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創辦于1994年8月,隸屬于鹽田區教育局,是鹽田區第一所廣東省一級幼兒園、廣東省綠色幼兒園、深圳市優質特色示范園。2017年9月,以高標準、高質量創辦了分部,形成了“一園兩部”的運行模式。
建園26年來,幼兒園以“讓每一名兒童擁有幸福的童年”為辦園宗旨,秉承 “追隨兒童,讓生命和諧成長”的教育理念,把兒童的發展作為幼兒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全方位為兒童創設健康、開放、自由、尊重、豐富的活動環境。近年來,幼兒園通過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構建,打造開放、多元、適宜的“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大大豐富了幼兒教育內涵,提升了幼兒園教育品質,形成了“開放、和諧、溫馨、成長”積極向上的幼兒教育新樣態。
課程頂層設計
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力推進幼兒教育發展模式,打造“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樣態園所,鹽田區于2017年2月正式啟動“中國新樣態學校聯盟鹽田區實驗區”,鹽田區機關幼兒園,積極參與到實驗行列中,并申報了“課程再造”實驗項目。
根據新樣態課程構建要求:一是提煉辦學理念;二是確立發展主題;三是構建體系框架;四是創新實施載體;五是發展特色品牌。基于以上五個要點,在結合機關園對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18年的研究基礎上,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南,以“成長”為課程建設中心,從幼兒園現有課程出發,以杜威、皮亞杰、蒙臺梭利等教育理論、思想為基礎,將高瞻課程、主題探究課程及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相整合,融合機關園積累的特色活動經驗,納入時代特征,探尋成長啟蒙課程的教育原則,對幼兒園課程目標、框架、內容、形式等進行再研究和再實踐,建立符合兒童成長價值取向的開放、多元、適宜的《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見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框架圖)
兒童成長園本課程構建
課程核心理念:追隨兒童,讓生命和諧成長。課程核心關鍵詞為:D--Discover發現兒童;R--Read讀懂兒童;F--Follow追隨兒童。依據兒童個體成長步伐及規律,教師作為追隨者、觀察者、支持者,應積極關注和發現兒童的變化,發現且生成集趣味性、有意義、游戲化的課程。繼而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和材料資源的支持;同時,基于兒童立場,提供讓兒童思考、操作和創造的機會,培養兒童學會自主探索、觀察、傾聽接納、合作尊重、融合及富于創造的學習品質。
課程培養目標:健康、快樂、獨立、自信。兒童就像晨曦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在啟蒙中發芽,成長代表兒童情感、交際、頭腦、肢體等全方位成長。我們以“兒童為本”,尊重兒童獨立、自發性人格,基于兒童的生活需要、學習方式等特點,給予兒童與生活經驗相連接的教育,尊重和激發兒童的內在潛能,培育兒童外在健康的體魄,內在擁有健康的心理、快樂生活、快樂游戲;發展兒童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興趣,為兒童形成一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品質。
課程內容:基于一個中心五大課程體系。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以“成長”為中心,課程體系覆蓋《指南》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以“主題探究活動”,促進兒童在發現中學習,探究中成長;“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結合本地特色,傳承經典;“健康教育”培養運動與技能、規則與意識;“特色活動”促多元、開放、趣味、個性;“藝術教育”培養興趣,感受表現與創造美。主體與特色共筑園本課程,為一線教師提供可操作的教學策略,為兒童體、智、德、美全面且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主題探究學習課程,是基于兒童興趣愛好及以兒童發現問題而生成的探究性活動。教師根據兒童為主導生成的探究活動,結合已有經驗,作為支持者開展探究活動。主題探究學習課程培養兒童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的現象和事物,并自由地表達與表現,體現活動的真實性,邊做邊學以及在探究中自然融合五大領域學習內容。教師發揮支持者的作用,在此過程中適時、適宜、適度地給予支持和引導。
在新樣態課程再造,根據21世紀學校物理空間必須支持的20種學習方式。其中倡導“團隊合作、項目式學習、基于藝術的學習、社會情緒、精神學習、游戲化學習”等內容,以“ECPE”無邊界學習理念,以experience (體驗),perceive(理解),cooperate (合作),exploration (探究)為核心,打破固定課時安排,跨越學科與學科之間界限,圍繞兒童真實生活創新模式與最大化教學資源,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支持系統,實現兒童協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拓展兒童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學習能力的提升;拓寬兒童接受知識的范圍與途徑,使參與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成為課程,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見主題成長圖譜1)
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課程遵循本土實際,與主題探究學習課程相輔相成。在充分考慮年齡特點、個體差異的情況下,有目的、有順序引導兒童進行日常生活訓練、感官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及認識周邊社區和環境。(見蒙臺梭利教育圖譜2)
3至6歲是幼兒身體發育的一個關鍵期,健康教育課程是讓幼兒體驗運動與技能,規則與意識的建立。鹽田區機關幼兒園一直致力于培養幼兒發展,幫助幼兒肢體動作更加靈敏、協調,感覺與教育、幼兒體質測試項目融合到幼兒教學中,針對個別差異,利用戶外操場和感統器械,有目的性對兒童進行系列體育游戲教學,形成健美的身形姿態;同時重視心理環境創設,幫助幼兒形成獨立自主、自信活潑的個性品質。(見健康教育圖譜3)
兒童時期的藝術啟蒙教育,對于兒童一生的審美觀和創造性思維有著深遠的影響。借助藝術作品,能展現兒童的內心世界。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創設豐富操作空間,投放、提供開放性材料,如自然材料、低結構材料、環保材料等,引導兒童充分感受美,把空間還給兒童,讓兒童自由探索和創造藝術作品。在音樂教育中,從“歌唱、節奏、韻律、音樂欣賞、打擊樂”等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化音樂教學活動,運用多通道教學形式,讓孩子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從而達到美的滋養。(見音樂教育圖譜4)
特色活動課程穿插于課程運行中,形成“每月一活動,個個是精品”的校園特色文化。從“迎新年品年味”到“大班畢業典禮”,從“中秋喜團圓”到“年關傳統游戲體育節”,將特色課程與節日、游戲化課程緊密結合,讓兒童在有形的特色活動中,獲得無形的情感、知識和技能的發展。(見特色活動圖譜5)
課程實施方案
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自2000年引入蒙臺梭利教育起,借鑒其教育理念及方法,以兒童為中心,引發兒童學習的火焰,實施不“教”的教育。其中,融合高瞻課程、瑞吉歐和主題探究課程,提煉適合具有園本特色的成長啟蒙課程。邀請專家來園指導教育教學,通過班級半日活動跟班觀摩、評析和指導,圍繞活動的組織與安排、兒童區域自選與教師的觀察指導、活動延伸材料的投放及環境創設,與教師進行互動研討,幫助教師理清思路,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教師在專家引領下,快速和精準理解成長啟蒙課程的要點與教學目標,在實踐中,結合班級兒童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進行合理地調配和運用。除此以外,幼兒園還充分利用和整合地域、社區、家長資源,就地取材,呈覆蓋狀的拓展成長啟蒙課程在不同班級的運用,形成個性化班本教學特色。
通過定期開展教師“一人一課”“環境創設評比”等專業技能比賽,從中積累優秀的教學方案和游戲、區域活動環境材料設計制作等,作為共享教學資源;同時依托局域網資源,使之成為教師可使用的與啟蒙課程相配套的教學計劃、優秀課例與課件等課程資源。
“有準備的環境”是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幼兒園堅持環境為教育服務的宗旨,對教室環境的創設提出建設目標:自由、開放、家庭般的溫馨;真實、自然、生命般的活力;雅致、和諧、審美藝術般的呈現。各班級根據目標及現有的環境資源,圍繞“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開展研討和創設,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戶外的五彩路、戲水池、兒童之家等設計,為兒童提供嬉水、娛樂、角色扮演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場所。二、三樓天臺為“小小萬象城”、運動區、美術天地及科學發現坊,配合園本課程,讓兒童在運動、探究和解決問題中,豐富生活經驗,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培養幼兒表現美、創作美和探索精神。
幼兒園樹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來實施教育,達成課程目標。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合理選擇個別、小組及集體活動的組織形式,注意室內外和動靜交替,避免無必要的管理及等待過渡環節,引導培養兒童自我管理能力。
激發兒童主動探究,自由活動為主;優化兒童學習方式,使兒童的學習更具特點和個性;注重兒童學習過程,豐富兒童活動經歷和體驗。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應善于觀察和發現兒童感興趣的事物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兒童求知欲,尊重兒童的自主活動,以接納、聆聽的態度傾聽兒童表述,理解兒童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和鼓勵兒童參與活動。
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環境,環境創設和材料提供要符合兒童的現有經驗和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兒童在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大膽探索、充分表達,獲得直接、真實有效的成長經驗。
課程評價體系
DFR兒童成長園本課程評價以“幼兒成長檔案”為主要形式,通過多種形式記錄幼兒成長歷程,形成教師、幼兒、家長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
多渠道綜合,多角度分析,力求評價動、靜結合與個性化。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評價目標,將幼兒在觀察、訪談、繪畫、逸事記錄、測查中得來的資料加以綜合,進行系統的整理、分析,作為評價依據,真實記錄幼兒在園期間富有個性的成長經歷,建立幼兒科學評價體系,形成具有教育參考、能動反映幼兒真實成長的評價檔案。
主體多元化主要指參與教育評價為不同主體,包括管理人員、教師、家長、幼兒等。多方融合,多形式記錄,力求評價多元化。內容多元主要分為“幼兒作品;教師評價與反饋;家長觀察與評價;幼兒成長歷程記錄”等。幼兒成長檔案采用包括語言、圖片、聲像資料等方式,構成個案夾、記錄本、作品袋、繪畫日記等檔案形式。
幼兒成長檔案可以促進教師不斷反思,提高教學水平。幼兒成長檔案資料的搜集,能夠表現幼兒優缺點,對反映幼兒成長歷程的事例和作品進行篩選,應根據幼兒一舉一動進行界定,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準確描述。形式包括:幼兒個案夾,親子記錄本,幼兒作品袋、繪畫日記以及教師及家長各類評價圖表。幼兒檔案作品展示,要進行不同級別的描述;對于幼兒發展與發展傾向,要綜合多時期表現進行判斷。幼兒成長檔案要體現客觀、公正,這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通過分析幼兒成長檔案中的不足,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教學所存在的不足。所以,幼兒成長檔案是教師進行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并在不斷改進中尋找最佳的教育契機。
實施成效與意義
鹽田幼兒園樹立“整體育人、系統建構”教學原則,緊緊圍繞“深圳市鹽田區新樣態學校聯盟實驗區建設方案”“鹽田區機關幼兒園新樣態學校建設方案”,確定幼兒園辦園意義與價值。在實踐中,整理和提煉幼兒教育新樣態課程框架,突破了傳統形式上齊步走的教育模式。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成長步調,把握兒童的敏感期及知識吸收性能力;教師扮演支持、協助、啟導的角色,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和開放性材料,課程實施中獲得了良好的教育管理與教學體驗。
創新管理,深化“學習型”組織建設路徑。2004年機關幼兒園參加鹽田區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過程中,結合行業特點,建立了合理、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與薪酬激勵機制,設計了人事制度改革績效量化評估系統;2014年,幼兒園再一次承擔改革任務,成為深圳市32家“以事定費”改革試點單位之一;這次的制度創新,為深圳市公辦園可持續發展,開啟了科學、有效的探索實踐之路,為全市“以事定費”公辦園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新樣態園所建設中,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將“教育好一個兒童,幸福一個家庭”作為家園共育的宗旨,面向社會與社區攜手同行。2012年11月,在中國兒童福利會指導下,鹽田區機關幼兒園成立了“愛心圖書室、社區兒童德育中心”,因此成為深圳市首家在周末向社區開放、服務社區的公辦幼兒園。
為了提升家園共育品質,幼兒園不斷嘗試與規范家長委員會制度,做到參與活動常態化,義工組織規范化;成立衛生保健組、活動協助組、故事媽媽組、教學助教組、周末愛心圖書組和安全護校隊;創新打造“家長+幼兒”無邊界融合特色活動,如“書香伴成長,悅讀潤心田”“夢幻海陸空親子運動會”等,都是在家園合作下完成; “書海”微信群目前有137名家長加入其中,在群中大家分享家庭閱讀心得和故事資源。新樣態幼兒教育促進了家長對幼兒教學的關注,凝聚了家園合作的力量。
“一事一物皆教育,時時刻刻有課程。”為幼兒創造富有生命力的教學環境,同時,將環境納入課程,遵循安全性、關愛性、開放性、教育性、藝術性和生活化原則,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全方位為兒童創設溫馨、雅致、具有生命活力的學習環境,創造開放、自主、具有人文氣息的精神食糧,促進兒童富有個性的發展。確立 “為兒童打造積極參與、認真專注、樂于探索、富于創造的活動環境,習慣良好、井然有序、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一日生活環境,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求新求變、兒童喜愛的學習環境”的教學目標。配合“體魄強健、快樂游戲、分享合作、勇于挑戰”的戶外活動目標,通過“戶外打擊樂區”“玩泥區”“野戰區”“種植區”等區域,為兒童健康成長助力。
幼兒園采用“一個中心,四個模式”園本培訓,一個中心是:一個學期研究一個重點;四個模式是:大教研(課題研究),小教研(以老帶新,解決新教師及級組存在問題),專家教研(專家跟崗指導教研),自我教研(實踐與反思解決個人專業問題);由名園長、名師引領做課題,帶領新老教師分層教研,同時借專家之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已獲得成功經驗。兩年來,先后有市級課題《幼兒園混齡游戲促進兒童成長行動研究——以YTJGY為例》;“十三五”區級資助課題《未來教室“EPCE”學習模式初探》結題,并獲得優秀課題成果獎;“萬麗珊名園長工作室”市級課題《幼兒園開放性游戲材料功能及使用指導研究》《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路徑研究——以YTJGY為例》課題順利開題并進入研究階段。
實踐證明,DRF兒童成長園本課程遵循現代幼教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學會“反思學習”和“參與式進步”,提高了自身的專業能力,更了解兒童各階段的心理成長與變化因素,從而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和引導,以此啟發、引導兒童智能與體能的全面發展;引導兒童自主學習,培養兒童意志品質和獨立自主精神,體現與尊重兒童主體性,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建立積極向上的幼兒教育新樣態,從而培養兒童成為未來的終身學習者,最終成為新時代最幸福的人。
(作者單位:深圳市鹽田區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