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妮婭
【摘 要】自古以來,舞蹈就是作為舉行熱鬧活動的娛樂模式,且舞蹈藝術一直沿用到今天。追溯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遠古的部落生活里,部落居民在舉行祭祀或者重要節日時,一定會通過歌舞來進行慶祝。舞蹈的存在給遠古居民帶來了歡笑,也成了遠古的居民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矯健的舞步和強烈的藝術節奏來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感受。本篇文章結合了自身的教學經驗,對當代舞蹈編導基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一些看法和研究,以此來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關鍵詞】舞蹈編導;舞蹈創新;藝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J71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8-0096-02
舞蹈藝術的存在,讓人類的情緒得到了安置,舞蹈表演過程中將自身的情緒通過舞步和神態向外界展示出來,哪怕一個小小的舉動,也能觸發人內心的共鳴,從而感嘆自身,領悟到舞蹈所帶來的無窮魅力,從而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通過表演舞蹈的過程和觀眾產生互動,從而給觀眾帶來強大的心靈沖擊,這是每個舞蹈工作者的夢想。編導能力作為舞蹈表演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舞蹈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必須要努力學習編導,提升舞蹈格局。可是,從目前的舞蹈藝術發展形式來看,當前的舞蹈藝術已經停止不前,發展緩慢。導致這些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舞蹈創編能力有所欠缺,目前舞蹈創作的能力還停留在傳統的編舞形式,內容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最主要的是作品本身缺乏情感的表達。
一、舞蹈編導在創作過程中容易產生的錯誤
(一)過于看重外界事物
目前,社會上大多數從事舞蹈編導的人群,在進行舞蹈作品設計時,往往把握不住真正的設計方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現在舞蹈編導人群沒有掌握科學的編導形式,只注重舞臺的布置,忽略編導的搭配效果,從而導致整個舞蹈效果缺乏趣味性和視覺沖擊感,讓觀眾在多次觀看舞蹈的過程中慢慢喪失了對舞蹈的興趣,也就無法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傳遞,漸漸對舞蹈失去興趣。
(二)過度使用舞臺特效,放棄舞者本身的優勢
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地方,那就是在編導過程中過度使用舞臺特效。特效雖然炫酷,但是過度地使用會讓舞蹈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顯得不那么重要,因此,也就對演員的舞蹈功底不那么看重了。以往從事舞蹈編舞工作的人群,在編排舞蹈時,比較重視燈光和服飾的渲染效果,認為只要燈光和服飾效果夠了,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這就忽略了舞者對整體舞蹈的重要性。要知道,舞蹈的靈魂和核心所在,是演奏舞蹈的演員,其他都是輔助,要是忽略了核心所在,那么編排出來的舞蹈也是不具備觀賞性的。而傳統的編導形式以服飾和燈光渲染為重點,完全不重視舞者的作用,這種本末倒置的編舞模式放棄了舞蹈的精髓所在,自然也激發不起觀眾欣賞的興趣。沒有將舞蹈演員作為舞蹈編導的重心所在,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舍棄了舞蹈的核心,導致無法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外界事物的輔助自然會對舞蹈表演有一定效果,但是過度使用會適得其反。
(三)舞蹈表演風格不切合實際
傳統的舞蹈編排在作品風格的選擇上也有問題,作品過于浮夸,不切合實際。要知道,舞蹈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在創作時要根據大眾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取材,才能創作出受群眾歡迎的優秀作品。優秀的舞蹈作品就是通過舞蹈特殊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出人民群眾內心的真實感受,并向外界展示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而給人們帶來一種歡快的心情。而在以往的舞蹈作品中,完全看不到生活的縮影,只有古板的排列組合形成的舞蹈。舞蹈作為人類情感傳遞的重要途徑,通過舞蹈演出可以向人們表達出編舞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如果這些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缺乏情感元素的融入,就算特效和動作過于華麗,也不能演奏出舞蹈的精髓所在。在舞蹈風格的選擇上,舞蹈編導在選擇舞蹈內容的過程中,編導師為了獲取社會的關注,往往會放棄自身的操守去選擇一些低俗的內容作為素材,這樣的行為拉低了舞蹈整體的編舞質量,也讓舞蹈作品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舞蹈編導在創作作品時過度使用低俗內容的素材,破壞了原本的舞蹈藝術氣氛,對觀眾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影響人民思想的正確發展,從而降低了中國國民的整體素質。
(四)放棄了編導的初衷,過度追求利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國內的經濟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達到了小康標準,群眾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在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文化的正常傳播,一些低俗文化不斷侵蝕著國人的思想健康。這些低俗的文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在不斷傳播。舞蹈編排中同樣也有相同的現象出現,編導人員為了自身利益的發展,放棄了自身的文化素養,一心撲向金錢,完全不顧通過編排低俗舞蹈給社會帶來的嚴重影響。編舞的初衷是為了給人民帶來歡笑,傳遞美好事物,而不是為了掙錢,放棄個人操守,從而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國人素質的正確發展。
二、未來舞蹈編導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創新
(一)舞蹈藝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穩固發展
現如今,國內舞蹈一直處于低迷的局勢,如果想要擺脫困境,就必須擯棄原有傳統的編導形式,通過不斷創新才能有出路。國內的舞蹈缺乏創新,喜歡模仿他人的舞蹈風格和形式,比如國外騎馬舞的出現,導致了人們的大肆模仿,想乘機大撈一筆,名利雙收。過度的模仿就是缺乏創意的表現,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舞蹈創編人員沒有用心去編排舞蹈,并且舞蹈的排列組合也沒有尋求創新,缺乏新意。拿中華的文化瑰寶漢字來看,通過文學家和詩人的排列組合,可以創作出一篇篇優秀的作品來,這就是排列組合的巧妙所在,化腐朽為神奇。別具匠心的排列組合形式可以創造文學的奇跡,同樣,舞蹈藝術的編導也可以通過特殊排列組合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創新是舞蹈編導的正確發展道路,掌握時代發展的方向,才能引領潮流。舞蹈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文化的傳承,認清本身的優勢所在,取長補短。在進行創新的同時,要時刻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摒棄原本的文化元素,只有認清舞蹈本身的精髓所在,并不斷地進行藝術創新,才能使舞蹈藝術走向輝煌,邁向未來。
(二)舞蹈編導需要提高自身修養
自古以來,通過作品可以看出創作者本身藝術修養的高低。一幅優秀的作品,其創作者本身一定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舞蹈編導同樣也是,要想創作出一個優秀的作品,就必須先豐富自身的生活閱歷和藝術修養,并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找到可以使用的素材,開拓藝術思維。知識是相通的,通過掌握其他的藝術可以拓寬自身的眼界,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在創作時提供更多的靈感,從而豐富舞蹈內容,展現藝術魅力。通過接觸其他的藝術形式,可以和自身的知識體系產生碰撞,從而碰擦出創新的火花。舞蹈創作者本身要具備強大的知識結構,才能在創作時提供優秀的靈感來源,從而創作出別具特色的產品來,除了這些以外,舞蹈編導還應具備創新的能力,才能在藝術創作中不斷前行。
(三)形成獨具特色的編導風格
模仿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受益,可是不利于長期的藝術發展,要想創作出來的作品具備競爭力,就必須形成自身特色的藝術編導風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舞蹈編導道路上持續發展,這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舞蹈創編者重要環節所在。
三、結語
中華優秀的歷史經驗讓我們了解到,藝術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創新,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才是發展的硬道理。舞蹈編導除了本身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還要在創作時有創新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受人民歡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鄧士敏.對新形勢下舞蹈編導基本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的思考[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3(3).
[2]李盺妍.對新時期舞蹈編導創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的思考[J].通俗歌曲,2016(2).
[3]盛國營.如何提高舞蹈編導的創作能力[J].現代國企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