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爭
摘要:作為教師要想把賞識教育帶進語文課堂,打造和諧、寬松、寬容、愉悅的課堂新時空,建立科學的語文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 語文課堂 ? 賞識教育 ? 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任何優點都沒有的孩子是沒有的,問題的關鍵是要在每個人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優點,幫助他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產生自尊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發現那些所謂“笨”學生、“沒出息”的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將他們的“閃光點”作為工作的切入點,以此不斷地激發學生向上的動力。羅丹也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教學中也不是缺少悟性,而是缺少挖掘悟性的心靈。要想把賞識教育帶進課堂,我認為要做到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賞識就像一盞明燈,靜靜地指明學生前進的路。哪怕只是一個眼神,一句輕輕的話語,卻可以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產生許多漂亮的故事。陶行知先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隨著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成功的教學依靠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摩,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賞識教育就是在賞識的前提下,進行的以贊賞、激勵、引導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法。采用賞識教育方法,從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入手,增強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和主觀能動性,建立科學的語文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
二、用公正的態度評價學生
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經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希望得到贊賞。”意思是說,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得到別人的尊重、贊美和賞識。日本聞名兒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鎮一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發現,每一對父母教育孩子說話走路的那個階段,孩子進步最快。因為父母總是用最欣賞最自得的目光關注著孩子從零開始的每一點進步,即使孩子學說話,說得再差,再遲,我們會說“貴人遲語”,父母從不會抱怨,只會不斷鼓勵、贊賞;孩子學走路,摔跤再多,父母從不會嘲笑他,只會再堅持不懈地幫助他。結果,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學會了說話走路。——這個事例給我一個啟示:“賞識:成功的教育。”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及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沒有突出的表現,甚至處于后進狀態。對于這種現象,我們不能用“低智商”來評價他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只是主觀上的差別,客觀上他們具備同樣優秀的素質。賞識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也是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的導火索。只有真正賞識每一個學生,才能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愛好、愛好和積極性。
三、用寬容的心態接納學生
寬容是一種理解和體諒他人的豁達大度,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寬容不僅限于人與人的理解與關愛,而是內心對于天地間一切生命產生的曠達與博愛。作為教師,應該要有寬容的心態去教書育人,去培養人的寬容之心,去贏得他人的愛戴。寬容不僅需要提醒,需要啟發,需要誘導,更需要我們為人師者以身作則,去熏陶,去感染,去培養。我想,面對個性各異的眾多學生,不管寬容或嚴厲,獎賞或懲罰,只要不違規、違法,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就是好方。沒有教育或者不教育,是不行的;但是教育也不是萬能的。我認為,既教書,就要育人。這是教師的天職。出錯犯規,其實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記”。盡管寬容難以完全避免對罪錯的遷就,但我們仍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
總之,我們要把賞識教育帶進課堂,打造和諧、寬松、寬容、愉悅的課堂新時空,開辟語文教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