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偉生
“有效教學” 能激發學生積極情感,培養樂學志趣。變“厭學”為“愿學” ? 變“苦學”為“樂學”,以人為本,促進和諧、健康地發展,實施“快樂數學教學”的策略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涌現,可謂“百花齊放”。小學數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有關數、圖形、統計等基礎知識,而且還要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態度,養成以學為樂,樂于探索,敢于成功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得到和諧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我堅持了以下幾點實施“快樂有效的數學教學”。
一、讓學生在平等、信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樂學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實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煥發出求知的積極情感,才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與情感兩方面的動態的人際交流過程。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著一種潛在的“橋梁”作用。學生不喜歡學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課程的壓力,而是師生關系,學生需要老師的信任、公平、鼓勵和表揚。因為任何一個教學目標只有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溝通這個潛在的和諧環節才能得以實現。沒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角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交談,如:“誰想說說……”“請你說說……”“誰愿意說說……”等等。課后,也常常和同學們一起交流、探討或其它活動等。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教師關懷、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和學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這種新型的民主師生關系成為一種友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一種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動關系。
二、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樂學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就是給學生提供讓問題意識萌芽的合適土壤,啟迪學生積極思維。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式,把枯燥的數字、符號,抽象的概念、公式,變成有實用性、愉悅性的具體場景,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和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
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我讓學生先在腦中再現春夏秋冬自然風光,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換,周而復始;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循環”現象(如星期一到星期日),使學生初步理解“循環”的含義,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激趣導入。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使學生感到學習很有趣,不枯燥無味。
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樂學
認識的愉悅性是自己去體驗感受知識,愿意學、主動學才是學生發展的先決條件。新課標提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強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跳出“書本——教室”這個小圈子,讓學生從自己生活中,從社會生產實踐中尋找數學問題,使學生從封閉的教室走向開放的社會大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活動,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實現數學再創造。 例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一課時,我組織學生“猜張老師的電話號碼”和用學號描述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的“游戲下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應用和掌握新學知識,享受獲取新知識,運用新知識的喜悅。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變與不變的思想),感受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樂學
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受到班內同學的影響,同學之間的交往和對話是多元的。新課標明確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伴一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經歷了認知歷程,情感相互感染的歷程。因此,要讓學生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模擬分餅”,先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分工合作,動手操作學具圓形紙片。讓學生在畫畫、剪剪、涂涂、比比等過程中合作學習,經歷知識的形成的過程,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動,使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探究樂趣。
五、讓學生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樂學
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中國教育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給數學課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這不僅可以有效的避免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真正的體現學生為主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可以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了,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樂學
有的教師發出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其中一個原因是,有的家長在撫育“獨苗”時,呈現出一定的“自由化”。有的家長不希望學校過多壓制孩子的個性。家庭已經不再是學校忠實的同謀,這無疑催促了學校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構建教學新秩序。“個性”即為個人的獨立自主性,獨立自主性不但表達了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而且更主要是強調了對這種差異性的尊重。后現代教育理論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新秩序不再是教師“一言堂”,“優秀生”撐門面,而是有賴于教師創設尊重學生的情境與氣氛。經常重視學生的富有個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而他們的健康成長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教育。所以,當代教師應當以“快樂教學”的理念來實施教學,讓快樂教學成為一個新的教育里程碑,讓快樂的陽光普照校園,讓我們的學生盡情編織童年的夢想,享受數學,享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