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洪宇
摘 要:融媒體環境下,傳播方式、媒介格局、輿論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傳播環境對新聞工作者的采編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他們具有更豐富的傳統采編技能,還要有較強的新媒體采編技能。本文分析了融媒體環境對新聞工作者采編的影響,通過闡釋融媒體環境對新聞工作者采編素養提出的要求,進而提出了新聞工作者采編素養提升的路徑,希望能對廣大新聞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融媒體環境;新聞工作;采編素養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3-00-02
融媒體環境下,傳播方式、媒介格局、輿論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媒體壟斷話語權到人人都有麥克風,新聞工作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不僅需要具有更豐富的傳統采編技能,還要有較強的新媒體采編技能。廣大新聞工作者只有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狀態,提升采編素養,才能提高行業競爭力,促進新聞行業的發展。
一、融媒體環境對新聞采編工作的影響
融媒體并不專指一種媒介形態,而是一種理念。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互補,可以在人力、內容、渠道、利益方面形成整合,最終達到1+1>2的傳播效果。融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互相割裂的局面,使新聞的傳播變得更加迅捷,這給新聞工作者采編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一是融媒體環境對采編的時效性帶來了影響。傳統媒體時代,對新聞的時效性可以說是用“天”衡量的,因為不論是報紙、廣播還是電視,從記者的采訪到新聞的制作、審核、刊播,都需要一個復雜的流程,基本上一天一次。但是,融媒體時代,尤其是5G時代到來后,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傳播新聞信息,而且能夠通過裂變式傳播使信息到達全球每個角落、每位用戶,這就造成了新聞工作者的獨家報道機會轉瞬即逝,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提高采編新聞的時效性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二是融媒體環境對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敏感性帶來了影響。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平臺上信息發布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人都是記者,導致網絡上信息魚龍混雜、真偽難辨。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承擔起“把關人”的重任,用專業的新聞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三是融媒體環境對采編能力帶來了影響。以前新聞工作者只要具備或寫,或拍的一種能力即可勝任媒體工作,但是這一種能力在融媒體環境下卻無法生產出好的作品,因而必須不斷拓展自己的采、寫、編、播、發能力,逐步向全媒體人才轉型。
二、融媒體環境對采編素養提出的要求
(一)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
政治性是新聞的根本屬性,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身上肩負著重要的引導輿論、教化大眾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新聞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對新聞的制作和解讀,都會因為新聞職業的特殊性對公眾產生影響。另外,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速度快、渠道多、視角豐富,在極大滿足用戶新聞需求的同時,也使得一些道聽途說、虛假負面的新聞廣泛傳播,造成了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較高政治素養,提高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牢把握輿論導向,對新聞進行專業的、積極的解讀,引導公眾明辨是非,維護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具備過硬的策劃采編素養
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對新聞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新聞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除了必備的傳統媒體采編素養外,還要能夠整合各種新聞資源,提高全媒體策劃和采編能力,這樣才能實現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的創新與發展。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新聞敏感。融媒體時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要在紛亂的信息中迅速發現那些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信息,靠的就是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敏感和新聞發現力。其次,要具備過硬的策劃能力。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對事實信息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更要將這些信息通過采訪、編輯組織起來,運用全媒體的多種表達手段、通過全媒體的多種表達渠道,展現事實背后的深意。最后,新聞工作者要具備過硬的采編能力。融媒體的新聞采編不僅僅是要求新聞工作者將傳統媒體需要的稿件采集編輯完成就可以了,而是要能夠根據不同傳播渠道的需要,盡可能多的收集素材,通過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化發布來達到媒體融合共享,這就對新聞工作者的采編能力和采編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具備良好的新媒體素養
融媒體環境下,單一的采編素養已經不能適應新聞行業發展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新媒體素養,具備更全面的多媒體操作能力。一要熟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融媒體知識、大數據知識,熟練掌握H5、圖解、圖表等可視化表達,豐富自己的采編手段。二要積極實現傳統內容視頻化。當前短視頻產品已經成為媒體間爭奪用戶的新利器,新聞工作者要重視短視頻內容生產,提高采編效率,改進采編方法,將手中的筆轉變為鏡頭,生產“爆點”視頻,拓展媒體的用戶基礎。三要有與用戶互動的能力?;有允侨诿襟w的顯著特性。用戶參與媒體的傳播互動,不僅能夠促進新聞的裂變式傳播,而且還能提升用戶的新聞體驗,增強用戶對媒體的黏度。新聞工作者在采編過程中要善于與用戶互動,引導其參與新聞生產,接受他們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新聞傳播水平。
三、融媒體環境下采編素養提升的途徑
(一)樹立融合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當今時代,媒體融合發展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培養融媒體思維,具備融媒體視野,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采編素養。首先,要具備融合理念。融合發展是傳統媒體不容回避的一場自我革命,新聞工作者要在這場革命中突破在原有傳統媒體工作格局中形成的工作慣性和認知障礙,重新對采編工作進行定位,不斷適應融合發展的形勢。其次,要具備用戶理念。隨著用戶與媒體之間信息不對稱、關系不對等地位的改變,用戶享有了平等的話語權,成為各媒體競相爭奪的目標,新聞工作者若想在媒體間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采編過程中以用戶為中心,吸引用戶關注,培養用戶黏性。最后,新聞工作者要具備服務理念。要從新聞的生產者變為新聞的服務者,將用戶視作服務對象,通過新穎的報道策劃和編輯表達,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的新聞需求。
(二)做好知識儲備
融媒體環境,媒介變化日新月異,新聞工作者做好采編工作,提升采編素養,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不斷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要深入學習政治理論論著,掌握觀察世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從用戶角度出發解讀與用戶切身利益有關的大政方針。要學習各學科知識,豐富知識儲備,拓寬報道視野,挖掘新聞本質。要學習新媒體技能,學會新媒體新聞產品的制作方法,能夠熟練駕馭多種新聞題材、體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加強考核監管
在融媒體環境下,網絡監管具有一定的難度,虛假新聞時有發生。部分新聞工作者新聞敏感不強,職業素養不高,未能有效對新聞素材加以甄別,造成了負面的社會影響。還有些新聞工作者片面追求“眼球效應”,突破了道德底線。在這種形勢下,除了新聞行業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監管外,新聞媒體也建立和完善考核獎懲機制,加強對采編人員采編行為的監管,提升采編人員的采編素養。新聞工作者在采編過程中一要尊重新聞職業精神,力求新聞真實、準確、客觀、公正;二要恪守職業道德,尊重公眾隱私,不做有償新聞;三要秉持人文關懷,善待被采訪對象,立場公允,保持新聞品味。
四、結語
新舊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也只有融合發展才能大有可為。抓住媒體融合的趨勢,做好媒體融合發展的文章,已經成為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的共識。從“鉛與火”到“光與電”到“數與網”,新聞工作者必須在媒體的發展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不斷增強自己的腦力、眼力、腳力、筆力,才能勇立潮頭,提高主流媒體的宣傳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陳彩丹.試析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9(05):122-123.
[2]杜華峰.城市廣電媒體如何實施經營創新系統工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3):50-51.
[3]華煒.在新媒體時代中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策略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7(03).
[4]邱新慧.新媒體時代提升新聞采編能力的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7(09).
[5]李薇.新媒體時代下提升新聞采編能力的策略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