關鍵詞頻次越多。從圖2中可見,主題詞“休閑體育”的節點最大,“休閑體育產業”“休閑體育文化”等節點也具有較大規模。
表3展示了休閑體育研究的前20個關鍵詞,數據表明,除主題詞外,出現頻次最多的詞為“休閑體育產業”(83次),休閑體育產業研究成為近年來的熱點。王先亮[4]等研究者認為,休閑體育產業具有消費與生產同時性、產業融合性以及體育特色的特征,并為休閑體育產業價值鏈的布局提供建議。對休閑體育專業的研究也逐漸成為休閑體育的研究熱點,焦現偉[5]等對我國高等學校休閑體育專業發展態勢進行研究,認為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本科生招生規模偏少,辦學規模較小,并且存在專業地區結構不合理等現象。“休閑體育旅游”及“休閑體育文化”出現次數較多,張鐵明[6]等對休閑體育旅游目的地競爭力進行研究,認為休閑體育旅游目的地競爭力來自條件感知、項目感知、總體滿意度和服務感知4個維度;在游客感知視角下,相似的休閑旅游資源條件下,生活環境、休閑項目設置和專業服務等后天優勢對休閑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起著決定性作用。表中數據顯示,“大學生”“老年人”“城市居民”也成為了熱點關鍵詞,說明休閑體育主要圍繞這3個群體進行研究。
2.3.2 主題關鍵詞共現分析
選取“休閑體育產業”“休閑體育專業”“休閑體育旅游”及“休閑體育文化”4個最具實際意義的高頻關鍵詞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如下。
(1)“休閑體育產業”共詞分析。
在Citespace網絡圖中,選取“休閑體育產業”節點,如圖3所示。圖中可見,該關鍵詞與“SWOT分析”“發展現狀”“策略”“影響因素”等詞聯系緊密。學界早已有針對休閑體育產業的研究,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是給中國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溫一帆[7]認為,發展休閑體育產業應當對產業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全面提升休閑體育文化,建立休閑體育產業產業的投資融資系統,培養管理人才,規范發展以及合理配置資源。
(2)“休閑體育專業”共詞分析。
圍繞“休閑體育專業”共詞圖譜發現(見圖4),其“課程設置”“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及“高校”等詞聯系緊密。休閑體育產業發展離不開高校培養的優質人才,因此針對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的研究日漸成為研究熱點。彭國強[8]等探討了美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特點,認為美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接軌,課程培養方案具有嚴謹性、靶向性,課程實施具有連貫性等特點;并為我國休閑體育專業的發展提出了課程設置應當適應社會需求,培養休閑與體育的復合型人才,建立休閑體育專業審核體系等建議。劉洋[9]等從學校培養及校外培養2個環節對我國休閑體育專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休閑體育專業人才三方協同培養機制的方案。王曉云[10]等從能力本位的視角出發對休閑體育專業培養方案提出建議。可見在休閑體育日漸成為人們閑暇活動的重要內容時,對于休閑體育管理人才的培養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應當找到適合的人才培養解決方案,進一步促進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
(3)“休閑體育旅游”共詞分析。
圍繞“休閑體育旅游”共詞圖譜發現(見圖5),其與生活方式、發展對策等詞聯系緊密。休閑體育與旅游都是休閑的一部分,其共同之處是以健康為目的,因此兩者間可以協同發展,互相促進。各地針對當地旅游資源與休閑體育產業的結合做了大量研究,如盧青[11]等針對山東休閑旅游服務體系的構建進行研究,認為山東省發展休閑體育旅游應當構建政府政策扶持體系,構建休閑體育旅游資源規劃體系,利用青島奧帆賽,促進休閑體育旅游發展以及降低休閑體育旅游的脆弱性。鐘菊華[12]等對四川省休閑體育產業及旅游產業的融合模式進行研究,認為政府應當為休閑體育旅游構建良好的基礎設施,休閑體育旅游應當定位為健康旅游以及要以景區為中心打造1h周末旅游圈。
(4)“休閑體育文化”共詞分析。
“休閑體育”也在不斷地形成自身的文化。謝光輝[13]等認為,休閑體育文化是休閑文化與體育文化的復合體,并定義休閑體育文化是人們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在休閑的實踐過程中創造并共同享有的,關于這一社會現象的物質實體、價值觀念、制度規范及其行為方式的總和。研究認為,現代休閑體育文化具有領先性、跨文化、直接參與性以及自娛自足性特點(見圖6)。
(5)休閑體育關鍵詞時間線分析。
調整Citespace網絡視圖,對網絡進行聚類,并選擇“Timeline”模式,可以發現關鍵詞隨時間變化的趨勢。以下展示整個網絡時間序列圖和各主要關鍵詞時間序列圖。圖7表明,各關鍵詞被聚為7類,包括“休閑”“休閑體育”“休閑體育專業”“現狀”“休閑體育產業”“休閑體育旅游”以及“影響因素”。聚類結果發現休閑體育專業、休閑體育產業以及休閑體育旅游是休閑體育研究中最為熱門的子話題。圖8為“休閑體育”的時間序列圖,“休閑體育”作為研究的核心詞,在2013年便已出現,其間與“體育教學”“體育產業”等詞已經聯系緊密,說明休閑體育專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等關鍵研究主題早已形成。2014—2016年間,“休閑體育”與“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改革”“發展策略”等詞聯系緊密,說明休閑體育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后,遇到了發展瓶頸情況,亟需在不同方面進行改革以求突破。
3? 研究結論與建議
3.1 研究結論
(1)休閑體育研究產出數量穩定。通過分析近5年休閑體育話題的期刊文獻數量,發現各年休閑體育研究的產出量穩定在300余篇,說明休閑體育研究在各年都保持著一定的熱度。
(2)各知名體育院校持續關注休閑體育研究。知名體育院校是體育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機構,各大體育院校皆有展開相關的研究成果出現。相關權威機構的研究為休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3)休閑體育研究機構間合作較少。休閑體育研究產出的主要機構為各著名體育院校,但從機構圖譜可見,各機構間的合作及互動較少,不利于休閑體育良性研究。
(4)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迎來好時機。近年來,我國成功舉辦各項大型體育賽事,賽事的舉辦吸引了大量群眾觀看,培養了群眾的體育興趣,賽后觀眾更加樂意投入休閑體育活動中。因此休閑體育產業迎來大好時機。
(5)休閑體育受眾越來越廣。從休閑體育高頻關鍵詞中可看到“大學生”“城市居民”及“老年人”,說明休閑體育的參與群體正在逐漸擴大,覆蓋各個年齡段,“全民運動”的熱潮正在形成。
(6)休閑體育專業的發展存在問題。隨著休閑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休閑體育專業人才需求不斷擴大。通過梳理休閑體育專業研究的文獻,認為休閑體育專業的發展有諸多不足,需要正確引導。
(7)旅游產業與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相互促進。旅游和休閑體育活動的目的都是愉悅身心,鍛煉身體。因此二者可以共同發展。
3.2 建議
(1)加強機構間對休閑體育研究的合作。不同體育院校有不同的研究優勢,各院校應當積極溝通合作,交流休閑體育研究的心得與成果,共同促進休閑體育研究及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
(2)尋找并落實科學的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人才的支持,高校的休閑體育專業將成為熱門。因此各體育院校需要借鑒國外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點,結合我國及各院校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制定科學有效的休閑體育人才培養方案,為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不斷輸送人才。
(3)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居民區、公園內的簡易健身器材是進行休閑體育的重要器材,公共體育場也是休閑體育的重要活動器材。政府應當注重建設、維護相關基礎設施,開放公共體育場所并保證能夠被休閑體育參與群眾所利用,進一步促進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
(4)整合休閑體育與旅游資源。休閑體育與旅游的目的相似,可以共同發展。因此政府需要整合二者資源,讓群眾在旅游過程中也是在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一舉兩得。
(5)在大眾間形成休閑體育文化。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目的是實現全民運動,因此需要培養群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就需要通過宣傳及鼓勵大眾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在大眾中形成固定的文化,養成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金銀日.城市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的空間需求與供給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
[2] 馮維波.城市游憩空間分析與整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 CiteSpace介紹與使用[EB/OL].(2017-09-24).https://blog.csdn.net/SmartDazhi/article/details/78077156?locationNum=9&fps=1.
[4] 王先亮,楊磊,任海濤.我國休閑體育產業的特征及布局[J].體育學刊,2015,22(2):42-46.
[5] 焦現偉,孫南,岳新坡.我國高等學校休閑體育專業發展態勢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31(4):476-480.
[6] 張鐵明,吳畏,譚延敏,等.游客感知視角下休閑體育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30(1):26-30.
[7] 溫一帆.后奧運時期中國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0,31(4):47-50.
[8] 彭國強,舒盛芳.美國大學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及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4,35(4):12-17.
[9] 劉洋,王家宏.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1):104-111.
[10]王曉云,阮云龍.基于能力本位視角的休閑體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0):84-89.
[11]盧青,顏秉峰.山東休閑體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30(5):28-33.
[12]鐘菊華.四川省休閑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0(8):147-151.
[13]謝光輝,盧鋒,張玥.休閑體育文化解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2):48-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