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教育部制訂工作方案,準確把握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時代要求,故,本文側重探討中小學教師思政素養與能力,引導思政課教師潛心從教、熱心從教,讓思政課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融入孩子們的品格中。
關鍵詞:思政素養;熱愛;賦能;創變;享受教育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青少年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師德為先是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要求。2019年9月中旬,教育部提出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將實行不合格思政課教師退出機制。這對每位思政教師的素養和能力是一個檢驗。本文從“熱愛”“賦能”“創變”“享受”四個詞匯與大家探討中小學教師的思政素養與能力。
一、 熱愛
“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要讓思政課打動人心,產生共鳴,首先要求教師心中充滿了愛。
(一)心中有“道”
俗話說:打鑼賣糖,360行。有兩種職業是必須講德的,就是醫生和教師。因為崇高、因為神圣,因為這兩種職業承載的希望和寄托最多。也是最容易讓全心全意信賴你的群體受到傷害的職業。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心中有道,道之所存。什么是道?就是用秤稱量東西,輕重都不可以,持平就是道。木匠打的中線,離開中線就偏離了道……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說是勤業愛生!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足以改變他的人生。《泰迪的故事》在國外教育界流傳至今;故事雖小,卻以小見大,闡釋了學校和社會教育責任之大的道理,透出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和人們心底虔誠的感恩……老師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大的作用在于點亮心中那個小火球,不斷激勵學生,平等關愛每個學生就是“道”。
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教師最有效的教學工具。在初生生活中,如何才能真正表達出對學生的愛?筆者認為,教師對學生需要做到教師時多一分耐心、心里有愛且是真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需要誨人不倦,不能因為某個學生不理解某一知識點時而顯得不耐煩。并且在教學時要時時觀察學生,鼓勵學生。
(二)執著追求
教育需要一份底氣,組織協調和寫文章、上好課等本領,是要積累和磨練的,無數兢兢業業的老師在崗位上執著追求,因為熱愛。20世紀九十年代初,有一句話很流行:小學老師就是“萬金油”,學校缺什么老師,老師就得上什么課。無數專業教師上著非專業的學科,但依然執著地熱愛各學科的教學,堅持自己專業的繼續深造。在研究課、公開課、研討課上展示自己,陶醉在與孩子們的共處世界里,因為熱愛。
因為熱愛,我們有一雙幫助別人的手;因為熱愛,我們時常感到快樂,別怕任務繁重,工作就是機會。熱愛是打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教育情懷的大門。
二、 賦能
賦能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商業語匯之一,意思就是給員工賦予更多額外的權力。今天,把“賦能”這個詞用在文章里,是指給自己賦予能力。大家都知道:每個人也都是一個能量場,每個人隨時都在交換能量。作為思政教師,怎樣給自己賦能呢?
(一)認識自己
山區教師梁俊和學生梁越群演唱的《苔》在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給觀眾制造了巨大驚喜,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
一個趣味小實驗:在裝滿水的杯子里還能放多少枚回形針?學生大膽地假設,結果完全超乎大家的想象,杯子里整整放進上百個回形針,水才不得不沿杯壁緩緩溢出杯子。這個實驗當然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但“一杯水的容量”會提醒大家,自己還有許多能量可挖掘。歌曲《苔》和“一杯水”的實驗,寓意人的內心是很強大的,能包容很多東西。
(二)愛上閱讀
有一條路,是通往高貴最低的門檻。這條路,無論貧富貴賤,公平地擺在人們面前,那就是:讀書。老百姓有一個最樸實的說法:孩子上學,就是“去讀書”。讀書,這就是關鍵。引導學生讀書,是教育的根本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李克強總理指出: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
閱讀不僅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大事,也是學校學風建設的大事。書香氣,才是校園最美的氣質。美德是無法偽造的。真正的書香氣應當與博學、謙遜、高雅、悲憫情懷等人類美德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那樣的書卷之氣才是我們的追求。從來讀書長精神,應于書籍伴終身。
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為什么要讀書?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做永不停止的人,那就每天都讀書吧,品味書香,用閱讀寵愛自己。
(三)規范語言
新時代所開展的素質教育,學生看問題的時候不再單純迎合教師的內心,而是有了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與見解。伴隨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時代不再是知識匱乏且獲取單一的年代,因此在和學生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語言技巧的使用,用最適當的語言才能更好感染學生。你可以這樣想,如果我們處在的位置是學生之位,教師用了溫柔的語言與我們交流,是否會樂意溝通?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一名教師要有溫和的態度,并多用鼓勵的口吻與學生交流,讓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更融洽,打開學生的心門,構建良好的溝通氛圍。同時,教師在和學生交流時一定要注意措辭,語言需要少而簡明,不要帶有口頭禪。通俗且讓人容易明白并接受。
(四)善于溝通
生活中,我們因為溝通不到位而產生矛盾的情況并不少見,因說話遭禍害,不在少數。愛逞利齒,愛論人長短、搬弄是非,有時本是無心之語,被人道聽途說、斷章取義,致千古之恨。上下兩片唇,可以是利刃,傷人傷己;也可以是蓮花,吐露芬芳。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說話,心里有人,話里有仁。有人說,仁的意思就是:不僅是自己一個人,還有自己以外的很多人;說話時,心里有別人,不是虛偽,而是溫暖。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賦能”可以讓我們沉下心來,好好認識自己,再自信地展現自己。
(五)做好知識儲備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當前學生對各方面的知識獲取通道越來越多,很多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就已獲取了自己有興趣的知識,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是需要與時代同步,拓展自己的知識渝萬鐵路,增加自己的學識的廣度、厚度。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研究的教學領域,或所要教授的專業知識內容,其他學科的知識一樣需要涉獵,盡力成為全方位的知識型教師。
三、 創變
創變:始于不甘現狀。這個時代的創變在哪里?我們如何詮釋時代的聲音,表達自己的存在?在面對那些生活中的問題,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以及讓人們覺得不爽、郁悶、痛心的那些瞬間。
教育是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教師,承載的希望太多。教師,需要普通的人性關懷。這份關懷來自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每個教師自己。既是自己,便要善于自我調節,用創變的方式給自己賦能。像老祖宗創造漢字那樣智慧,參悟漢字玄機,是學習為人處世,是體悟人生之道,也是讀懂中國文化。例如:“舒”字,左邊是舍,右邊是予,就是舍得給予的意思。所謂“舒心”,就是“舍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獲快樂”。又如:“怕”字,由“心”和“白”構成。什么人才會怕和恐懼?就是那些內心一片空白的人。那么怎樣才不會害怕、不會恐懼?當懂得不斷地用學習、工作、事業、理想、信念和愛來填充自己的內心,去驅走內心的空虛,讓自己充實起來,自然也就不會怕、不會恐懼了。
“創變”是我們致力于以行動改變生存的實踐和努力。
四、 享受
享受是使生命自身產生愉悅、美好的一種感覺。
(一)找到尊嚴
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工作者一路行來無問西東,只問初心,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讓人感動。
喝水是為了活著,喝茶是為了更好地活著,人不能只是活著,要活得更好,所以有詩和遠方。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保存生命,而在于讓生命活得更精彩,更有價值。否則,只要醫生就可以了。沒有對教育學的理解,我們教育者就沒有尊嚴。
一位老師打電話給剛轉學到她班上的一位家長,請家長來學校交流孩子的情況,家長到校后說:“老師,讓您久等了,我從工地回家換了一雙鞋子,耽誤時間了。”老師說沒有關系,又問為何換鞋,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在這所學校得到的關懷最多,一定要換雙干凈的鞋子才能見老師。事后,這位老師激動地跑到校長跟前說:她都一輩子做教師,因為找到了尊嚴。
一位老師在幫學生取下掛在樹上的球時,讓孩子們躲遠點,別被球砸到,一個小男孩跟她說:“老師,您也小心點,別讓球砸到。”他感嘆孩子讓老師覺得很溫暖,他們找到了尊嚴!
(二)全民思政
桂林市象山區“走在山水間的象山思政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于5月9日在寧遠小學舉行。學校師生用千人誦讀《誡子書》、歌曲快閃《可愛的家》、手語表演《國家》拉開象山思政序幕。隨后以一堂現場教學《我愛我家》開啟象山思政第一課,課堂上,孩子與家長互述深情,感動得幾度落淚,深深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心弦。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寧遠校園喜慶祥和,開展了各種慶祝活動:與國旗合影、紅色音樂節、七彩苗園……師生愛國情感高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的完美與震撼,讓全國人民為之驕傲和自豪。中國人正用行動詮釋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在工作中尋找樂趣和意義才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在享受教育、享受生命中實現人生的價值。逐步提升教師的思政素質,提高教師的思政能力。詩和遠方,不在別處,就在每個人喜歡的生活里,就在眼前。
參考文獻:
[1]伍麗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2017(11).
[2]張平.重視隱形課程推進小學思想政治教育[J].考試周刊,2017(87).
[3]劉順民.淺析提高小學教師教學教研高效性的方法[J].散文百家,2017(10).
作者簡介:
劉小湄,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市寧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