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娜 李艷
由于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貿易往來更加頻繁。中國順勢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加強與東盟、南亞、中亞、北非和歐洲等“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經濟聯系,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開展。我國應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
一、促進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意義
如今的“一帶一路”戰略是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時候提出的,具體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非、獨聯體和歐洲部分地區,共60多個國家 “一帶一路”沿線覆蓋面廣,沿線涉及面積大,涉及國家多。“一帶一路”覆蓋人口達44億,占全世界63%;經濟規模達21萬億美元,占全世界29%;其中,貨物和服務出口占全世界23.9%;歐亞鐵路網達8.1萬公里。因此,“一帶一路”影響范圍廣,涉及國家和人口多,對世界經濟貿易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加快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有利于促進雙邊經濟貿易發展和沿線國家的和平穩定。
二、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現狀
(一)進出口貿易額增加
2017年,中國與東歐地區“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1611.7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7.8%,占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的11.2%,實現貿易順差361.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東歐地區“一帶一路”國家出口986.3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3.7%,占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的12.7%;中國自東歐地區“一帶一路”國家進口625.3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25.0%,占中國自“一帶一路”國家進口額的9.4%。
(二)長期處于貿易鏈低端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與發達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中,絕大多數時候處于貿易鏈的低端,扮演著原材料的出口國以及全球代工廠的角色,但從中真正獲得的回報微乎其微。從進口看,2017年,中國自“一帶一路”國家進口額排名前10的國家分別是韓國、馬來西亞、越南、泰國、俄羅斯、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亞、南非和菲律賓,中國自這些國家的進口額占中國自“一帶一路”國家比重合計達75.5%。進口額降幅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分別是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其降幅均在55%以上。
(三)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2018年全年,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298.3億美元,同比增長4.2%。其中,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8.9%。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對外金融類直接投資93.3億美元,同比增長105.1%;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05億美元,同比增長0.3%。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690.4億美元,同比增長0.3%。對外勞務合作年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99.7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1.7萬人。
三、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現存問題及成因
(一)金融摩擦引發進出口貿易形式低迷
“一帶一路”戰略一經提出后,中國為了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落實,提出興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于“一帶一路”戰略給予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然而該銀行的成立使美國以及日本等亞洲開發銀行呈現出被動的狀態,因此美國以及日本等國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興建大力阻撓。
(二)實物貿易摩擦不利于對外貿易行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中,絕大多數時候處于貿易鏈的低端,扮演著原材料的出口國以及全球代工廠的角色,但從中真正獲得的回報微乎其微。另外,大量出口原材料也迅速消耗著本國的自然資源,為今后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三)進出口貿易擴大引起各國之間貿易摩擦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擴大造成中國以及發達國家競爭日益激烈,貿易摩擦由此產生。縱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歷史,貿易摩擦的數量以及類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位,中國向“一帶一路”大多向沿線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價格通常在較低水平,容易造成進口國反傾銷調查。所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應注重對外貿易摩擦的預防。
(四)貨幣流通有待加強
“一帶一路”戰略“五通”中的貿易暢通也需要貨幣流通的支持,只有這樣,戰略區域國家雙邊本幣的互換與結算才會更加便利,各幣種的投融資才會更加方便,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經濟圈使用的規模和范圍才會擴大,這將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四、促進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貿易的對策
(一)我國政府應加強對外貿易政策的引導性
在當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背景下,政府作為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實施者,要在背后進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面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要實行低碳的對外貿易政策,實施質量效益導向型的外貿政策,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機制,優化出口退稅流程,下放出口退稅審批權限。構建貿易融資平臺,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更良好的貿易合作伙伴關系。
(二)搭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元化貿易平臺
我國應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范圍,將其擴大至周邊西亞以及南亞國家。我國應搭建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元化貿易平臺,提高投資透明度。同時,帶動各家銀行加速海外機構布局,跨境人民幣、項目融資、境外投資或承包貸款、跨境現金管理等銀行業務;國內外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并實現匯兌、結算、融資、多幣種清算等領域的合作,可以為貿易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有利于國際貿易融資便利化。
(三)強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的貿易便利化程度
傳統一帶一路外貿模式是線下洽談方式,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應推進以外貿展會、跨進電商、境外采購、境外設點為主的“四位一體”多元化市場拓展模式,著力推進平臺和營銷網絡設置,引導企業開拓市場,做大做強對外貿易,以及推進新興服務貿易的出口,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層次,提高加工貿易的質量和附加值,延長加工貿易產業鏈,提高加工貿易增值率。吸引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等大型電商企業的投資落戶,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壯大,鼓勵外貿企業積極將拓展面向“一帶一路”的跨境電子商務方向努力。靈活運用互聯網的優勢,加強網絡合作,避免同質化競爭。
(四)積極培育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競爭新優勢
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假的進出口貿易應推進以外貿展會、跨進電商、境外采購、境外設點為主的“四位一體”多元化市場拓展模式,著力推進平臺和營銷網絡設置,引導企業開拓市場,做大做強對外貿易,以及推進新興服務貿易的出口,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層次,提高加工貿易的質量和附加值,延長加工貿易產業鏈,提高加工貿易增值率。(作者單位:嘉興學院南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