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
摘 要:幼兒園個別化學習對幼兒成長和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環境是幼兒的第二任老師,它能給幼兒積極的暗示。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能夠使幼兒產生問題意識,激發其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在環境的刺激下,幼兒對個別化學習活動會更加投入,學習效率和質量會更高。文章對幼兒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教育;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探索;學習效率;學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5-0098-02
幼兒園個別化學習,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為主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成長的物理空間、心理空間及精神空間,是課程創新的來源、課程實施的載體,也是支持幼兒發展的平臺、記錄幼兒發展的載體及媒介,與幼兒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在個別化學習中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環境創設,能滿足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語言、動作技能等多方面發展的需求。為幼兒提供自主、豐富的環境創設,能支持和引導幼兒操作、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使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經驗。為幼兒提供合理、精細的環境創設,能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一、在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中,應考慮幼兒園實際情況
在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中,幼兒園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布局,既要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需求,又要具有本園特色,要具有藝術性、教育性、發展性、多樣性,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教室活動空間比較小,因此,教師可將集體教學的操作桌放置到個別化學習的區域里,將集體教學與個別化學習區域相融合。在組織集體教學時,教師可將幼兒自主操作的部分融入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與同伴相互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從而達到個別化學習的目的。另外,教師可將走廊和寢室也利用起來,擴大個別化學習區域,為幼兒增添寬敞、舒適的游戲環境。
二、在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中,應以幼兒為本
幼兒教育的目的在于啟發和培養幼兒的個性,順應幼兒自然本性的發展,滿足其個性化發展需求。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傳統的幼兒教育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幼兒的發展需要。新時代背景下,幼兒教育要以兒童為本,充分尊重兒童的個性化需求,要與實際生活接軌,使兒童“回歸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環境創設時,要考慮幼兒與生活環境的聯系,讓幼兒在環境的影響下發現和探索問題,自主學習,發展個性。
1.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設置
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要根據不同的主題教學內容進行,并根據主題變化及時更換相應的材料,使幼兒在熟悉的主題活動中始終保持新鮮感、興趣度,并樂于動手操作,促進幼兒身心發展。例如,在開展“快樂工作達人”主題活動中,教師可在教室設置各種角色區,如“快樂美發屋”“快樂餐廳”“快樂制衣廠”“快樂劇院”“快樂工地”等,讓幼兒通過參與收集、建構、操作,創造性地進行社會認知與交往。
2.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設置
小班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影響,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對教師和成人很依戀。因此,教師在活動室開辟“娃娃家”游戲區域時,要給幼兒提供多個娃娃及餐具,或布置兩個“娃娃家”游戲區域,以避免游戲中因同伴間的爭執而產生矛盾。同時,教師要在玩具柜上張貼各種物品的實物標記圖,讓幼兒根據提示分類和整理物品。中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能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分類,對事物理解力逐漸增強,游戲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可多創設情境性的區域游戲環境。例如,在“恐龍探險隊”主題活動中,教師將教室創設為“恐龍的世界”,在個別化區域里,為幼兒提供草原、森林、海洋等背景圖片,創設一個具有體驗性的環境。幼兒在情境的影響下,會主動了解恐龍的特性和生活習性。大班幼兒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望,能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系,能根據事物的屬性進行概括和分類。因此,可創設多個探究性區域環境。例如,在“驚奇一線”主題活動中,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讓幼兒了解其用途、功能,并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引導幼兒做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展。
3.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視覺進行設置
幼兒有權利對生活、游戲、學習的空間提出自己的設想,進行自主設計。幼兒在參與環境的創設中,能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頭腦想,用自己的雙手做,而不是被要求、牽引著按成人的思維意志去行動、去思考。在個別化學習區域,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興趣和視覺出發進行設置,為幼兒提供高效學習、獲得最佳發展的環境,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獲得相應的發展。
三、在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中,合理利用不同材料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因此,選擇生活化的材料、帶領幼兒走進自然、充分利用家鄉的自然資源是個別化學習不可缺少的內容。不同的材料蘊含不同的價值,不同的物質會萌發幼兒不同的游戲行為和思維創造,能培養幼兒的表現力,實現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豐富感性認識的目的。
1.增強綠色環保意識
教師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化材料開展區域活動,能增強幼兒綠色環保意識。生活化材料來源于幼兒周邊的生活,利用這些材料開展區域學習,幼兒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許多丟棄的物品都可以用來創作,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裝飾和創造,從而呈現出一種新的藝術形態,給人一種新的感受。有了這樣的意識,幼兒就會開始關注生活,留意周圍的各種事物,樂意收集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藝術源于生活,幼兒只有不斷接受生活化熏陶,才能創造出藝術之美。
2.培養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的能力
在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教師要重視一些廢舊物品的利用,培養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的能力。如舊報紙、塑料袋、碎布條、飲料瓶、舊碟片、管狀材料等,都是孩子們十分樂意擺弄的物品,他們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裝飾和創造。生活化材料在內容、材質、色彩、形態等方面具有多樣性,幼兒能利用其創作出多種多樣的玩具。如可以用舊衣物、水管、布袋等組合成有趣的人物,用塑料袋、布條、貼紙等裝飾成不同的服裝,用塑料餐盤、毛線、夾子等做出可愛的娃娃,用不同的豆類粘貼成小動物。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教師可以通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促進幼兒的個別化學習。
3.巧用大自然中的物品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為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殼、樹葉、泥土等等。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教師要利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的材料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讓幼兒在無窮的樂趣中學習、體驗、實踐,提升綜合素養。
總之,環境是幼兒的第二任老師,它能給幼兒積極的暗示。個別化學習環境創設,能夠使幼兒產生問題意識,激發其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在環境的刺激下,幼兒對個別化學習活動會更投入、更積極,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會更高。人是環境的產物,不同的個別化環境會塑造不同的人。當我們希望幼兒更自主、更自信、更有能力時,就要與幼兒一起創設一個適合的環境,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史貝貝.兒童視角下的自主學習環境創設[J]幼兒教育,2018(11).
[2]楊梅.自主、探索、合作:幼兒園區域創設及活動開展實施方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孫剛成,韓玉潔.為兒童創設適宜環境的理論基礎及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11).
[4]李曉麗.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教育,2019(16).
[5]王玥鋮.重視幼兒環境創設提升幼兒教育質量芻探[J].成才之路,2019(22).
[6]胡翠霞.加強幼兒園環境創設 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J].遼寧教育,2019(16).
Abstract: Kindergarten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children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Environment is the second teacher of children, it can give children positive hints. The creation of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 can make children have problem consciousness,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finding and exploring problems. 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environment, children will be more involved in individual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will be highe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 creation; exploration; learning efficiency; learn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