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學生打開了更為廣闊的閱讀視野,但同時蕪雜的信息也影響了學生閱讀質量的提高。在新課標對初中語文教學任務的規定和期望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應摒棄“淺閱讀”,走向深度閱讀,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促進初中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本文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例為基礎,從樹立習慣、讀法指導、教學相長、多方合作四方面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課外深度閱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深度閱讀
閱讀教學尤其是課外閱讀近年來一直被基礎教育所格外重視,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里,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是大勢所趨,而廣泛充實的課外閱讀則為教學任務的完成及人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礎。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正是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認字水平、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寬與拔高,但是一味強調閱讀的廣泛性,也造成了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例如閱讀面廣而不精、為追求數量而花費大量時間卻收獲甚少、閱讀效率低等等。深度閱讀在當前快節奏的社會里并沒有失去其本來的優勢,其對于完善學生人格、深化閱讀素養來說也有著突出作用,值得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深入實踐和挖掘。
一、 樹立習慣,沉浸閱讀
閱讀習慣在學生課內外閱讀中都發揮著不見其蹤而顯其用的巨大作用,初中語文課外深度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要從習慣入手,考查學生當下閱讀習慣,并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地幫助學生提升相應的深度閱讀習慣。習慣培育的基礎來源于學生對閱讀的堅持,對課外閱讀有著天然興趣的學生自然會長期堅持,即使教師沒有特別強調;但是部分學生自覺性和悟性還比較堪憂,平常沒有堅持讀書的每日習慣,即使表現良好也不過是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作業而已。因此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初期,教師還應發揮自己的指導和強制作用,讓學生習慣深度閱讀的節奏。具體來說,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主要的策略:一是堅持布置并檢查閱讀筆記類的作業。例如在教學過《寓言兩則》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寓言作品類的閱讀任務,閱讀書目可以是《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等,學生需要每天堅持讀一到兩篇自己感興趣的寓言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講述寓言故事的情節,記錄其中的哲理言語,并寫下自己的讀后感。二是堅持讀書分享活動?;顒有问降拈_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每天課前三至五分鐘的書目推介,班級同學輪流要介紹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可以通過語言講述,也可以自己制作一個PPT來展示給班里其他學生。這種同學之間的書籍推薦更符合初中生的閱讀心理,因為他們有著更多的共同話題和閱讀上的情感共鳴。讀書分享活動還可以通過每周的讀書交流會、校園宣傳欄中的讀書欄目設計等形式進行展現,總之是要以規律性的強制性的形式來為學生打好深度閱讀的習慣。
初中學生的心理年齡還不夠成熟,在閱讀上一般也以故事類、散文類的文本居多,而且較為依賴教師的指導,這也正是在培育課外深度閱讀習慣初期需要一些強制性教學操作的原因。初中生們閱讀經驗尚淺,部分人認為跟著老師學才是最好的方法,例如老師在名著導讀課為大家講解情節、梳理故事;但是殊不知,只有學生自己真正沉浸到閱讀中去,才是最為重要的,教師往往起到的是一個輔助作用。因為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和課外缺乏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自己能拿起一本書進行深入閱讀才是最重要的?!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如果學生沒有閱讀過一遍《水滸傳》的原著,那么即使教師講得再怎樣曲折精彩,也無法讓學生真正與豪情江湖、家國大義產生情感呼應。因此在初中語文進行課外深度閱讀教學的初期,要通過一定的強制性教學手段幫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鼓勵學生沉浸式閱讀,通過自身的閱讀產生個性化看法,由此以便于對作品進行創新性的解讀。
二、 讀法指導,循序漸進
初中生閱讀經驗較淺,且課外深度閱讀的書籍量一般都是上萬字,這與課內閱讀教學的字斟句酌有著顯著的不同。課外閱讀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卻有著超大體量,如果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方法,在深度閱讀時很可能會遇到阻礙。有的學生拿著課內閱讀那一套方法進行課外閱讀,認為字詞句段精讀分析才算是深度閱讀,由此很可能一部十萬字的作品一個學期了還沒有讀完,效率十分低下,而且這種做法本身并不適合課外閱讀,自然也就談不上正確的深度閱讀。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學生沉浸式閱讀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讀法指導,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才能深化學生課外深度閱讀的水平,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常見的指導方法可以根據所閱讀書目的類型來細化:例如童話故事類的書目,學生不必摳字眼來分析藝術手法、表現形式之類的,而是要重故事情節和情感共鳴。童話的魅力就在于其構建了一個奇思異想的世界,引人深入,因此其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情節是學生所應關注的;又因為童話啟示著人們有益的道理,因此要強調學生關注其中的人物性格、情感表達以及人生哲理等等。如閱讀《伊索寓言》時,可讓學生課前1~3分鐘講述精彩的故事情節或表演或寓意,這樣就基本把握了這本書深度閱讀的目標。再比如詩歌類的閱讀書目,常見的有《唐詩三百首》《艾青詩選》《繁星*春水》等,篇幅短小精悍,一般以抒情、描寫、說理為主,不重敘事,這時候教師可以啟發著學生關注詩歌的語言魅力,應重視誦讀,培養語感。要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的魅力,從而體會作品的情感。因為詩歌本身字數少,每個字都是詩人反復推敲的結果,也就是古詩詞中常提到的“煉字”,更不用說詩歌本身濃郁的情感表達了。比如學生在學習陶淵明之后對其人格極為感興趣,因此找來陶淵明的詩作選一讀,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文字及視頻資料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在閱讀其古文作品時帶入其人生經歷,明白其中的創作背景,由此也更能認識到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對于說明性文章或科普科技作品等,如《昆蟲記》,要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獲取主要信息,從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等。因此初中語文教師的讀法指導必須從學生閱讀的書目類型出發,不能夠一刀切;而且學生的教育背景也有一定差別,閱讀興趣更是各不相同,每個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點都不一樣,教師的指導要因類而異,循序漸進,結合強制性的閱讀習慣培養來幫助學生一步步深入閱讀本身,提高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效率。
三、 教學相長,共享閱讀
前文所強調教師在初中生深度閱讀中的指導作用,并且說明了初中生更需要的是沉浸式的自主閱讀,但并不意味著學生的作用被弱化。之所以明確初中生的個性化閱讀更加重要,是因為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已經形成,小學時他們或許還理解不了《西游記》中佛門大義,認為其只是神話故事,但是在初中階段他們或許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思考,閱讀的深度也有所提升?;镜淖R字能力、思維能力已經具備,而教師的指導也是不能缺少的,例如監督作用、讀法指導等等。在促進學生進行課外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教學相長,不僅學生要拿起書本進行深入地閱讀,同時教師也要做好閱讀的榜樣。
教師要正面和學生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個性見解,在閱讀內容的基礎上生發思考——“作品主要寫了什么?怎樣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例如在讓學生閱讀《簡·愛》的時候,很多學生或許對其中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感興趣,但由于外國小說的背景設置及翻譯本土化問題,學生在閱讀時候產生了不同的障礙,這時候教師可以和大家以話題討論的形式切入這本書。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自己遭遇過偏見的故事或者是其他真實故事案例等等,來向學生解答疑惑,講述自己的閱讀心路,說明女主人公簡·愛的處境,讓學生明晰其對自由和尊嚴的追求與渴望是多么偉大。通過這種與學生共享閱讀的方式,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且達成了師生有效互動,雙方共同提問、學習并解決問題,啟發了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的思路。
四、 多方合作,共筑氛圍
“全民閱讀”“書香校園”等類似的閱讀氛圍營造是前幾年比較流行的說法,這也正是說明社會各界的多方助力對于學生的深度閱讀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首先要重視家長的作用,初中生的課外閱讀除了在課間、自習課等期間內進行,家庭環境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場地,如果家長本身就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對于初中生進行深度閱讀來說就更為有利了。深度閱讀需要家校合作,例如有些書籍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如《傅雷家書》,家長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吸取傅雷先生的教育經驗,還可以同孩子討論,共同思考未來的成長之路,尊重學生的個性看法。家校是初中生閱讀生活的兩個重要環境,教師與家長相互協調,一個負責讀法指導和習慣強化,一個負責習慣感染和情感共鳴,由此達成書香氛圍的雙向構建。其次是社會環境,應試教育的規模效應下,社會文化環境都以考試為中心,例如在書店里教輔資料類的書籍占比最重、城市中很少有讀書日活動等等,;且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紙質書也逐步淡出了初中生的閱讀視野。因此社會方面尤其是政府教育部門應當著力提倡閱讀的重要性,弘揚讀書風氣,為初中生開設閱讀會,在市政府網站上開辟閱讀專欄,等等,并設立公益性書店,讓學生有書可讀、捧起書本讀書。在這種全方位的氛圍營造下,學生不必處于應試教育的焦慮之中,心平氣和地拿起書本,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內品味讀書之樂趣,這對于初中語文促進深度閱讀來說提供了良好的外界環境,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給予學生心靈寧靜棲息的機會。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外深度閱讀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和社會各方的努力,在崇尚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更應當鼓勵學生追求精細化和高質量的深度閱讀。語文素養的培育不在朝夕,而在恒久,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知識體量不斷豐盈、思維品質快速提升的時期,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循循善誘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外閱讀中去。只有師生合作、教學相長、各界互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才能夠為課外深度閱讀教學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和方法動力,才能夠推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走上高質保量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徐艷霞.深度閱讀,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人文情懷[J].中學語文,2008(34).
[2]張玲.引領深度閱讀?獲得真切體驗:名著閱讀題考查方式及對策[J].新語文學習(初中版),2010(Z1).
[3]陳素芳.深化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三個維度[J].語文學刊,2016(5).
[4]洪曉蕓.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外語文,2017(12).
作者簡介:
林惠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道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