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摘? 要:為促進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更好地利于民生,本文以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現狀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和訪談等方法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總量不足;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管理的滿意度較低;體育健身指導員總量不足;體育公共活動組織次數少。針對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河南省? 農村? 體育公共服務? 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812.4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181-03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是指在鄉鎮村區域內,為滿足農村居民的公共體育需求,由政府職能部門主導,所提供的體育服務和體育產品的總和[1]。河南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占較大比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與農村居民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健康中國背景下,加快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也是實現和諧中原和健康中原戰略部署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促進和提高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中國期刊網和優秀碩博士論文中關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文獻資料并認真研讀理解,為本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本研究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672份,回收率為96%,有效問卷658份,有效回收率為94%。
(3)數理統計法。運用數理統計軟件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4)訪談法。結合相關問題與有關專家進行探討,為課題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現狀
2.1.1 體育公共服務管理現狀
通過對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管理滿意度的調查,23.8%的農民表示有負責體育健身的管理組織部門和負責人,這些管理部門和負責人會不定時的進行體育健身活動的宣傳和組織,但這些負責人大多是村委會的委員,例如村婦聯主任等,多數村里的體育公共服務管理部門,負責人也是根據活動需要臨時選派人員或是身兼數職的村干部。52.9%的農民表示本村無體育管理組織部門和負責人,其中23.3%的農民表示不清楚本村是否有體育管理組織部門和專門的負責人。在選擇本村有體育管理組織的157位村民中,20.5%的村民選擇了滿意,48.6%的村民選擇了一般,30.9%的村民選擇了不滿意。通過進一步的走訪得知,越是離市區較近的村莊,他們有體育公共服務管理部門的比例越高,反之,離市區越遠的村莊存在的比例就會越小,這與農村的經濟條件和是否接受上級檢查的幾率成正比。另外選擇不清楚的村民他們對體育公共服務管理沒有什么概念,甚至認為國家怎么會關心個人是否鍛煉,自身未接觸過與體育健身有關的組織和管理。
2.1.2 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的現狀
通過對河南省農村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的調查得知,有20.4%的農民認為現有體育場地設施能夠滿足鍛煉需要;26.1%的農民認為滿足的情況為一般;53.5%的農民認為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不能滿足村民健身的需要。通過進一步走訪得知,離市區越近的村落或是具有發展特色的村落,其體育健身場地和器材的配置情況則越好,反之則越差。與農村體育管理組織部門的存在相同,上級政策的下達和政府撥款后的例行檢查要求各村支部必須在要求范圍內進行體育健身場地的修繕和器材的安置,為了順利通過上級檢查造成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修繕過于強調美觀的外表,而忽略了這些體育場地設施修繕的根本目的,例如有些村落配置的體育場地只在乎場地的面積,場地的規格而忽略了場地的位置和群眾真正的實用性,部分場地設置的位置距離村民居住的村莊存在較大距離,大大的限制了村民使用的便利性,造成利用率不高,久而久之場地反而給村民提供了晾曬和堆放糧食的便利,長期閑置和暴力使用以及人為因素促使場地老化嚴重,體育器材損壞及報廢成為常態。
2.1.3 體育健身指導員現狀
通過對河南省農村居民的調查數據顯示,選擇無體育健身指導員的占64%;選擇不清楚的占15%;選擇有體育健身指導員的占21%,其中對選擇有體育健身指導員的138位村民進行調查,有41.2%的村民對體育健身指導員比較滿意,40.6%的居民選擇一般,18.2%的居民表示不滿意。通過實地走訪得知,僅有部分村配備有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員,大部分村莊并未配備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員,主要由某些村干部或大學生村官所擔任,而在有些村,體育健身指導員僅是虛職,有職無實。整體來看,在選擇有體育健身指導員的村民中,其選擇滿意的比例也較高,選擇不滿意的比例相對比較低。對于知識儲備相對于比較薄弱的農村來講,村民比較愿意接受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進行指導。學習體育技能,更好地從事體育鍛煉,從而去提高自身的健康程度。例如在農村最多見的就是體育和文化綜合廣場,這些廣場一般建有夜間燈光籃球場和乒乓球臺,面對這些政府投資并按照政府要求修繕的燈光綜合籃球場和乒乓球臺,一開始村民甚是歡喜,因為經常看體育類的比賽,尤其是籃球賽,看著運動員矯健的身姿,帥氣的投籃和攻守相抗,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由于缺乏專業的組織和指導人員,面對已有的場地,村民僅僅是三五成群用業余的動作投籃,久而久之,造成村民空有一腔熱情,卻不知如何去使用,隨著熱情逐漸的淡化,使這些優質資源變成了炎熱夏季村民們乘風納涼的好去處,這樣不僅不能促進居民很好地進行體育鍛煉,更是枉費了國家規劃和投資的一片苦心。
2.1.4 體育公共活動組織現狀
調查數據顯示,70.1%的村民選擇村里從未組織過任何體育活動,6%的村民對村里是否組織過體育活動選擇不清楚,23.9%的村民選擇村里有組織體育活動。其中在選擇有體育活動的157位村民中,有50.3%的村民對已組織的體育活動比較滿意,43.9%的村民選擇了一般,5.8%的村民不滿意村里面所組織的體育活動。通過對數據的進一步整理和分析得知,在選擇本村有體育管理組織的村民同樣也選擇了本村有組織體育活動,并且村民對這些體育活動的滿意度比較高。通過實地走訪得知,有關體育管理組織在村里面組織的體育活動,主要以廣場舞、腰鼓、打花棍、籃球投籃等趣味體育項目為主,主要為參與式獎勵,大部分村民對活動效果比較滿意,而且希望村里能夠更多的組織此類比賽,讓大家更多地參與其中,不僅豐富了大家辛苦的耕種生活,而且能夠提高自身的健康程度。
2.2 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路徑研究
2.2.1 保障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均等化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因此農村居民的健康問題關乎河南省的整體發展,具有較高的戰略高度。河南省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及發展中城市明顯優于農村是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農民作為帶動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之一,其應當享受均等的公共體育服務,因此,政府應當加大農村居民享有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權利,推進所有個體在體育公共服務面前都是人人平等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的新格局。
2.2.2 建立多渠道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資金供給途徑
現有的體育公共服務發展中政府作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從政策的出臺,資金的撥付,場地器材的購置修繕和安裝呈一條龍壟斷式供給,所產生的弊端已經顯而易見,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獨斷式供給的問題和矛盾也將不斷增大,為保障政府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和供給效益最大化,必須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同為主體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這不僅是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市場的進入能夠彌補政府在高質量供給和特色供給方面存在的空白,以滿足部分農村居民高質量的需求。社會組織的參與能夠很好地分擔政府的供給壓力,同時也能夠提高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及效率。政府應當不斷轉變陳舊思想,突破現有困局,打造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主體新局面。
2.2.3 加強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宣傳力度
在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現狀的走訪調查中發現,相對于前些年農村居民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已經有了質的改變,如今越來越多的居民能夠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益處,大部分居民能利用農閑時間參與體育鍛煉,這是體育本身的魅力更是職能部門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的所取得的成效。近些年農村居民中高血壓、高血糖以及腦梗并發癥越來越多,這些疾病的出現不僅使人喪失了工作勞動能力,其醫療費用更是讓一家人背上高額的經濟負擔,體育鍛煉對這些疾病的預防,緩解和后期康復都具有較好的成效,所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應當通過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強對農村居民進行體育鍛煉在健康促進方面作用的宣傳教育。通過體育健身宣傳和體育信息咨詢激發農村居民參與鍛煉的熱情,增強農村居民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提升農村居民的健康素養。
2.2.4 完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才逐步得到政府的重視,由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初始階段缺乏經驗造成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呈模式化供給,政府的主觀性較強,照搬城市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嚴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體育器材的投資、采購、安裝及后期維護均有政府全權負責,從產品質量到后期維護存在較大漏洞,嚴重制約了公共體育服務的效益最大化,這種獨攬及模式化的供給方式致使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成效欠佳。因此政府應轉變供給方式,避免農村照搬城市和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模式化供給,本著實用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原則完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的供給方式。
2.2.5 提高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數量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總量不足,不能滿足農村居民健身的需要。產生此結果的首要原因為政府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總數量與農村居民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其次,深層剖析造成這一結果還存在政府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存在偏差的原因,在供應總量不足的情況下,總量中還存在農村居民使用率極低的一部分供給,從而在無形中降低了農村居民的滿足程度。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政府應當利用政策傾斜或是加大宣傳鼓勵,促使更多的市場和社會組織參與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在提升供給總量減輕政府負擔之余,市場和社會組織也能夠得到相對的利益或自我實現,形成互贏互利、相融共生的和諧發展新常態。
2.2.6 優化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內容
現河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內容主要以“硬件”為主,“軟件”甚少,并且供給“硬件”比較單一,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政府職能部門應理清為什么供給,為誰供給和供給效果這幾個問題。供給目的并不是為了政績和面子,是為了農村居民的健康問題,真正為農村居民謀福利。供給的使用者為農村居民,那么供給內容首要考慮其是否會用能用和實用,供給內容要圍繞農村居民的身體特點,工作性質和文化水平等基礎進行篩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能為了政績全部針對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為主,也應考慮阻礙農村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阻力是什么,例如居民是否能掙脫陳舊思想、是否會使用器材、是否具有基礎的項目運動技術等,這些都是政府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應經過實地考察決策后,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避免盲目的模式化供給,做到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有保障。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在注重“硬件”以外,還應注重“軟件”的補充,例如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信息宣傳與咨詢和體育活動組織等,參與體育鍛煉意識,基本運動技能的掌握和了解體育場地器材的使用方法是阻礙農村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重要因素,介于此,政府職能部門在進行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時要硬件軟件兩手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體育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果,真正做到服務為民。
參考文獻
[1] 秦小平,夏青,王健,等.非均衡視域下的農村體育基本公共產品供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4):35-38.
[2] 張麗娜.山西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3] 郇昌店,肖林鵬,楊茜萍.縣政府供給公共體育服務責任、困境與突破[J].山東體育科技2013,11(16):2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