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聯國
【摘要】 目的 探究動態心電圖和平板運動試驗(Bruce方案)進行無癥狀心肌缺血診斷的臨床效果。方法 300例疑似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 患者均先后接受動態心電圖以及平板運動試驗診斷。觀察動態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 并比較兩種診斷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及診斷符合率。結果 病理診斷結果確診為無癥狀心肌缺血180例, 動態心電圖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8.3%、95.0%、97.0%, 平板運動試驗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86.1%、20.0%、59.7%。動態心電圖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均明顯高于平板運動試驗,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診斷中, 相較于平板運動試驗, 動態心電圖檢測有著更高的靈敏度、特異性以及陽性檢出率,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動態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無癥狀心肌缺血;診斷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16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變化, 冠心病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態勢, 且愈來愈趨于年輕化。冠心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 可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因此盡早診斷并采取對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是一種特殊的冠心病類型, 在臨床具有較高發病率, 臨床表現為無明顯的心絞痛癥狀[1]。由于患者在出現心肌缺血中癥狀時, 無明顯的胸痛導尿管伴隨癥狀, 所以通常從又將其稱為隱匿性或無痛性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當中患者缺乏相關的健康知識, 常常由于未出現明顯的疼痛感, 而忽視疾病的發展, 進而延長了心肌缺血的病程, 等到發現時已處于嚴重病情狀態, 對心臟帶來了更不好的影響, 增加猝死風險[2]。因此, 盡早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診斷是十分必要的。動態心電圖能夠24 h實時檢查患者的心電變化, 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疾病有較好的診斷效果。本文為了深入探究動態心電圖和平板運動試驗進行無癥狀心肌缺血診斷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2019年本院收治的300例疑似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2019年本院收治的300例疑似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 男172例, 女128例;年齡24~62歲, 平均年齡(37.8±8.1)歲;病程1~7個月, 平均病程(3.2±1.3)個月。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無溝通和意識障礙。排除標準:①合并重度貧血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心室肥厚患者;④心肌病、心肌炎或瓣膜病患者。
1. 2 診斷方法 納入的患者均先后接受動態心電圖以及平板運動試驗診斷。具體診斷方法如下。
1. 2. 1 動態心電圖檢測 診斷前3 d, 告知患者停用所有影響到ST的藥物, 在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測時為患者貼好電級片帶好電級, 佩戴時嚴格處理皮膚, 固定導線穩妥, 嚴防干擾, 位差影響分析結果, 并指導受檢者認真填寫生活日志, 重點記錄胸悶胸痛等癥狀發生和持續時間, 由動態心電圖系統電腦自動檢測, 通過人機對話, 對計算機自動分析報告進行檢查, 判定, 修改, 和編輯, 打印報告。
1. 2. 2 平板運動試驗 正式檢查前3 d, 囑咐患者停止使用對心肌耗氧量及ST段產生影響的藥物, 并且在檢查前2 h要禁煙酒及禁食, 運動前對患者血壓進行監測, 并做靜息心電圖, 將運動中和運動后做對照。選定平板運動試驗, 連續監測, 做好相關記錄, 運動終點滿足以下一項即可:①心率達到次級量運動心率;②ST段缺血性壓低≥0.1 mV或典型心絞痛出現;③血壓與原血壓相比降低>1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血壓驟升≥230/110 mm Hg;④體力不支;⑤嚴重心律失常出現。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動態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 比較兩種診斷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及診斷符合率。動態心電圖陽性標準: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 mV, 選取J點后于0.08 s
處測量;如果存在ST段下移, 則需在下移的前提下ST段再下移≥0.1 mV;兩次ST段缺血時間間隔≥5 min;
ST段改變≥1 min;變異型心絞痛為ST段抬高
≥0.2 mV[3]。平板運動試驗陽性標準:運動中或后ST段下斜或者水平下移≥0.1 mV, 并且持續時間>1 min;運動中血壓下降、出現嚴重心律失常;運動中表現出典型心絞痛[4]。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病理診斷結果確診為無癥狀心肌缺血180例, 動態心電圖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8.3%、95.0%、97.0%;平板運動試驗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86.1%、20.0%、59.7%。動態心電圖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均明顯高于平板運動試驗,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無癥狀心肌缺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特殊的冠心病, 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較高, 且與患者的年齡具有正相關關系, 年齡越大的患者疾病發生風險越高。對于該疾病的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分析其可能與患者的冠狀動脈受損、心肌肥厚以及心肌需氧量等情況具有較大關系。該種病癥主要是因患者心臟血液灌注不足, 減少了心臟供氧量, 從而引起心肌代謝異常, 使心臟不能正常工作的疾病。心肌缺血會影響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系統, 導致心臟電穩定性降低, 易發生致命性心律失常, 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5]。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具有心肌代謝異常和活動異常等客觀證據, 但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 極易被忽略, 導致患者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而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快步行走或者飲酒時, 就會表現出突發的心悸和胸悶, 嚴重者會出現心臟驟停和猝死, 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中老年人發生心肌缺血的機率較高, 而導致心肌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川崎病、血管閉塞以及冠脈粥樣硬化等, 經調查資料得知, 血糖高、年齡、超重、高血脂以及吸煙等亦是危險性高的影響因素[6]。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和診治患者的無癥狀性心肌缺血,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 在早期對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進行診斷和防治是極為必要的。
平板運動試驗以及動態心電圖檢測是診斷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平板運動試驗不僅能用于評估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還可用來篩查隱匿性冠心病。平板運動試驗的診斷原理在于通過不斷增加患者的運動量, 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從而激發在靜息狀態下不明顯的異常現象, 此類異常表現以心肌缺血為主, 例如心絞痛或者運動心電圖異常變化。在健康群體的心臟中, 冠脈血流與心肌排血量存在潛在代償能力, 若冠脈血流能維持機體正常生理需求, 便不會出現缺血情況, 同時心電圖提示正常[7]。平板運動試驗可將患者日常生活與癥狀之間的關聯反映出, 屬于一種無創檢測方式, 能夠在院外診斷出無癥狀的心肌缺血。但若患者不符合或無法耐受高運動負荷檢測, 則需要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測。
動態心電圖能夠對患者的心電活動情況進行24 h連續動態監測, 可有效彌補常規心電圖檢查所存在的不足, 從而極大地提升臨床對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診斷準確率。其主要原因在于, 動態心電圖能夠監測患者各種狀態下的ST段改變以及T波倒置等情況, 可準確地反映患者的心肌缺血狀況, 從而減少誤診和漏診等情況發生。大部分情況下, 心外膜是心室復極的起始位置, 然后從該部位逐步推向心內膜位置, 如果復極的過程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變化, 則心電圖T波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所以通過觀察患者的心電圖檢查結果即可發現其心肌缺血狀況[8, 9]。從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 動態心電圖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均明顯高于平板運動試驗,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隨勝月等[10]的相關研究中, 同樣對疑似無癥狀心肌缺血的患者分別采用了平板運動試驗及動態心電圖兩組方法進行診斷, 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在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診斷中, 相較于平板運動試驗, 動態心電圖檢測有著更高的靈敏度、特異性以及陽性檢出率,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曹翠, 王志權, 李杰. 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應用動態心電圖診斷的臨床價值.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34):199, 201.
[2] 高杰, 黎靜, 韓靈梅, 等. 24 h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觀察. 當代醫學, 2019, 25(9):46-48.
[3] 肖文強. 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對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比較.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8, 7(3):14-15.
[4] 陳鄖, 趙文成. 盧小偉, 等. 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對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14):148-150.
[5] 唐娟. 動態與常規心電圖診斷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差異. 醫療衛生裝備, 2017, 38(6):109-111.
[6] 王媛, 張粉燕, 劉芳蘭, 等. 動態心電圖在無癥狀心肌缺血中診斷與臨床結果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 7(3):79, 81.
[7] 郭靜波. 動態心電圖診斷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臨床價值分析. 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8, 27(7):194-195.
[8] 王士芳. 平板運動試驗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診斷價值.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12):1346-1348.
[9] 舒輝霞. 平板運動試驗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 世界臨床醫學, 2017, 11(9):25.
[10] 隨勝月, 楊建彬, 張劍輝. 運動平板試驗和動態心電圖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分析.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8, 16(7):79.
[收稿日期: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