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
創新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形式十分具有時代意義,要將多年以來的民間舞蹈藝術與當代文化需求相融合,促進傳統民族民間舞蹈的順利發展和傳承。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使得很多傳統優秀的民族間文化都面臨著發展困境,尤其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舞蹈,作為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面臨著傳承發展的困境。
(一)民族民間舞蹈受到西方文化沖擊
由于我國在改革開放前社會整體思想比較封建、守舊,使得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而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文化不斷涌入進來,我國民族民間舞蹈逐漸被人們忽視和淡忘。部分崇尚新文化的人將西方新的文化做為潮流的娛樂方式,將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當做沒落的文化,導致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市場不斷衰落。當下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人也在逐漸減少,比如白族的民族舞蹈阿叱力,據資料顯示現如今的傳承人僅剩5名。
(二)舞蹈組織的泛化缺乏統一
大多數傳統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家,逐步自發地組成舞蹈團體,進而促進舞蹈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但在實際的舞蹈組織發展過程中,由于祖師形式和內容不夠專業和體統,使得在舞蹈人才培養中還面臨著各種問題。民族民間舞蹈團體通常比較泛化缺乏獨特性,而且舞蹈發展規律與舞蹈原生態環境相脫離,舞蹈在不斷發展中也會出現失真的現象,在傳承過程中很難保證原本民族舞蹈的核心部分被人們吸收。民族民間舞蹈組織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無法為舞蹈的精華內涵做保障,進而使得舞蹈文化形式發生變化,而脫離了傳統模式的新的舞蹈傳承形式更容易獲得當代市場的認可。雖然新的舞蹈傳承形式和內容具有一定市場份額,但是卻失去了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意義,不利于對傳統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在舞蹈的傳播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負面現象。
(三)缺乏潛心研究的傳承人
隨著社會快節奏的發展,目前大部分藝術家對于民族民間舞蹈基本上都是通過舞臺表演而進行了解的,不會拿出更多的時間去潛心研究民族民間舞蹈?,F代大部分人生活方式快節奏,不愿意付出太多精力在研究民族民間舞蹈上面,但是僅僅通過舞蹈演出和活動去了解民族舞蹈文化,無法認知到舞蹈文化的背景內涵。一部分藝術家在大致了解了民族民間舞蹈之后,就將其中的舞蹈動作等運用于個人的創作品中,還冠名為原生態舞蹈,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觀眾。目前對于民族民間舞蹈傳承方面深入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市面上很多舞蹈表演或相關作品都破壞了民族民間舞蹈原本的風味,應該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
我國為了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舞蹈,要積極探索更有效的發展模式,積極面對民族民間舞蹈傳承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對傳統的傳承方式進行改革創新,以保證民族民間舞蹈傳承的真實性和延續性。
(一)彰顯民族性特色
只有具有自身獨特色彩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被傳承和發展,我們必須要充分研究民族民間舞蹈的民族特色,進而挖掘機中的獨特內涵,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濃郁的地域特色。民族民間舞蹈發展的基本條件就是要保留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特色,體現出不同地域的獨特魅力,也是歷史發展的集中體現。在新時代環境下,我們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創新傳承,要抓住其本土的民族文化特點,充分融合民族文化在舞蹈動作中。要對我國民間民族舞蹈進行動作上的創新,以滿足當代舞蹈發展的需求,比如針對蒙古舞的動作進行創新,可以將原本群體性的舞蹈動作進行改編,變成單一的舞蹈動作,能夠將舞蹈動作進行精細化的處理,讓舞蹈動作與當地豪放、自由的內涵表現充分的進行融合。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原本精神理念的保留,通過舞蹈動作的創新能夠讓當代受眾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進而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
(二)創新民族民間舞蹈形式
要想實現民族民間舞蹈的進一步傳承發展,就要敢于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創新,進而彰顯藝術形式的光輝。應該對傳統民族舞團的傳承方式進行改進,逐漸將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向規范化發展,能夠真正達到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和順利發展的目的。通過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深入研究,進而在其中融入現代舞蹈動作,豐富民族民間舞蹈的表現力,有助于吸引現代群眾的注意,促進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進一步傳播。比如《雀之靈》舞蹈作品中就充分融合的創新的舞蹈動作,同時又保存了基礎的傣族舞蹈動作,能夠體現出傣族舞蹈的內涵韻味,又能夠被當代群眾所接受,這種舞蹈創新形式對民族舞蹈的傳承有重要促進作用。舞蹈藝術表演者在深刻理解民族舞蹈的基礎上,更好的創新舞蹈動作,以達到現代情感傳達與民族舞蹈內涵的相互交融,凸顯了民族民間舞蹈在實踐表演的過程中的創新價值。另外,在創新民族民間舞蹈形式過程中,還要重視配樂的充分運用,能夠將舞蹈配樂與舞蹈動作完美的融合,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借助配樂旋律的起伏變化,能夠更好的彰顯出民族民間舞蹈的靈魂,音樂與舞蹈相結合,更有助于民族民間舞蹈情感內容的表達。
(三)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繼承途徑延展
在新的時代環境下,為了促進我國傳統民族民間舞蹈的進一步傳承和發展,需要創新其傳播途徑,保證民族民間舞蹈藝術能夠更好的被推廣出去獲得群眾的認可和喜愛,進而達到了傳承的目的。在實際的民族民間舞蹈傳播過程中,可以將其融合在校園教育中,能夠打通各個院校的教育渠道,使民族民間舞蹈能夠被融合在當代藝術教育中。比如,將傣族舞、新疆舞、藏族舞等民族民間舞蹈合理安排在不同的舞蹈課程中,形成體系化的舞蹈藝術的傳播。積極開展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文化的傳播,是最直接的一種傳播途徑,創新文化傳播形式進而滿足當代群眾對藝術文化的需求。此外,在深刻還原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內涵的基礎上,可以開設相關的舞蹈學習班,促進民族民間舞蹈的有效繼承和傳播。還可以以社會公益性舞蹈演出的方式,進行民族民間舞蹈的廣泛傳播,進而讓人們能夠逐漸了解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實現了民族民間舞蹈繼承途徑延展的目的。
(四)加強對民族民問舞蹈藝術的保護
目前我國有很多傳統民族民間舞蹈都面臨失傳的困境,必須受到社會的重視,應該加強對加強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工作,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基本保障。要做好對加強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可以積極為國內傳統的各種舞蹈形式進行“申遺”工作,進而提高社會整體對民族民間舞蹈保護的重視度。國家要重視為民族民間舞蹈增加標準化發展渠道,建立國家級的民族民間舞蹈保護體系,提升社會大眾對民族民間舞蹈保護的重視度,為其提供良好的傳承發展環境。
綜上所述,在當今時代環境下,人們的藝術鑒賞能力逐漸提升,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舞蹈也應該與時俱進創新傳播形式,以達到傳承發展的目的。民族民間舞蹈在傳承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形式,能夠符合當代群眾對文化藝術的需求,并且要與學校形成合力,將民族民間舞蹈更好的推廣出去,提高社會公眾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