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一顆珍貴的心臟帶著新的希望,開啟生命接力之旅:下午4點30分,自廣州隨高鐵出發;晚上8點30分,到達武漢;晚上8點32分,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護心跑男”急速獲取;晚上8點55分,飛奔至協和醫院手術室……隨即,協和醫院以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夏家紅教授為首的專家團隊,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施行心臟移植手術。終于,晚上9點27分,這顆“一路狂奔”的心臟順利安放至11歲女孩欣欣(化名)的胸腔中,重新有力地跳動起來。
本次手術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湖北省實施的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封城之下,這場生命救援殊為不易。
11歲的欣欣是四川樂山人。去年9月初,欣欣突然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起初,家人懷疑欣欣是膽囊炎,在華西醫院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那時欣欣已出現心功能衰竭。家人帶著她輾轉成都、重慶、北京多地求醫,今年1月初,來到協和醫院。
在排除新冠肺炎風險后,欣欣先是在兒科進行治療,1月底轉入心臟大血管外科。逐漸加重的病情令欣欣心臟負荷也越來越大,心衰癥狀明顯,“心臟移植已經是最后的救治手段,這是她唯一生存的希望”。
自武漢封城后,交通往來也停滯了。欣欣和媽媽在武漢,爸爸在四川,一家人只能通過電話保持聯系,相互鼓勵。可對于病情越來越重的欣欣來說,時間已經不多了。
入住心外科后,欣欣只能通過強心針等維持治療。3月18日下午,在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名因外傷不幸去世的15歲男孩的家屬同意捐獻器官。經過評估,男孩的血型等各項指標與欣欣非常吻合。
以往,供體心臟的評估和摘取都由心外科的取心團隊負責,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可封城狀態下,他們無法前往廣州。
心外科緊急聯系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殷勝利教授,殷教授同樣有著非常豐富的心臟外科手術經驗,評估和摘取由他的團隊進行。涉及取心的各個指標及狀況,雙方團隊事先反復溝通,確定方案細節,確保萬無一失。
完成取心只是第一步,如何將其安全及時地護送回武漢?心外科設計了精細有序緊湊的轉運方案:首先由一位身在南京的同事3月19日一早從南京乘飛機到廣州取心,再于當天下午從廣州坐高鐵到鄭州。經停武漢高鐵站時,人不下車,在站臺將心臟交給早已守候在那兒的心外科團隊。
3月19日晚,專家團隊開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目前,其相關生命指征均很平穩。
“心”的希望延續,男孩的生命,也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