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嬌 劉冽 胡瑞霞
一百年前,中華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的主要參與者——青年學生更是在這場運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五四運動所產生的偉大五四精神在一百年后依然對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百年前,中國大地爆發了以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五四運動,它拯救了民族的危亡,捍衛了民族的尊嚴,凝聚了民族的力量。五四運動所孕育的偉大五四精神歷經百年不褪色,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尋求民族獨立、追求人民解放、探求國家進步而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青年應該如何發揚五四精神,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大有作為,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五四精神的深刻內涵
偉大的五四精神不僅有愛國主義這個始終貫穿全過程的主旋律,也有爭取民主和追求科學的核心力量,有追求進步的堅定本色。
(一)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傳承中,孕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像一劑強心針,在民族危亡的時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指引著無數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奮斗。五四運動是中國的知識階層因擔憂民族命運、反對列強欺凌而發起的愛國主義運動,它的參與主體由最初的學生到后來的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它高舉的民主和科學口號,使得它比歷史上任何一次愛國運動都更深刻、更持久、更富有理性。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為尋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奔走呼號的真實寫照,也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愛國運動與以前的愛國行動有所區別,青年學生首次成為運動的主力軍和先鋒隊。五四的愛國主義更有針對性,“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打倒賣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等一系列令人熱血沸騰的口號,體現著廣大青年對外爭取民族獨立,對內要求民主自由的愛國訴求。五四愛國運動的口號和精神不僅得到了廣大青年的積極支持,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如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等,都是第一次加入到愛國運動的行列,使得這次愛國運動具有了空前廣泛的性質,也拉開了全民族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二)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陳獨秀在《新青年》中曾極力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德先生”即是民主,“賽先生”即是科學。
五四精神中所提倡的民主和科學,以徹底的批判精神動搖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加速了封建思想的腐化。它促進了人們思想的進步和解放,指引著人們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斗爭。同時,民主和科學的口號也順應了人民的意愿,指引著人民為了實現自身解放而不懈奮斗。為新思想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生根發芽提供了土壤。民主和科學口號的提出和實踐也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中國共產黨在民主和科學的指引下,結合中國革命實際賦予了民主和科學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內涵。
(三)進步是五四精神的本色
在國家面臨亡國滅種的時候,在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進步青年以救亡圖存、改造社會為己任,尋求真理,追求進步。他們在思想上追求進步,敢于沖破封建腐朽思想的束縛,敢于同落后的文化作斗爭,敢于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文明體系進行揚棄,敢于提出新思想、新主張。他們在比較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實現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階級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也在實踐中追求進步。他們用先進理論指導愛國實踐,發動社會各階層的力量來挽救民族危亡;他們用游行示威、罷工罷課來傳遞愛國能量;他們用開拓進取、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時代贊歌。
二、五四精神對當代青年的價值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青年生逢盛世,卻也肩負重任。他們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以五四精神為指引,理論指導實踐,實踐發展理論,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力量,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新時代青年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新時代青年還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將讀馬克思主義原著,悟馬克思主義原理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精神追求。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做一個既有科學知識又有科學理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時青年應該通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辨識誤區,走出誤區,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認識觀、奮斗觀,將自我的奮斗融入到中國夢的奮斗歷程中去。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斗。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主義是最深層、最永恒、最根本的。愛國主義也歷來是我國知識分子濃厚的家國情懷、厚重的社會責任的體現。
在當代,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愛國就是要心無旁騖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堅決擁護黨的領導,貫徹黨的綱領,執行黨的決策,完成黨的任務。愛國就是要熱愛社會主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用偉大夢想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愛國主義在當代的表現就是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崇尚科學,樹立遠大理想
五四時期,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在追求真理、尋求主義、探求道路的過程中,力圖通過發展科學來解放人們的思想,發展技術來推動社會進步,使中國能夠了解、學習和靠近世界較發達的國家。一百年來,廣大青年所表現出來的“求實、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始終是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動力。
五四百年來,我國的科學水平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在一些領域已經實現了和發達國家的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若要保持現在的并跑水平,甚至實現從并跑到領跑的跨越,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科學水平,走科教興國、科技強國之路,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燃料”。大到國家,小到個人也是如此。新時代青年正處于知識爆炸的時代,用知識來武裝頭腦,終身學習,是每個青年的責任和義務。首先,要有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不斷學習,從書本學、從生活學、從身邊學、從實踐學,及時更新知識,追求個人進步。其次,要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知識高峰,為追求科學知識不懈努力。最后,還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自我,完善自我,明確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價值理念,從小事做起,從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始,腳踏實地,追求真理。
(四)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
五四運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面對國家的深重災難,廣大青年沒有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走出書齋,走到人民群眾當中去,充分發動群眾的力量來實現民族的救亡圖存。
一方面,新時代青年要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指導中國實踐,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到中國實際中去,用中國人的話語來講解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依靠人民的力量來化解風險,依靠人民的力量去實現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另一方面,新時代青年也要善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用實踐推動理論發展,如此不斷地反復,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思維能力,在重要的歷史關頭作出正確的抉擇,用實際行動來為民族進步和國家強盛作貢獻。
廣大青年要密切聯系群眾,調查了解群眾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需求,竭盡全力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依靠群眾,在關鍵的時候總有群眾挺身而出,愿意讓青年依靠;就要培養和群眾的感情,講群眾的語言,熟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有真正服務群眾的行動。
三、結語
青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也是一個民族的希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青年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崇尚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將個人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作者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