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雯 王雅嫻 陳瑞宜

【摘要】 目的 分析靜脈輸注人血白蛋白(ALB)在老年氣胸患者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41例老年氣胸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23例)與對照組(18例)。所有患者均給予胸腔引流術、基礎疾病治療及常規營養支持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僅予普通營養支持治療, 觀察組予以靜脈補充人血白蛋白。比較兩組患者的插管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治愈率、胸腔積液、繼發感染及1年內復發率。結果 觀察組插管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9.2±3.5)、(19.6±8.6)d, 均短于對照組的(14.9±7.1)、(25.9±9.7)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住院費用、胸腔積液發生率、繼發感染發生率分別為(2.6±1.1)萬元、13.0%、16.9%, 均低于對照組的(3.7±1.3)萬元、50.0%、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愈率95.7%高于對照組的72.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1年內復發率21.7%與對照組的22.2%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靜脈輸注人血白蛋白營養支持對老年氣胸患者的療效顯著, 可明顯縮短插管時間、住院時間, 減少感染及復雜情況, 臨床可積極應用。
【關鍵詞】 老年氣胸;白蛋白;營養支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68
氣胸是呼吸科的常見急癥, 而老年氣胸患者多繼發于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為主的基礎疾病。營養狀況差, 肺組織修復機能減弱, 并發癥多, 多為難治性氣胸[1]。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見并發癥, 而營養支持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治療措施之一[2], 人血白蛋白濃度作為評價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 其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氣胸患者有無治療價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對2016年1月~
2018年1月本科收治的41例老年氣胸患者進行分組, 研究輸注人血白蛋白對老年氣胸患者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科收治的41例老年氣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年齡60~87歲, 平均年齡(69.6±10.4)歲;均屬繼發性氣胸;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 合并陳舊性肺結核3例, 合并肺癌4例, 合并支氣管哮喘2例;單側氣胸31例, 雙側氣胸10例;肺組織壓縮45%~100%;局限性、多房性氣胸5例;血清白蛋白17.5~28.2 g/L, 平均血清白蛋白(21.8±5.2)g/L。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
(23例)與對照組(18例)。
1. 2 排除標準 單純性閉合性氣胸, 少量氣胸, 經胸腔穿刺即可愈合的老年氣胸患者, 合并嚴重呼吸衰竭及嚴重體循環衰竭導致胸腔積液者, 人血白蛋白>30 g/L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20F硬質橡膠管行胸腔引流術, 同時予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吸氧、抗感染治療、解痙平喘及常規營養支持治療。對照組僅予普通營養支持治療。觀察組予以靜脈補充人血白蛋白, 20%人血白蛋白100~500 ml。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 包括插管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治愈率及胸腔積液、繼發感染發生率, 出院后1年內隨訪氣胸復發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插管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9.2±3.5)、(19.6±8.6)d, 均短于對照組的(14.9±7.1)、(25.9±9.7)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費用、胸腔積液發生率、繼發感染發生率分別為(2.6±1.1)萬元、13.0%、16.9%, 均低于對照組的(3.7±1.3)萬元、50.0%、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愈率95.7%高于對照組的72.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年內復發率21.7%與對照組的22.2%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老年氣胸患者多數繼發于肺部慢性疾病基礎上, 而其中絕大多數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大泡破裂造
成[1], 同時老年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低下, 肺泡營養及循環障礙, 老年人肺纖維化等原因使肺泡發生退行性改變, 這些均導致破裂的漏口不易愈合而致老年氣胸患者遷延不愈。營養不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見并發癥, 而人血白蛋白的濃度被用作評價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和預后的評估中有重要價值[3]。而肺癌及肺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易導致中-重度低蛋白血癥。而一旦在這些慢性肺疾病的基礎上并發氣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及營養不良, 導致體循環淤血、水腫、胸腔積液、多器官功能損害, 加之呼吸機的使用、胸腔置管、繼發感染等因素, 導致老年氣胸患者遷延不愈。本文證明通過輸注人血白蛋白可改善患者低蛋白血癥, 進而促進氣胸的愈合, 是有一定的療效, 其原因分析如下:①既往臨床上習慣用外源性白蛋白作為干預營養不良的措施, 但一些研究表明, 當日輸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在短期內直接發揮作用。外源性蛋白質進入人體首先水解為氨基酸, 再被機體利用, 合成所需蛋白質。其合成的蛋白質利用率其實不高, 但對機體提供充足的外源性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癥, 卻對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改善營養狀態, 對腸內喂養的耐受及腸外營養的生物利用度盡快恢復患者的體重, 呼吸肌肌力是有幫助的[4], 通過全身營養狀況的改善, 從而提高肺泡組織的局部營養, 促進肺組織的修復;②有研究表明, 低蛋白血癥尤其是嚴重低蛋白血癥(人血白蛋白水平<25 g/L)是對慢性感染性疾病等一些危重癥的一個潛在的獨立的不良預后指標[5]。而老年氣胸患者由于胸腔閉式引流, 長期臥床, 活動減少, 咳嗽咳痰無力, 低蛋白血癥導致皮下組織水腫及組織修復能力低下, 裖瘡的發生及感染增加, 而原肺部感染加重或繼發新的肺部感染或胸膜腔感染幾率均升高, 進一步加重氣胸的癥狀和延緩氣胸的愈合。另外, 低蛋白患者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影響, 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降低, 影響了患者的康復, 而通過輸注白蛋白對改善低蛋白血癥、氣胸及繼發感染的發生及控制均有價值[6];③低蛋白血癥及慢性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低下, 繼發感染, 惡性病變等因素, 氣胸本身導致的胸腔內炎癥反應, 均可能導致或加重胸腔積液;而胸腔積液進而加重氣胸, 影響氣胸的吸收及肺復張[7]。通過輸注白蛋白可快速改善血漿膠體滲透壓, 減輕組織水腫, 促進胸腔積液的減少及吸收。進而促進氣胸的愈合。一些研究表明, 短期外源的人血白蛋白對營養的改善作用有限, 并不能替代長期營養支持及基礎疾病的治療[8], 故如果這些基礎營養及慢性肺病問題得不到解決, 氣胸仍存在較大的復發的風險, 當然本文由于系回顧性研究, 入選病例不足, 對于人血白蛋白對老年氣胸患者及基礎疾病的長期效應, 外源性白蛋白的具體使用標準、時限及用量尚未有一個可靠的數據, 另外, 人血白蛋白作為血液制品, 其價格昂貴供不應求, 目前多作為搶救危重癥及緊急擴充血容量而使用, 對于老年氣胸患者, 并不作為常規用藥, 但外源性人血白蛋白能通過營養支持降低感染風險, 促進肺泡組織愈合及提高血漿滲透壓, 減少胸腔積液及促進吸收, 對老年氣胸患者愈合有一定效果[9, 10]。
綜上所述, 采用靜脈輸注人血白蛋白營養支持對老年氣胸患者的療效顯著, 可明顯縮短插管時間、住院時間, 減少感染及復雜情況, 臨床可積極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兆音, 孔靈菲.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發性氣胸78例臨床分析.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06, 35(4):437-438.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2013年修訂版).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3, 36(4):255-264.
[3] 吉瑜虹, 趙俊平, 張曉珂, 等.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觀察. 腸外與腸內營養, 2017, 24(4):237-239.
[4] 李艷娜, 崔向麗. 白蛋白不合理應用分析及合理使用原則. 藥品評價, 2013, 10(4):27-28, 35.
[5] 范江花, 張新萍. 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癥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10, 17(4):367-368.
[6] 單世民, 汪云朋. 低蛋白血癥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3):3209-3210.
[7] 陳靖剛, 劉杉杉. 高齡老年人胸腔積液臨床分析. 河北醫藥, 2010, 32(21):3020-3021.
[8] 劉春安, 徐飛鵬, 林琳, 等. 人血白蛋白在胃腸外科急危重患者的運用. 廣東醫學, 2009, 30(1):10-11.
[9] 安勝男, 任文靜, 王慧冰, 等. 人血白蛋白臨床使用的深入分析和探討. 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 2018, 15(6):356-359.
[10] 付秀娟, 于玲, 劉文汐, 等. 人血白蛋白的適應證及臨床獲益.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2018, 16(12):71-73.
[收稿日期: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