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產前檢查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進行產前檢查血糖正常的50例妊娠期婦女作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檢測, 觀察比較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妊娠結局。結果 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8.70±1.57)%和空腹血糖(7.18±1.18)mmol/L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88±0.93)%、(4.55±0.59)m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胎兒窘迫、巨大兒和產后出血發生率分別為16.0%、22.0%、26.0%、20.0%均高于對照組的4.0%、6.0%、10.0%、6.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羊水過少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確診率高, 在臨床診斷和風險評估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 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妊娠結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28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沒有患過糖尿病, 在妊娠后才出現高血糖的現象, 是目前妊娠期最為常見的合并癥之一[1]。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 如孕婦年齡>35歲, 妊娠前體重肥胖或多囊卵巢綜合征, 有糖尿病家族史, 有不良孕產史等, 這些都是誘發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在妊娠期機體產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也與妊娠期糖尿病發病有關, 孕周增加后機體對葡萄糖的需求提高, 孕婦腎糖閾下降, 尿糖排出量增加, 導致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等, 同時孕婦體內分泌的雌激素、孕酮等, 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分泌量, 胰島素的抵抗增加等, 使血糖水平出現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在日常無明顯三多一少的臨床癥狀, 容易被患者忽視, 如延誤診治病情嚴重者會出現早產、產后出血、巨大兒、胎兒發育異常等不良妊娠結局[2-5]。因此, 通過檢測空腹血糖、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或糖化血紅蛋白等, 進行早期篩查及時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確診。本文對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篩查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 評估高血糖對妊娠結局的風險。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產前檢查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 年齡21~42歲, 平均年齡(27.21±4.94)歲;孕周24~28周, 平均孕周(25.98±1.51)周。選取同期進行產前檢查血糖正常的50例妊娠期婦女作為對照組, 年齡23~43歲, 平均年齡(25.94±5.69)歲;孕周24~27周, 平均孕周(26.84±1.77)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既往無糖尿病史, 均是單胎妊娠者, 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 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 同時孕婦在常規進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明確, 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有糖尿病史的患者;②非單胎妊娠者;③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 有妊娠高血壓、感染、心力衰竭者;④有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的患者。
1. 3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檢測, 檢查前1 d晚餐后禁食8~12 h, 抽取靜脈血約 3 ml, EDTA抗凝, 在0.5 h內離心取血清, 空腹血糖檢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 實驗過程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書執行。觀察組給予妊娠期糖尿病常規治療, 控制飲食, 少食多餐, 同時保持運動, 必要時給予胰島素治療, 以保證血糖的正常平穩。
1. 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妊娠結局。空腹血糖正常參考范圍為 3.6~6.1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參考范圍為3%~6%。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的比較 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早產、胎兒窘迫、巨大兒和產后出血發生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羊水過少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在妊娠前未發現糖代謝異常, 在妊娠后才發現的糖尿病, 在分娩后血糖通常會得到恢復, 但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遠期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會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無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 如不及時診治或血糖長期控制不達標會出現嚴重的母嬰并發癥, 因此, 血糖水平是決定母嬰結局的關鍵, 在孕期及早開展血糖篩查, 并嚴格控制血糖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的重要因素。
孕婦入院進行產前檢查時, 首先會檢測空腹血糖, 如發現有異常出現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可以反應患者檢查前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在妊娠期糖尿病的評估和胰島素的治療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研究發現, 糖化血紅蛋白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陰性預測值為81.97%, 陽性預測值為94.74%, 特異性為98.25%, 準確性93.16%, 靈敏度為82.25%, 空腹血糖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陰性預測值43.16%, 陽性預測值為92.38%, 特異性為97.16%, 準確性81.25%, 靈敏度為43.36%, 糖化血紅蛋白檢查和空腹血糖兩種方式聯合使用可以作為妊娠期糖尿病的良好檢測方法[6]。在妊娠期糖尿病診斷中, 有部分孕婦可能出現空腹血糖正常, 但餐后血糖高的現象, 容易漏診和誤診, 在妊娠24~28周的產前常規檢查時, 孕婦需要進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 在檢查前3 d連續正常飲食, 在檢查前1 d的晚餐后禁食8 h以上直至次日早晨, 在檢查時讓孕婦口服75 g葡萄糖水300 ml, 要求其在5 min內飲完, 從飲用第一口葡萄糖水開始計時, 分別在空腹、服糖后1 h和2 h抽取靜脈血檢測血糖值, 如空腹、服糖后1及2 h的血糖值分別在5.1、10.0、8.5 mmol/L, 任一時間點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數值即可以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是妊娠期糖尿病的良好篩查方法。
目前由多個國家大樣本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血糖與妊娠結局不良有關, 在妊娠24~28周如孕婦出現血糖輕度的升高, 如果控制效果不佳很容易出現流產、早產、妊娠期高血壓、胎膜早破、產后出血、巨大兒、胎兒窘迫綜合征等[7]。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早產、胎兒窘迫、巨大兒和產后出血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由于血糖升高, 胰島素的分泌量下降, 胎兒長期在高血糖環境下生長, 促進蛋白質和脂肪的合成, 抵制了脂肪的分解, 使嬰兒的軀體發育過度成為巨大兒。由于高血糖的刺激對胎兒胰島素功能產生影響, 使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加, 造成高胰島素血癥, 促進胎兒肺泡細胞表面活性物質合成和釋放, 使肺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肺發育成熟延遲, 造成呼吸窘迫綜合征。由此可見, 妊娠期糖尿病使母嬰的不良結局發生風險增高, 從短期來看對嬰兒的不良結局發生率增加, 從長期來看對母親和子代的代謝綜合征和肥胖發生率風險都明顯增加。要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維持在標準水平, 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合理飲食調整和適當運動干預來控制高血糖, 防止體重增長過快, 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對于飲食療法,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開展規范的飲食管理, 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宣教, 對升糖指數高的食物給予嚴格控制, 建議孕婦多食植物性纖維和優質蛋白質, 每日飲食要少食多餐, 同時注意營養的搭配, 根據孕婦的體重、活動量、孕周、胎兒生長情況等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 對不同患者采用個性化的食譜, 還要配合適當的運動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等, 對于控制飲食和運動療法血糖控制不佳者可口服二甲雙胍或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 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確診率高, 在臨床診斷和風險評估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幸, 茍文麗. 婦產科學.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75-79.
[2] 段燕.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的危害及預防.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17):194-195.
[3] 鐘麗君, 王永周, 汪靜.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檢測與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相關性分析.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6, 23(1):68-70.
[4] 吳正紅, 費何, 陳亞萍, 等. OGTT試驗三時點值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分析. 中國熱帶醫學, 2016, 16(7):717-720.
[5] 翟瑤, 譚淑卓. 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的臨床影響研究. 中國臨床研究, 2016, 29(5):661-663.
[6] 李巧. 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在妊娠期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河北醫學, 2017, 23(1):4-6.
[7] 楊慧霞. 我國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3, 51(49):576-578.
[收稿日期: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