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維
摘 要:伴隨著新媒介技術的更迭及發展,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而這便需要傳統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優化信息傳播的方式,進而完善相關內容,以促使新聞價值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以電視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考察其采編策劃在新媒體環境下所遭遇的影響,及呈現出的特點,進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新聞采編;新聞策劃;特點及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3-00-02
一、引言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們的生活水平有著質的提升,從而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種背景,新媒體孕育而生,并很快成為人們豐富精神生活的有效手段。也正因此,促使傳統形式下的電視新聞采編應與時俱進地改革,即從根源上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性的發展,以促進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取得長足性的發展。
二、新媒體環境對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影響
(一)信息量的急劇增長
新媒體環境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基于新媒體技術而形成的新的具有大眾傳播特性的媒體環境。在此環境下,數字技術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各種渠道接收及發布信息。而作為傳統媒體形式下的電視新聞編輯,便可借助互聯網上的平臺渠道,搜索具有新聞價值的素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環境下信息量的急劇增長,勢必導致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遵循固有的采編思維難以滿足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采編要求,而需要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進行思維的轉型及升級。
(二)載體的多元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媒介載體的形式已經不再僅限于報紙、廣播、電視等,而是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出現了能夠將廣播、電視、報紙等不同媒體進行整合的融媒體載體。此載體相比傳統媒體中的任一媒體,其新聞采編策劃的人員并非僅局限于組織機構的內部人員,而是可以借助各社交平臺進行搜集、編輯、整理及傳播信息。這對于傳統的電視新聞采編理念的新媒體化,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從而促使基于不同載體特征的新聞采編的多元化。
(三)采編環節的分離
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新聞采編環節由于是專業的采編人員負責新聞資料、線索等的采集,以及編輯、審稿、內容發布等,而充分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權威及客觀。但是由于環節的復雜性,也勢必導致新聞在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而以失去時效性為代價。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普通網民可以在技術賦權的前提下,使用網絡媒體、手機等基于興趣驅動而參與新聞的采編工作,促使采編環節的分離,從而在降低專業采編人員的工作量的同時,提高采編的時效性[1]。
三、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特點
電視新聞采編主要指的是媒體工作者將新聞素材進行整理、歸納及編輯的過程,從而有效地提高新聞制作的質量。而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新聞的采編將發生以下變化:
(一)電視新聞采編特點
首先,采編內容的復雜化。這主要是基于兩點原因:第一,伴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自媒體平臺的層出不窮導致信息量的急劇增長,給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采編人員的信息搜集、編輯、審稿等帶來了工作難度,尤其是以此環境下以“受眾需求”為導向的信息生產模式。第二,新媒體環境下的受眾角色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即從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獲取、制作者轉變,以致促使觀眾不再滿足傳統形式下的信息獲取,而是利用新媒體優勢從多個渠道獲取多樣化的信息內容,使得采編內容的復雜。
其次,采編主體的多元化。媒介技術的更迭有效地助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促使任一網民均可以成為新聞采編主體中的一員,從而有效地豐富著新聞信息的內涵及簡化新聞采編環節。
最后,采編形式的多樣性。傳統形式下的新聞采編形式通常是采編人員在掌握和歸納新聞信息的前提下而制定的,比如面對面的交流及采訪。而新媒體環境下的采編形式卻呈現多樣化,比如在電視新聞工作期間,采編人員可以借助網絡平臺上的手機、電腦等設備獲取有關受訪者的資料,從而有備無患地對其進行采訪,然后錄制、存儲及編輯采編文本。
(二)電視新聞策劃的特點
電視新聞策劃,主要指的是電視新聞編輯將具有關聯性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以促使信息傳播的有效化。而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策劃由于新媒體環境不同于傳統電視環境,而將出現時間及內容上的變化。
首先,策劃的時效性。李良榮教授在其《新聞學概論》中談到“真實和新鮮是新聞的基本特征”。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因信息傳播的渠道眾多,以及信息量的急劇增長,而愈加突顯著“新鮮(時效性)”的重要性。也正因此,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將新媒體環境的特征轉化為電視新聞的優勢,有效地采集及策劃熱點新聞,在保證新聞的真實、全面的基礎上,滿足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對熱點新聞的好奇心。
其次,策劃內容的三度。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信息渠道的多樣,有效地促進著新聞采編人員對熱點新聞相關素材的整合及背后內容的挖掘,從而保證了新聞的廣度及深度。同時,新聞采編人員還應謹記新聞媒介的使命,即正確引導輿論,以杜絕不合理的因素影響當下受眾的價值觀,以使得新聞的質量在深度、廣度的基礎上得到力度上的加大[2]。
四、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創新措施
(一)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措施
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且具體創新措施如下:
第一,采編方式及內容的創新。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期限基本為一天,而當下信息量的急劇增長(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卻稀釋了新鮮事物的稠度,導致人們極易出現視覺疲勞。為此,作為電視新聞的采編人員應在方式內容上有所創新,緊追新聞的“熱度”和“鮮美”,從而采編出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文本。第二,新聞采編視角的創新。當下各大媒體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資源,而是受眾的“眼球”,為此媒體采編人員應選擇“創新”式的采編視角,采編出具有“特立獨行”的新聞文本,以從眾多新聞信息中脫穎而出。第三,新聞采編流程的創新。前文談到,傳統的電視新聞采編流程不僅繁瑣,而且有損新聞的時效性。為此,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采編流程應借助現代化的采編手段、編輯技術及傳播平臺,簡化編輯流程,從而有效提高編輯效率。第四,采編語言表達的創新。電視作為“熱媒介”,其所傳播的語言應具有感染及通俗易懂的特性,以確保受眾可以第一時間觀看并理解其內涵。而語言的感染性不僅需要一位優秀的播音員給予保證,而且更需要一份通過采編人員的手而撰寫出的具有相得益彰功效的解說詞作為輔助。
(二)電視新聞策劃的創新措施
新的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若想新聞報道更具吸引力,應做好新聞主題的策劃,并主要從三方面展開:首先,策劃意識的創新。在新媒介技術的賦權下,普通受眾擁有了媒介的接近及使用的權利,從而瓦解著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新聞報道的壟斷地位,而迫使電視新聞編輯能具備策劃意識,即根據受眾的喜好,對新聞報道的重點及范圍、報道的進度及規模進行具化,并對報道的方式及結構做出優化,從而實現全面規劃電視新聞的目的。其次,策劃呈現差異化價值。同樣的新聞主題,會因策劃的差異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及意義,所以電視新聞策劃者應立足新媒體背景,利用新媒體的渠道優勢,策劃出具有差異化價值的新聞文本。最后,編排方式的創新。有關新聞編排過程的創新,筆者認為新聞策劃者需要科學選擇新聞素材,并對其進行精心的組合,以達到優化組合的目的及促使新聞文本的“三貼近”[3]。
五、結語
伴隨著新媒介技術的更迭及發展,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面臨極大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即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對新聞采編及策劃進行創新,從而在提高電視等傳統媒體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滿足社會各階層受眾的需求。而具體的新聞采編及策劃的創新,應基于社會熱點的捕捉,后借助新媒體優勢,對采編及策劃的內容和形式做出新舊媒體間的融合式處理。
參考文獻:
[1]王曉涇.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分析與創新路徑探討[J].電視指南,2018(12):132.
[2]葉紅.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要點和創新思路分析[J].科技傳播,2018(22):53-54.
[3]呂國君.淺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8):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