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香
【關鍵詞】語用點;想象力;詩意追求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9-0074-02
人們通常把“像詩一樣表達美感意境”的言語境界稱之為詩意。寫景散文,因其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語言優美的特點,更易于詩意抒發和表達。從某種意義上講,寫景散文是契合詩意的文體存在。統編語文教材三下《火燒云》這篇課文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空中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人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全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富于變化;語言富有韻律美,清新動人,是一篇經典的寫景佳作。因此,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從語言生長點、意蘊延伸點及布局承接點三個層面探尋寫景散文教學的詩意。
1.基于散文語言,感悟文字的詩風雅韻。
魯迅先生稱蕭紅是民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語言風格如兒童般天真、率直、樸實、自然,猶如天籟,富有節奏韻律,字里行間流淌著音樂美,雖不是詩,卻勝似詩。例如:《火燒云》第三自然段,作家蕭紅以多個不同構詞形式的詞語描述了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渲染了紅霞飛舞、瞬息萬變、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觀。教師可以從“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詞語入手,品味構詞與音韻,感悟文字的詩風雅韻,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才情,進而通過朗讀、想象感受文章生發的詩意。
詩意起于文字。文字的質感散發著濃濃的詩性。也只有貼近了這些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畫面和音律,語文課堂才能擺脫枯燥與乏味,才能彰顯生命的多彩與活力。語文教學的絕妙之處在于:專注一字,盡得風流。
2.基于想象,再現變化的詩情畫意。
寫景散文的精神不在于景物本身,而在于景與情、景與境的交融。這種交融需有“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想象來承接。《火燒云》一課想象豐富,集中體現在對火燒云形態變化的描寫上。作家按“出現—變化—消失”的順序寫火燒云的形態變化,融入大膽奇麗的想象,在瞬息萬變中捕捉清晰、印象深刻的造型。動靜結合,寓情于物,強化了火燒云的變化性和趣味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變化入手,借助課文中的例子讓學生發揮想象,按照“出現—變化—消失”這一順序寫一段話。有學生寫道:這時又來了一只大花貓,貓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點。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點點。它趴在空中,眼睛緊盯前方,似乎在等待著小主人回家,好好抱抱它。真有趣!過了兩三秒鐘,它弓起身子,伸了個懶腰,還似乎喵喵地叫了幾聲,便不見了。也許躲到哪里睡覺去了吧。
詩意是可以傳遞的。前提是,你必須讓學生產生詩意。當這些想象激蕩了學生的心靈,并與其產生共鳴,學生潛在的詩意便極容易被激發出來,產生更豐厚的詩情與更奇幻的畫意。
3.基于散文結構,探尋轉承的詩律節奏。
散文本是詩歌衍生出的文體,留有詩歌的節奏與格律。如《火燒云》描寫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不僅寫出了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還能讓讀者感受到火燒云變化“快”這一特點。這四個“一會兒”排比句式,讀起來恰似音樂中的二拍,用輕快的節奏把火燒云色彩多、變化快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
再如文中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的構段章法: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這些詞句不僅讓讀者感受到火燒云的變化之快,還把文章串聯成了一個整體。那些節奏鮮明、結構嚴整的句式,誘發著唱詠的沖動。
嚴格意義上說,《火燒云》不是一首詩,但誰又能否認,在文本結構轉承中,這些節奏的控制與文章的架構,到處都有詩的影子。語文教學的意義在于,在繁雜的文體樣式中傳承文學的本源,傳承那些能融通的文化因子,這本身就是詩意的行為。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白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