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 梁妍 李鳳仙


摘? 要:北京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2008年成立,十年間的科學論文報告會產出了不少獲獎論文。為分析研究會十年成果,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對比中國知網相關論文與北京市高校女子研究會科報會獲獎論文,發現北京市高校女子體育論文成果存在以下幾個不足:(1)具有全國視野的研究較少;(2)具有高質量和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短缺。對此給出以下建議:第一,加強高校學科隊伍建設;第二,做到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第三,研究者在研究時應做到深入研究,找出元問題,有自己獨道的見解和觀點;第四,改善研究方法,強化自身創新能力,增加中國高校女子體育相關論文的創新性、可讀性,降低重復性。
關鍵詞:女子體育? 北京高校? 女子體育研究會? 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162-03
1? 中國知網2008—2018相關文獻數目情況
以“中國高校女子體育”為檢索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查詢2008—2018年發表的文獻按年度分布具體數目如圖1所示,共搜索到論文12097篇,其中每年論文數量占論文總數量百分比分布圖如圖2所示。
2? 北京市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論文成果情況
如表1、表2所示。
2.1 根據研究主題性質和研究內容的不同,將北京市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論文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1)地區研究:研究者專門針對一個地區的高校女子體育現狀進行分析,例如《北京市普通高校女子足球隊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2)高校研究:研究對象為某個具體的高校,是對具體高校女子體育進行具體研究分析,例如《對高校女生課余體育鍛煉特征的調查與分析》。
(3)不同學科角度研究分析:研究者從其他學科角度對高校女子體育進行研究分析,例如《需要層次理論在女子排球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和反思》。
(4)高校女生與不同體育運動之間的關系:研究者將研究問題具體到某一項運動與高校女生之間的關系,例如《乒乓球課對女大學生體育興趣提高的影響》。
(5) 國外體育研究:研究者經國內具體情況與國外具體情況進行對比性研究,或直接對國外高校體育進行研究。例如《美、英、日三國高校體育教育比較研究》。
(6)高校體育課程:研究者對高校在體育教學改革、教學標準、教學現狀等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例《普通高校女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優化設置》。
可以看出2008—2015年北京市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獲獎論文內容豐富,包涵內容廣泛,涉及到地區性質研究和高校性質研究、從不同學科角度與不同體育運動與高校女生之間的關系等角度分析高校女子體育,對國外的體育現狀進行研究,從改革和現狀等不同角度對高校體育課程進行深入地分析。我國高校女子體育文獻的研究對象絕大部分是高校女生,但也包括女教師、中老年婦女群體、中小學女生以及一部分城市和農村女性。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等。
2.2 對5種類型論文的具體對比分析
2.2.1 中國高校女子體育的地區研究和高校研究
2008—2018年期間,中國知網上關于中國高校女子體育地區性研究的相關論文有上千篇,主要是期刊文章以及碩士論文。從具體的文章題目來看中國高校女子體育地區性質研究的相關文章,研究者主要是將研究地區的體育現狀與具體的體育項目相結合,例如沈建敏、蔡鏘就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對浙江省10所高校的體育系女子足球隊教練和隊員進行調查分析[1]。
北京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論文集中關于中國高女子體育的地區性研究文獻呈現出多角度研究的特點。徐濤和張世忠通過文獻收集對北京高校女生的體育行為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發現北京市高校女生的體育鍛煉目的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其中也有部分是為了應付考試[2]。張磊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北京市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壓力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中發現在總體壓力,以及人際、學業、經濟、前途和日常5個維度上,女大學生中運動群體的壓力要低于非運動群體[3]。劉寶貴通過文獻資料收集法和問卷調查法對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八所高校的大一學生的體育課學習和興趣進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女大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動機基本正確(2)部分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有待于改進;(3)體育設施不完善,鍛煉效果差,時間不充足和課外缺乏輔導是高校女生缺乏體育鍛煉興趣的主要因素[4]。
類似地區研究通過研究一個地區高校女子體育的各個方面,可以大體上反映出該地區高校女生體育運動的總體情況和該地區體育課程設置情況。
2.2.2 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對中國高校女子進行研究
高鵬飛通過女性學的學科視角分析了當前的體育項目設置,文章中提出在古奧運會和現代奧運會(1900—1960年)的整個期間,女性參與體育運動書屬于明顯的性別歧視,還有為了迎合部分男性的低級趣味,在比賽中女性常常要變成符合男性視覺愉悅化的對象[5]。劉琦就通過管理學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對高校女性體育組織建設進行了研究,運用現代管理學中的理論對女性體育組織進行了一個較為新的解讀。認為建設學習型團隊是女性體育組織發展的生命之根,快樂工作是女性體育組織發展的基本動力;追求創新是女性體育組織發展的基本主旋律[5]。
從眾多不同的學科角度都可以分析體育,體育所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大,高校女子體育的研究可以選題的角度非常多。
2.2.3 從不同體育運動與高校女生之間的關系分析中國高校女子體育現狀
為提高高校女生的運動積極性,增加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在鍛煉身體,提高體育鍛煉能力與意識的基礎之上,各大高校師生都在對體育課程的創新和內容的可行性進行探索。張韶光就對在高校中推廣女子手球運動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文中提出針對現階段女大學生惰性增強、皮下組織增加、腰腹肌肉力量和耐力不足,很必要引入手球運動。王海清、耿潔、王書語就從增強體育課程的趣味性角度探討將空竹引入高校體育課程中,文中提出練習空竹可以增強身體協調性和視力。吳強論述了壘球運動對于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文中提出壘球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提升女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對事物的認同感。高兵提出乒乓球課對于女大學生提高體育運動鍛煉的影響,文中提出通過乒乓球課,高校女生可以提高自身表現力、自信心和鍛煉自覺性[6]。雖然運動各類各樣,但是對于高校女生產生的影響有以下幾點:塑形健身;提高身體協調力和運動積極性;增強身心各方面的素質。
2.2.4 對高校體育課程的研究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高校的體育課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體育課程作為每一個大學里的必修課要求每個學生在掌握基本體育理論知識和對自己所選的體育運動鍛煉達到一定的要求,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緊跟時代步伐的特點。但在大部分高校體育課程中還是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學生上了十多年的體育課,但是不會運動;老師教了十多年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和方法沒有太多的變化。同時蓋清華提出高校女生不喜歡體育課程的原因有:生理方面,青春期的女生性腺活動增強,神經系統的穩定性收到影響,動作協調能力暫時下降,動作遲緩;心理方面,女生存在著態度冷淡、對抗性沖突、過度焦慮、恐懼等問題;教學方面,呈現出重復化、沒有個性和層次。針對現目前高校體育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鼓勵高校師生共同重視體育課程的教育和學習;第二,將體育運動效果與學分的高低掛鉤;第三,學校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加強對于體育教學課程的管理與監督。
3? 知網文獻與北京市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研究成果對比分析
相對北京市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的研究成果,中國知網相關文獻數量龐大,其所涉及的學科更多,研究的層次更豐富,這很好地體現出了廣大教師群體與學者們在研究女子體育時所可以選擇的研究對象與研究主題是豐富多樣的,也進一步體現出了體育本身的多樣性。
就兩者而言,知網文獻與北京市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論文所涉及到的研究對象與方向、研究主題以及研究所采用的辦法大體上是一致的,兩者都在集中研究某一所高校具體體育現狀、以及不同體育運動與女大學生之間的聯系,這說明北京地區對于高校女子體育與全國范圍內的研究是基本一致的,跟上了發展步伐。
4? 研究特點與不足
在2008—2018年期間,總體上每一屆北京高校女子體育研究會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不斷增加和提高。但是還是存在著以下的問題:第一,具有全國視野的研究較少,研究重點只放在了地區和高校。地區性和高校的案例研究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我國高校女子體育現狀,但是全國性的高校女子體育的整體狀況還是比較模糊的。第二,論文的研究主題重復性較高,同時論文影響力有待提高。第三,論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大部分僅使用了問卷調查法或者文獻研究法。第四,論文的研究層次比較單一。
5? 建議
因此我們該進一步地將高校女子研究系統化、全國化,進一步提高相關學術研究的質量。就提高論文質量,增加中國高校女子體育相關論文的創新性、可讀性,降低重復性。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高校學科隊伍建設,加大在學術研究方面的監督力度和資金鼓勵。
(2)做到學術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高校教師注意將科研融入到教學實踐環節研究。
(3)研究者在研究時做到深入研究,找出元問題,給出自己獨道的見解和觀點。
(4)改善研究方法,強化自身創新能力。
(5)優化選題設計。
參考文獻
[1] 沈建敏,蔡鏘.浙江省高校體育系女子足球隊的現狀分析[J].臺州學院學報,2017,39(6):48-52.
[2] 劉夢.高校女子體育研究[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8.
[3] 李明舜.高校女子體育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4] 李明舜.高校女子體育與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5] 劉靜民,張威.中國高校女子體育與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
[6] 靜心苑,王彥英.體育與當代女性的健康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