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禾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和畸形特征。方法 200例產前超聲檢查中疑似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產婦, 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對彩超診斷圖譜進行分析, 鑒別診斷主動脈弓異常的畸形分布及特征, 主要包括雙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分離異常、主動脈弓狹窄、主動脈斷裂, 并統計其診斷準確率。結果 分析胎兒超聲顯像可知, 雙主動脈弓20例、主動脈弓分離異常62例、主動脈弓狹窄86例、主動脈斷裂32例。如果主動脈弓存在縮窄或者離斷的情況, 主動脈內徑會隨之減小;存在中動脈弓及其分支異常和雙主動脈弓畸形時, 動脈導管和主動脈弓之間的距離會隨之逐漸增加, 并且, 部分主動脈弓異常往往會合并其他臟器畸形。超聲診斷主動脈弓異常的準確率為94.00%, 其中對雙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分離異常、主動脈弓狹窄、主動脈斷裂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5.00%、95.16%、96.51%、90.63%。結論 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和畸形特征分析都有著非常高的準確率, 能夠有效實現排畸并保證優生優育目的, 降低畸形兒出生率。
【關鍵詞】 胎兒主動脈弓異常;超聲診斷;畸形特征;準確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30
主動脈弓異常往往對患兒的身體發育和正常生活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 因此, 孕期科學有效的畸形兒篩查、排畸具有異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產前未能對主動脈弓異常加以明確診斷, 胎兒出生后如果動脈導管一旦關閉, 會引發嚴重的心力衰竭和循環障礙, 是導致嬰幼兒死亡、致殘非常重要的原因[1]。若在產前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可對動脈導管開放加以維持, 從而促使圍生期新生兒發病率及死亡率大大降低, 也可為日后發生呼吸或吞咽困難提供有效的病因, 避免重復檢查以及醫患之間形成不必要的緊張氣氛[2]。鑒于此, 本科開展了此次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和畸形特征分析研究, 以明確其實際應用價值和有效性,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
1月在產前超聲檢查中疑似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產婦
200例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21~43歲, 平均年齡(28.35±
4.89)歲;第1次進行超聲診斷時的孕周14~38周, 平均孕周(23.93±4.70)周。
1. 2 方法 所有產婦均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儀器型號為GE-E8, 探頭頻率設置為4.0~6.0 MHz。操作人員引導患者以仰臥位受檢, 將探頭放置在產婦腹壁區域, 予其實施血流顯像檢查, 確保每一個切面均可看到顯示出分辨率高的血液顯像。繼而開展超聲掃描檢查, 通過心臟四腔檢測法掃描胎兒, 此過程中能夠對心切面進行逐步調整, 能夠將主動脈弓水平切面的血液顯像顯示出來, 并隨之獲得主動脈弓與降主動脈弓兩者連接處動脈導管、冠狀切面以及主動脈弓縱切面顯像。對于仰臥位不利于順利檢測的產婦, 可囑其休息
1 h左右再選擇合適的體位重新進行檢查診斷。由科室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圖像分析。
1. 3 觀察指標 對彩超診斷圖譜進行分析, 鑒別診斷主動脈弓異常的畸形分布及特征, 主要包括雙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分離異常、主動脈弓狹窄、主動脈斷裂, 并將其與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統計其診斷準確率。
2 結果
2. 1 主動脈弓異常的畸形分布及特征 分析胎兒超聲顯像可知, 雙主動脈弓20例、主動脈弓分離異常62例、主動脈弓狹窄86例、主動脈斷裂32例。如果主動脈弓存在縮窄或者離斷的情況, 主動脈內徑會隨之減小;存在中動脈弓及其分支異常和雙主動脈弓畸形時, 動脈導管和主動脈弓之間的距離會隨之逐漸增加, 并且, 部分主動脈弓異常往往會合并其他臟器畸形。
2. 2 超聲診斷主動脈弓異常結果分析 超聲診斷主動脈弓異常的準確率為94.00%, 其中對雙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分離異常、主動脈弓狹窄、主動脈斷裂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5.00%、95.16%、96.51%、90.63%。見表1。
3 討論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3], 胎兒主動脈異常的發病率呈現出了逐年上漲的趨勢。該疾病是導致嬰兒發育畸形的重要原因, 同時其致殘率以及致死率也隨之出現了不斷上漲的態勢。主動脈異常往往在胎兒發育階段就逐漸形成, 不容易被發現, 因胎兒體質特殊會進一步增大手術難度, 因此該疾病的治療困難很大, 治愈率不高。對醫護人員及產婦都帶來十分大的困擾。胎兒主動脈異常及畸形大都是因主動脈弓以及分支的發育出現異常情況而形成的, 最終會對患兒食管及器官產生壓迫, 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是雙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分離異常、主動脈弓狹窄、主動脈斷裂, 其中又以主動脈弓狹窄的發病率最高[4, 5]。患兒隨著病情的持續進展會壓迫食管, 新生會常會伴有持續性咳嗽、呼吸急促、聲音嘶啞等癥狀, 嚴重者會出現紫紺、短暫呼吸停止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時也會對食管形成壓迫, 導致出現哽咽、嘔吐的情況, 嬰幼兒因此會存在拒食情況而影響其身體的正常發育。若該類疾病得不到科學、及時的治療, 患兒在出生一周后就很可能會死亡, 并且即使得到了有效治療往往也會伴有心律失常、肺動脈高壓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嚴重并發癥。因此, 十分有必要在胚胎時期應用科學的鑒別診斷方式進行提早診斷, 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予以針對性治療干預, 以有效促使疾病發病率降低。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是一種無輻射、無創傷的檢查方法, 十分安全, 能夠對主動脈弓異常進行有效的鑒別診斷, 是一種無法代替的檢查手段, 可在很大程度上對該疾病的發生情況加以緩解, 并且以其權威明確的 診斷標準對臨床實踐進行科學指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可實現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以有效治療提供更加詳實的信息參數。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分析胎兒超聲顯像可知, 雙主動脈弓20例、主動脈弓分離異常62例、主動脈弓狹窄86例、主動脈斷裂32例。
超聲診斷主動脈弓異常的準確率為94.00%, 其中對雙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分離異常、主動脈弓狹窄、主動脈斷裂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5.00%、95.16%、96.51%、90.63%。說明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和畸形特征分析都有著非常高的準確率, 能夠有效實現排畸并保證優生優育目的, 降低畸形兒出生率。
主動脈弓縱切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主動脈弓切面, 一般將探頭在左室流出道切面的基礎上進行90°旋轉, 使聲束從脊柱旁邊進入到垂直于身體長軸, 并略微偏斜于胎兒頭側即能夠有效獲取主動脈弓長軸切面, 其形狀與拐杖相似, 在此切面頂端有三個向頭側走形的血管分支, 需同動脈導管弓進行鑒別, 后者頂端不存在血管分支為鑒別點, 相較于主動脈弓其弓的彎曲弧度更大, 形狀與曲棍球桿比較類似。該切面具有90.0%左右的顯示率, 對于培訓嚴格的專家是相對較為容易獲取的[6]。在本次研究中, 對于診斷主動脈弓狹窄上, 顯示此切面是非常有用的, 只要該切面將縮窄段框架這個線索顯示出來, 就能夠大為增加診斷信心, 診斷準確性也會隨之明顯提升。但主動脈弓離斷的縱切面通常無法顯示其同降主動脈之間的連接關系, 同時弓的形狀會呈現出異常陡峭的形態, 弓頂有些支的數目與離斷類型有著密切聯系。主動脈弓所處位置以及分支異常在主動脈弓縱切面不存在對于診斷準確率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在三血管氣管切面的基礎上將探頭轉動, 保持聲束以左右方向入射, 就能夠獲取主動脈弓及動脈導管與降主動脈相連之處的主動脈弓冠狀切面, 呈現出“Y”形, 上面的兩支分別代表動脈導管及主動脈弓峽部, 靠近內側的是主動脈弓峽部, 下面支為降主動脈, 但是僅僅能顯示出比較小的一段[7]。獲得此切面的難度要高于其他切面, 僅有81.9%左右的顯示率。有關該切面的相關研究較少, 也鮮有報道, 此切面對于明確診斷主動脈弓狹窄有著很大作用, 特別是對離斷和縮窄鑒別診斷的幫助更大。若該切面能夠將降主動脈與峽部存在的連接關系顯示出來, 并對其內徑進行測量, 內徑<3 mm就能夠對主動脈弓狹窄進行診斷并預測是否需要對新生兒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中提示即便是無法獲得縱切面也能夠明確診斷[8]。對于顯示鎖骨下動脈與降主動脈起始段連接關系的冠狀切面一般是將氣管及其支氣管分叉部位冠狀切面獲得后, 然后再向后下略微偏移, 就能夠獲得, 疊加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檢查能夠將他們之間的走形和連接關系清楚的顯示出來, 從而可以將鎖骨下動脈迷走明確診斷出來[9]。在氣管的冠狀切面也能夠獲得右位主動脈弓的診斷線索, 主動脈弓頂在正常情況下與動脈導管的橫斷面皆處在氣管的同一側, 呈現出上下排列的圓形狀態, 而右位主動脈弓時, 則動脈導管和主動脈弓頂的橫斷面互相分離, 分別處在氣管兩側。
綜上所述, 胎兒主動脈弓本身不僅能夠存在多種異常, 可合并其他眾多的心內外畸形, 也可獨立發生, 其中以中動脈弓合并畸形最為常見。主動脈弓異常一般包括其縮窄、離斷、位置及數目異常等情況。超聲檢查胎兒主動脈弓切面, 能夠對其主動脈具體發育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類型的畸形加以全面了解, 是進行產前咨詢的有效依據。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并通過特殊切面予以明確診斷, 有助于促使圍產兒致病率及死亡率的降低, 緩解產婦身心壓力, 對于家庭乃至社會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超聲診斷因其具有高準確性、低傷害性及高安全性的突出特點, 應在臨床診斷中大力推廣和應用。孕婦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服用藥物, 注意防止輻射, 以免發生畸形, 操作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診斷技巧和熟練度, 以保證診斷效率及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洪麗莉, 吳慶梅, 袁艷. 產前超聲診斷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特征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15):3691-3692.
[2] 黃萍. 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方法研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5):111-113.
[3] 李玲, 賴慧華, 謝純平. 產前超聲診斷胎兒主動脈弓部連接異常的臨床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3(6):155-157.
[4] 王爽, 陳秀曉. 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和畸形特征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4(4):158-159.
[5] 翁宗杰, 郝曉艷, 劉敏, 等. 胎兒主動脈弓及其分支異常的產前超聲與血管鑄型表現及基因檢測分析.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8, 27(7):584-589.
[6] 陳春娥. 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和畸形特征臨床分析. 河北醫藥, 2012(20):83-84.
[7] 王新霞. 胎兒右位主動脈弓及合并畸形的超聲診斷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6):922-924.
[8] 李玲, 賴慧華, 謝純平. 產前超聲診斷胎兒主動脈弓部連接異常的臨床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6):155-157.
[9] 陳琮瑛, 李勝利, 文華軒, 等. 胎兒主動脈弓異常的超聲診斷線索和方法研究.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1, 20(6):478-482.
[收稿日期:201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