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斌 林堅 曾慶旋



【摘要】 目的 研究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治療, 觀察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視力改善情況、癥狀改善情況、治療前后黃斑區視網膜厚度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6個月視力變化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眼底出血吸收用時(2.41±0.26)周、滲出吸收時間(10.15±0.59)周、視網膜水腫吸收時間(4.75±0.34)周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98±0.31)、(11.21±0.68)、(5.64±0.45)周,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黃斑區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黃斑區視網膜厚度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黃斑區視網膜厚度(241.38±20.19)μm優于對照組的(312.45±30.15)μ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能夠更明顯緩解癥狀, 提高視力, 減低視網膜厚度, 能夠加快患者恢復,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激光;雷珠單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75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謝異常, 使視網膜微血管出現出血、異常、滲出表現, 導致視網膜缺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包括增殖型與非增殖型兩種, 前者指的是出現視乳頭新生血管, 而后者則不會出現視乳頭新生血管[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較嚴重的一類眼部并發癥,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治療常用術式為全視網膜激光光凝或聯合玻璃體手術, 但是因為激光治療時視網膜會出現收縮變化, 所以在光凝治療沒有完全結束前就會出現多種并發癥, 如黃斑水腫、玻璃體積血, 影響激光治療的順利進行以及效果[3]。為解決這一問題, 本研究嘗試在實施眼底激光治療前先于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 現以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為對象進行具體分析, 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為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觀察組患者男17例, 女13例;年齡43~72歲, 平均年齡(63.85±
8.49)歲;糖尿病病程5~13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9.86±
3.08)年。對照組患者男16例, 14例;年齡44~74歲, 平均年齡(65.49±8.74)歲;糖尿病病程4~13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9.53±3.01)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眼底照相、血管熒光造影診斷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②處于增殖期或非增殖期;③激光治療配合度高;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有心肌梗死、腦梗死病史;②有嚴重高血壓病史;③伴有惡性腫瘤;④伴有肝腎功能障礙;⑤無法完成完整的隨訪。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眼底激光治療, 完成基礎眼部檢查, 詢問病史, 保證患者符合適應證。選擇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通過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實施麻醉。選擇激光角膜鏡、激光治療機實施光凝處理, 按照TSOS分級測定患者光凝斑的反應強度。非增殖型患者實施局部光凝, 預防硬性滲出、黃斑水腫, 治療時將光斑設置為Ⅲ級, 直徑在250 μm左右, 曝光時間0.1~0.2 s, 先將功率控制在100 mW, 之后慢慢升高到有白色光凝斑形成。增殖前期實施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增殖期患者實施全視網膜光凝治療, 治療選擇Ⅲ級光斑, 相同的直徑與曝光時間, 如果患者病變嚴重, 先實施下放眼底治療, 防止由于光凝引起玻璃體出血, 最后對光凝治療的實施形成影響。共治療3~4期, 兩期之間間隔1~2周。第1次治療位置為顳側與下方1/2視網膜, 第2次治療為鼻側與下方1/2視網膜, 第3次治療為上方視網膜。觀察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 在接受眼底激光治療前于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 共注射3~4次。將患者送至手術室, 實施消毒、麻醉處理, 用破囊針刺入鞏膜表面和鞏膜緣后3.5 mm位置, 選擇1.5 mg雷珠單抗實施玻璃體腔注射, 退針后壓迫穿刺點, 涂抹地塞米松眼膏。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視力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持續
6個月的隨訪, 比較兩組視力變化情況。選擇標準視力表5分法進行視力測量, 視力提升:復查時視力提升至少2行;視力穩定:復查時視力水平與術前基本無變化;視力下降:復查時視力下降至少2行。
1. 4. 2 癥狀改善情況 比較兩組治療后眼底出血吸收用時、滲出吸收時間、視網膜水腫吸收時間。
1. 4. 3 視網膜厚度 分別在治療前后通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兩組患者后極部黃板中心凹水平方位, 對兩組黃斑區視網膜厚度進行測定并比較。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視力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6個月視力變化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眼底出血吸收用時、滲出吸收時間、視網膜水腫吸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黃斑區視網膜厚度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 兩組黃斑區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黃斑區視網膜厚度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黃斑區視網膜厚度(241.38±20.19)μm優于對照組的(312.45±30.15)μ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作為糖尿病多發且嚴重的一類并發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直接致盲, 嚴重影響患者安全與生活質量。當前因為糖尿病發生率逐漸升高, 使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風險也有一定上升, 臨床對其的重視度越來越高[4]。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 激光方法的效果已經得到廣泛證實, 光凝治療經膠質組織的應用將感受器替代, 使視網膜對氧的需求減少, 且有助于提升視網膜內層中氧濃度, 對缺氧表現形成有效緩解, 還能夠明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促使已經生成的血管消退, 或者控制對未生成的血管形
成[5, 6]。但臨床也發現, 單一實施激光光凝治療也有一些不足, 部分患者會出現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抑制效果差的情況, 針對這一情況本研究觀察組在實施光凝治療前經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 該藥物能夠結合因子異構體, 阻斷因子合成受體, 使視網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的上升受到抑制, 進而加快緩解滲漏、血管出血情況, 實現病情的改善[7]。
本研究結果顯示, 結合雷珠單抗治療能夠使患者視力得到更明顯提升, 能夠有效抑制視力下降。聯合雷珠單抗治療能夠有效控制視網膜厚度, 加快眼底出血、滲出、視網膜水腫的吸收, 更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加快改善病情。分析雷珠單抗治療的作用機制, 具體體現在其能夠在激光光療實施前幫助黃斑水腫減輕, 提升視網膜新生血管穩定性, 減小玻璃體積血發生風險。另外用藥后玻璃體腔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水平會降低, 同時降低了視網膜血管、新生血管滲透性, 因此能夠使激光光凝治療可能引起的黃斑水腫、出血風險減低[8]。
綜上所述, 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能夠明顯提升視力, 加快癥狀緩解, 減低視網膜厚度, 有良好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興強. 雷珠單抗聯合眼底激光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 黑龍江醫藥, 2019, 32(4):861-863.
[2] 劉燕瓊. 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 13(11):145-147.
[3] 許雅琳. 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9, 14(11):119-120.
[4] 李蕾, 姜紅, 崔國棟, 等. 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并發黃斑囊樣水腫的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21):150-151.
[5] 董杰, 董將領. 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8(24):141-143.
[6] 唐慧. 雷珠單抗治療結合眼底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及預后分析.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8, 14(5):47-48.
[7] 莫守仁, 黃祖烽. 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8, 39(19):
2294-2295.
[8] 汪濤, 劉建軍, 顧永輝. 眼底激光聯合眼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比較.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8, 29(8):964-966.
[收稿日期:201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