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輝
(深圳市龍崗區圖書館,廣東 深圳 518172)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是指面向18歲以下兒童,以尊重并賦予兒童權利為基礎,從室內外公共空間、閱讀空間等方面,為兒童提供滿足其閱讀、探索需求的圖書館[1]。這個概念包括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強調賦予兒童權利,并以此為基礎;二是空間上的要求,囊括了室內與室外,公共空間和閱讀空間,缺一不可;三是功能上的要求,突出趣味性,不僅要提供閱讀,還要提供探索和游戲,充分尊重少年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與好奇心,滿足探索、游戲、學習的需求。深圳自2016年提出建設中國第一個兒童友好型城市目標,倡導“從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理念,于2018年在國內率先發布《深圳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戰略規劃(2018—2035年)》《深圳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行動計劃(2018—2020年)》及七大領域的建設指引等綱領性文件。其中,兒童友好型圖書館試點與推廣作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在行動計劃中也提出了具體要求:“2018年,完成市少兒圖書館兒童友好型圖書館試點工作,進行形象工程的改造提升,優化兒童室內外的閱讀環境及空間,研究制定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指引。2018—2020年,按照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指引,在全市推廣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圖書室建設。”[1]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第一,以兒童真實需求為導向,要給予兒童權利優先原則,尊重兒童真實需求,將兒童參與工作落實在圖書館建設的各個環節,有效獲取圖書館兒童意見,避免以成人認知替代兒童需求;第二,保障兒童安全,安全性是圖書館建設的首要因素,一切有關設施、活動都應以保障兒童生命安全為基本條件;第三,完善兒童閱讀空間,少兒圖書館是滿足兒童閱讀、探索需求的空間,其空間利用、功能設計和設施布局等都應充分考慮各年齡段兒童的天性發展規律,并通過友好的營造促進兒童天性的發展;第四,因地制宜,獨立建制的兒童圖書館或各級圖書館附設兒童閱覽室的空間容量及要求各有差異,均可在實際建設中根據各自特征推進兒童友好建設。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目標在于提供一個集“享受閱讀、激發創意、促進交流”為一體的“閱讀、探索、表達”兒童參與空間。空間利用要求是以少兒讀者為本,做到布局與分區合理,功能與使用兼具。空間利用分為“兒童友好公共空間”和“兒童友好閱讀空間”:兒童友好公共空間,是指具有一定規模,能夠保證兒童安全、可提供兒童游戲、休憩設施的場所,包括室外活動空間與室內公共空間;兒童友好閱讀空間,是指能夠滿足兒童閱讀需求,同時,能為兒童提供保證兒童安全、符合兒童身高特征、具有趣味性的空間設施的場所[1]。空間利用要注重空間界面、建筑立面、地面鋪裝、指引標志、閱覽設施、衛生設施、照明設施、清潔設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多個方面,要采用環保低碳節能材料,打造色彩明亮、豐富多彩的兒童喜愛且兼具安全性的空間。通過將整體風格向啟蒙式多元化以及觀感式創意化發展,打破傳統圖書館嚴肅、固化的氛圍和基調,使少兒置身于一個充滿啟發性與想象力的空間,給予少兒無限的啟發性元素和創造性意念。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功能設計與布局應充分考慮少年兒童的天性發展規律,尊重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添加少年兒童喜愛的元素,不僅將滿足少年兒童的閱讀需求,亦將保證安全性、趣味性、探索性。功能布局方面必須分區明確,布局合理,流線通暢,朝向和通風良好。要適應現代圖書館服務方式的變化,滿足圖書館開架與閉架管理相結合、紙質圖書與數字資源利用相結合、提供文獻資源與提供閱讀活動相結合的服務模式需求,根據規模和功能合理布局。除應有圖書館必要的服務臺、繪本借閱、圖書借閱、報刊借閱、數字資源、展覽、活動室等傳統功能區域,還應突出設置探索、益智、游戲區域以及兒童議事參與功能等。此外,還應注意體現與少年兒童特性相關的文化建筑氛圍特點,以及充分考慮經濟、技術、生態、環境、社會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除了應遵循傳統意義上的少年兒童圖書館關于“文獻資源建設”“圖書及期刊的分類、編目、典藏、流通”“讀者服務、閱讀指導、參考咨詢”及“相關業務統計”等方面的專業要求,還強調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吸收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和社會公眾參與管理。圖書館可借助利用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要求,邀請圖書館理事會成員及其他專家學者、社會相關人士參與整體建設,在空間設計、施工改造、功能布局及以后的日常運作等整個過程中,形成職責明確、多方參與、信息互通、協調推進的工作模式;二是以少年兒童為本,成立兒童議事會,制定兒童參與機制。通過少兒讀者座談、問卷調查、意見征集、現場走訪、舉辦兒童議事會等方式,讓兒童讀者的需求充分表達,并邀請兒童議事會成員與專業人士及社會公眾參與者一道,共同參與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及運作中,充分聽取其合理化意見。
為響應深圳市委市政府對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要求,深圳“九區、一新區、一特別合作區”均已開展各區兒童友好型城區建設工作,作為建設陣地的重要一分子,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已從一個概念變成全市各區上下實實在在的行動。深圳圖書館界從學習摸索到標準指引,從試點先行到全面鋪開,深入踐行兒童友好理念,傾聽兒童聲音,重視兒童參與,重點圍繞“空間友好、服務友好、參與友好”三個方面,對標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著力打造兒童友好型圖書館,讓兒童更安全更健康,更好地成長。
要成為一個兒童友好型圖書館,首先要做到“空間友好”,即需要有一個“滿足全齡段兒童閱讀需求、提升兒童閱讀及活動的空間”。傳統意義上的少年兒童圖書館往往容易忽略公共空間,而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卻強調“兒童友好公共空間”與“兒童友好閱讀空間”。公共空間應根據室外活動類型、活動人數的差異,在空間界面、建筑立面等方面通過景觀設計建設多種適合兒童閱讀與交流的場所;閱讀空間應根據不同年齡段閱讀需求分設相應的功能區,通過墻面及地面設計、指引標識、照明及清潔設施、閱覽設施等合理化設計,使之最大限度地提供閱讀、游戲、探索、參與的功能。目前,深圳公共圖書館已有1個圖書館(坪山區)的少兒服務區是按照兒童友好型圖書館標準進行施工建設的;有4個圖書館(市少兒館、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均計劃在現有少兒服務空間進行優化改造;有2個圖書館(寶安區、光明區)空間改造模式是與轄區街道或學校合作設立新的分館,進而建設兒童友好型圖書館;還有2個圖書館(龍崗區、羅湖區)啟動獨立的區級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計劃。
以龍崗區為例,根據《龍崗區統計年鑒(2018)》相關數據顯示,龍崗區常住人口約為238萬人,其中,在校學生總數約50萬人,即龍崗區少兒圖書館的服務人口數。依據《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服務人口50萬人的應按照中型館來建設,建筑面積控制指標為 7 500—13 500 平方米,總藏書量在45—90萬冊之間,總閱覽座席為450—900座之間。根據龍崗區實際情況,一方面,考慮平衡充分的滿足少兒閱讀需要;另一方面,遵照最大化滿足少兒讀者閱讀量及適當預留未來發展空間的原則,龍崗區推動建設“龍崗區少兒圖書館”及“龍崗區第二少兒圖書館”。轄區東部籌建區少兒圖書館,選址為區文化中心C區,共兩層,擬設計建筑總面積約 6 500m 平方米,擬設計藏書總量為50萬冊,擬設計閱覽桌椅為400套,日平均接待讀者量 2 000 人次,高峰期提高至 3 000 人次;轄區西部籌建區第二少兒圖書館,選址為在建中的區檔案館一樓(部分)及二樓,擬設計建筑總面積約 6 000 平方米,擬設計藏書總量為30—40萬冊,擬設計閱覽桌椅為200—300套,日平均接待讀者量 1 000 人次,高峰期提高至 2 000 人次。
以上各圖書館的空間改造實踐,也遵循了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的一個基本原則,即因地制宜,各圖書館根據自身的空間容量及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而是在實際建設中根據各自特征推進兒童友好建設。
《文化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建設工作的意見》(文社文發〔2010〕42號)指出:“少年兒童圖書館是我國圖書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廣大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的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是未成年人的第二課堂。”由此可見,傳統意義上的少年兒童圖書館主要定位是提供閱讀和知識咨詢服務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而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更進一步,更強調建立兒童參與、表達機制,基于兒童權利優先原則,以兒童真實需求為導向,將兒童參與工作落實在圖書館建設、運作服務中的各個環節。
目前,深圳各級公共圖書館在少兒讀者服務理念也均達成更多共識,通過舉辦各種閱讀活動或成立“兒童議事會”或搭建“兒童志愿者隊”等多種形式,重視聽取兒童意見。以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例,該館堅持在開展閱讀活動中鼓勵兒童進行自主閱讀和自我表達的理念,舉辦了“我最喜愛的童書”評選活動,針對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兒童,由孩子們進行票選和閱讀分享;每年“4·23”世界讀書日舉辦“圖書館之夜”活動,組織120組少兒家庭走進少兒館參加豐富的閱讀活動,并在圖書館內露營,度過難忘的一夜;還舉辦了“名著新編短劇大賽”閱讀活動,鼓勵中小學生在閱讀、理解名著的基礎上,自己改編、導演,最后在舞臺上表現出來。其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能有效激發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新編”這一主題又促使少年兒童在充分理解經典名著之余,獨立思考,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經典進行改編和再創作,有助于培養少年兒童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表1 深圳市、區各級公共圖書館建設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實踐做法(不含龍華區和大鵬新區)

續表1
《公共圖書館法》第34條規定,應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深圳自2016年起,將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定為“深圳未成年人讀書日”。“少兒閱讀”“親子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家長希望通過親子閱讀,引導孩子養成閱讀、學習、思考的習慣,增加未來社會競爭力。近年來,經數據統計分析,新增讀者中少年兒童讀者群體占比顯著增長,且低齡、低幼讀者亦有顯著增加。少年兒童閱讀需求旺盛,少兒讀者群體已成為各級公共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以龍崗區圖書館統計數據為例,2019年,接待少兒讀者50萬人次,占全館總接待量的22.7%,外借少兒圖書52.4萬冊次,占全館總外借量的69.4%。這表明了現階段少兒讀者已經成為區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其傳統外借需求更為旺盛。因此,面對少兒讀者群體閱讀需求的增長這一事實,公共圖書館應足夠重視少年兒童讀者服務,適當傾斜資源,加大對少兒讀者群體服務的投入比重。

表2 近三年龍崗區圖書館少兒服務數據一覽表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相比傳統意義上的少年兒童圖書館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以此來探索建立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服務規范。一方面,推進符合兒童友好型的館藏資源建設,不拘泥于傳統意義上的“經典好書”,對館藏建設原則、采訪范圍及比例結構進行合理規劃,建設和發展特色館藏。例如,建設動漫動畫館、創意創造館,讓少兒讀者能接觸到多元化的館藏資源。另一方面,嘗試舉辦創新性的閱讀及其延伸活動,應該根據少兒讀者天性的需要,打造多樣式的活動場地,例如,開辟手工創造區、互聯網體驗區、科技體驗區、益智探索區等創新型活動區域,并通過有計劃地策劃、組織閱讀推廣活動,不斷改良活動的深度與廣度,進而對少兒讀者的閱讀行為進行正確引導。此外,加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成立“社會化服務聯盟”,走出館門,走進學校、博物館、科學館、書店、游樂場等地,與各方合作,對少年兒童的閱讀方式及場地、資源進行延伸,同時,將其優勢資源引入到館,進而更好地提供兒童友好型服務。總之,我們必須根據少兒讀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創新、可行的服務規范,提高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服務吸引力,使之變成一所有兒童記憶的圖書館。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不是“一錘子買賣”,在日常開館提供服務等運作過程中,應形成一個“圖書館牽頭、社會支持、讀者參與”的工作機制,要堅持尊重并賦予兒童讀者權利,充分調動兒童讀者參與、表達需求的積極性。通過科學調研需求,建立參與表達平臺,分析采納兒童提出的針對涉及相關事務的訴求與建議等措施,探索建立從“傾聽兒童聲音”到“聽取兒童聲音”的兒童參與長效機制。以龍崗區圖書館少兒讀者議事會為例,2020年,龍崗區圖書館以兩個區少兒圖書館建設改造項目為契機,籌備成立“龍崗區少兒讀者議事會”,已完成議事會的組織架構、議事原則、議事員的權利與義務等基礎性、關鍵性文件,并形成了一套由“招募、選拔、聘任、培訓”到“議事實踐、履職匯報、反饋改進”全過程的議事會操作流程。目前,第一批已聘任15名少兒讀者議事員。在新冠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培訓、視頻討論等方式,對“區少兒圖書館建設改造工程”設計效果圖等專項議題提出20余條建議、意見,區圖書館將意見匯總反饋到工程設計單位,綜合考慮,采納了其中包含“色彩不宜太炫”“低幼與大童區域之間的隔音考慮”等5條建議。少兒讀者議事會的效果可見一斑。龍崗區圖書館將在少兒圖書館啟動運營后堅持開展兒童議事會活動,積極推動引導提高“兒童參與和決策”的能力,鼓勵兒童參與到圖書館事務管理,建立兒童參與的長效機制。
兒童友好型圖書館要將少年兒童圖書館定義為“閱讀”與“玩樂”并重要的地方。因此,要始終堅定以少年兒童為本,提高兒童閱讀空間品質,滿足全齡段兒童閱讀、探索、游戲以及成長的需求。圖書館要進一步改進服務措施和方式,轉變傳統機械化的管理模式,給少兒讀者提供更貼心、便捷、精彩的“一站式”“全天候”和“個性化”服務體驗。一方面,通過科學合理設計布局功能和空間,讓少兒讀者、家長、教育工作者等可以在“數步之遙”內輕松搞定咨詢、閱覽、借還、活動等常規服務,還可以滿足親子共讀、兒童議事、探索創意、團隊游戲等非常規服務,讓少兒讀者自愿“到這里來玩”,讓家長喜歡“帶孩子到這里來玩”,使安靜、莊重的傳統圖書館形象變得生動、活潑。另一方面,摒棄“以罰代管”的傳統思維,不通過罰款的方式對少兒讀者閱讀行為進行約束,而是探索采用積分制的方式對兒童日常閱讀行為進行激勵與管理,提倡“閱讀無罪論”。此外,還需要創新服務方式,深入調研分析少年兒童讀者這個特殊群體的行為、心理屬性,針對不同個體和群體開發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
美國圖書館界曾對圖書館服務中館舍、圖書資源和圖書館員所起的作用進行分析,其結果是圖書館建筑占5%、信息資料占20%、圖書館員占75%。可見,圖書館員對圖書館的重要性。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者的素質決定了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的質量,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工作者,才能為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健康、蓬勃發展奠定基礎[2]。由于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內涵要求,決定了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員的工作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圖書守門員”或“文獻導航員”,這就要求圖書館員不單單是受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人員,還應具備涉及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甚至是美術、音樂、編程、游戲等關乎少年兒童成長發展方面的知識。因此,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員不僅要掌握本職工作技能,還要是諳熟兒童心理的會游戲、有想象、能創作的“多面手”。這對圖書館員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重視建立和完善復合型館員培訓制度,在培訓內容、方式等方面多做文章,積極嘗試培訓的深入與廣度,提高圖書館員綜合業務能力素質。
“多面手”館員培訓了,復合型館員隊伍建立了,還需要配套建立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勵人才的多維度人事管理激勵體制。要運用人性化、現代化的管理思維模式,引入符合現實要求、合乎時代標準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措施手段,對于龍崗區少兒圖書館來說,可繼續深入推進項目化管理,細化實施方案。一方面,要明確館員評價標準,只有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評價館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獎罰分明。因此,要打破固化的評價模式,建立完善科學考核及評價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館內評優、崗位競聘、職稱評聘、績效分配以及參加學術交流和考察培訓等方面研究,切實從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進行雙向激勵;第三,構建競爭機制,可以合理地通過“服務外包”“社會化運作”和“非事業編制派遣”等手段,輸入新鮮血液,提高館員競爭意識,凸顯館員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克服安于現狀的平庸思想,從而充分調動館員工作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根據少年兒童圖書館服務特點,積極開展創意想象競爭、手工技能競爭、服務效率競爭等活動,促進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多維度人事管理激勵體制的完善。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一個獨特的機構,沒有以獲利為目的的商業行為,也沒有以教學為目的的強制行為,圖書館的活動和資源對任何人都是免費、開放的,以科技為依托,將游戲文化與圖書館的人文精神相結合的環境布局會帶給用戶輕松、愉快的體驗,使大家樂在其中[3]。通過對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中的實踐與思考,解鎖更多關于少年兒童圖書館運作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我們應當在接下來的具體建設工作中結合少年兒童身體與心理屬性等客觀實際,緊緊依托兒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指引,進一步對兒童友好型圖書館的服務宗旨、服務規范、服務方式、功能定位、空間規劃、運營規則、內部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兒童友好型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