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亞琴
深度學習是指教師創設一定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從表層知識符號的學習中穿越過去,進入到知識內在的邏輯形式和意義領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展開深度學習,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升。
體驗文本,滲透人文意識
文字是用來記錄并保存人類文化的載體,本身就是具有情感的東西,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因此,在深度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讀懂文章的內容,更要讓學生把握住文章中隱藏的情感,讀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進行思考,并從中提煉出與人文情感有關的內容,進而提升自己的認識。
例如,二年級上冊第17課《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敘述了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寫的是周恩來總理來到傣族人民的身邊,和傣族人民一起度過潑水節的場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了解潑水節相關的背景,認識到潑水節的寓意,體會潑水節對于傣族人民的重要性;此外,還要嘗試了解周總理的行為,了解其行為的現實意義。然后,鼓勵學生在體驗文本的基礎上嘗試思考:“在文章的最后,連續使用了多個感嘆號,你覺得感嘆號的使用是不是太多了呢?你覺得作者要感嘆的到底是什么呢?”還要鼓勵學生說說: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們一起度過潑水節的呢?你能感受到此時周總理和傣族百姓的心情嗎?這樣,學生們不僅能夠體會到少數民族的風情,同時還能夠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體會到了新中國民族大融合。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不僅讀懂了文章,而且還深入挖掘了文章中的人文情感,對作品的理解也更具有深度。
特級教師于漪認為,語文教師要促使學生對語文思想內容獲得深刻理解,在課堂上產生能量,推動學生的思想情感向前邁進。在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課文都有著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挖掘這些情感因素,嘗試喚醒學生情感共鳴。
生成情境,點燃情感火花
唐代詩人白居易認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币虼耍處熢谑谡n的時候要嘗試用描述性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情感感悟,理解作品中的人、事、物。在創設情境時,除了使用語言描述以外,還可以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的特點,給學生展示各種圖片,進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文章。為了促使學生生發出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火花,教師需要嘗試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加以理解。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看到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然后,鼓勵學生展開“圖配文”活動,圍繞課件中展示的圖片,說一說文中哪些詞句正好能與之匹配。這樣的表述,使學生進入了文章的情境中,閱讀情緒得到了激發。此時鼓勵學生嘗試將自己想象成作者,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作者的話,當你看到這樣的美景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嘗試想象作者的情感,用簡單的話語描寫一下作者的心情?!边@樣的活動促使學生和作者形成共鳴,體會作者的感受。有學生表達:“當我看到美麗的珊瑚和成群結隊的游魚時,我深深感受到了祖國物產的豐富多彩。看到海灘上鳥語花香的景象,我更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p>
在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后,要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此時,要鼓勵學生積極誦讀文章,嘗試和人物形成共鳴,這樣學生就能進入到情境中,領悟其中的情感。除此以外,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感悟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能讓學生將文本情境和自己的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獲得更深刻的感悟。
主題活動,提升人文素養
小學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所以組織學生參加有趣的主題活動,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在主題活動中,要促使學生激發情感,升華對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心靈。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中,學生能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格。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22課《小毛蟲》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參與到主題活動中,嘗試將課本編寫成小品劇,將小毛蟲的形象表現出來。在學生展開劇情編寫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你覺得小毛蟲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能否在你的劇本中展現出小毛蟲的精神,體現出其品格魅力呢?”“你覺得當小毛蟲努力的時候,其他小動物會是怎樣的感受呢?嘗試在編寫劇本的時候添加上其他的小動物,寫一下小動物和小毛蟲的交流情況。注意更好地展現小毛蟲的品格形象。”最后鼓勵學生思考:“如果你陷入小毛蟲的狀態,你能像它這樣努力奮斗嗎?小毛蟲的故事對你的現實生活有什么影響呢?”這些問題能夠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更好地參與到主題表演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生們逐漸體會到小毛蟲身上的精神:“小毛蟲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會被殘酷的現實打敗,所以最后能化繭成蝶,獲得成功?!?/p>
在組織學生展開主題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組織學生參與到自主探秘、社會調查、沙龍討論、辯論、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其間,教師應當注意圍繞有深度的主題展開教學,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
結束語
深度教學能通過教學認知活動讓學生的智力和道德品質得到發展,進而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展開深度教學,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自己的思考,避免陷入思維定式,最終自主進行知識建構。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新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