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黎麗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中學校將德智體美勞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注重學生們的綜合發展。高中美術是鍛煉學生們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要想真正有效地提升美術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將地方傳統藝術實現和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機融合。該文的研究從地方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的意義著手,分析地方傳統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入條件,最后探究具體的融入對策,為高中美術老師們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地方傳統藝術? 高中美術? 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156-02
地方傳統藝術本質上就是某一區域當地人智慧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地方的文化。高中美術教育的發展儼然已經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傳統的美術教學不利于高中生們思維拓展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地方傳統藝術和高中美術教育的融合能夠豐富美術教學的深刻內涵,提升美術教育的特色。
1? 地方傳統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的意義
1.1 有利于提升高中生審美水平,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
中階段的美術教育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們的審美水平,而融合地方傳統藝術的美術教育能夠在弘揚地方性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學生審美水平,鍛煉中學生們發現美的能力。流傳下來的傳統藝術都是經過時代的推敲和打磨的,將傳統和現代的融合能夠豐富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水平。地方傳統藝術和美術教學的融合通常要經過游戲、表演、繪畫以及手工等多樣化的形式,借助豐富的多媒體演示和有趣的師生互動,將學生們帶入到美術課堂當中,實現思維的開放性和拓展性鍛煉。美術老師不斷引導學生們以個人思維為前提鑒賞藝術,感受其中蘊含的人文色彩,引導學生們更好地開展現實創作。
1.2 有利于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文化保護意識
高中美術和初中美術相比范圍上更加廣泛、內容上更加豐富,欣賞教育是基礎,動手實踐能力是更高層次的目標。高中生們除了可以參與到課堂基礎的繪畫和手工制作過程當中,還可以參與到課外的審美實踐當中來,可以動手做一些泥塑作品,也可以了解一些剪紙文化等。在實踐過程中,美術老師順帶講解這些地方傳統藝術發展的變化,感受不同傳統藝術的差異化環境,豐富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傳統藝術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是整個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撐,未來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需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同時具有傳統文化保護意識,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藝術領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出自己的貢獻。
2? 地方傳統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入條件分析
2.1 地方傳統藝術可以為高中美術教學提供教學教材
地方傳統藝術之所以能夠在世世代代中傳承下來,其中必有可圈可點之處,能夠對一方人的言行和生活產生重要影響。藝術本質上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地方傳統藝術亦是如此。每一種地方傳統藝術都是鮮活且生動的教學案例,就拿《白蛇傳》的故事來說,將其融合到高中美術教學中不僅能夠助力學生們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又能加深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領悟。
2.2 地方傳統藝術是人類智慧的象征
地方傳統藝術的地域性特征決定了它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而保留下來的,而美術這一學科是集各地藝術形式之大成的,例如,我國有很多城市都有遺留下來的文化遺址,這些文化遺址就是最好的教學素材。就拿絲綢這種具有淵源歷史的藝術內容來看,很多絲綢紡織品的圖案都充滿了古代美的韻味,為高中美術教學提供了素材。
2.3 地方傳統藝術為藝術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搭建橋梁
地方性的傳統藝術是相較于美術學科教學更貼近學生們生活和接受能力的,前者承擔著藝術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角色。就拿前文中所提的剪紙藝術來說,盡管很多學生的祖輩都接觸過剪紙這門傳統藝術,但讓學生們正式地、真正地接觸這種地方傳統藝術,需要老師們搭建好這座橋梁。
3? 地方傳統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入對策
3.1 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挖掘地方傳統藝術資源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各個地方的傳統藝術也不盡相同,藝術的形式也豐富多彩。美術老師要以教材為核心組織學生們參與到地方性的實踐活動當中來,動員家庭的力量感受當地的地方傳統藝術,再匯總到課堂當中展開交流,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
誠然,高中美術教材當中的內容也存在局限性特征,并不能完全滿足培養學生們審美的需要。基于此,高中美術學科教學實踐中要借助多媒體實現內容的補充,不斷優化和豐富傳統藝術信息資源,便于學生們對地方傳統藝術形成層次化的感知,以美術這門課程的三維目標為前提合理規劃,幫助學生們感受地方傳統藝術,提升審美綜合能力。
3.2 不斷提升美術老師的綜合素養,優化教學方式
追溯到師范院校的教育可以發現,很多院校的人才培養以專業技能為主,對文化素養的培養遠遠不夠,深入到各個高中開展美術教學時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不深。面對這樣的情況,各個學校要及時發現問題,以培訓為基礎組織老師們參與到文化交流學習當中,最便利快捷的方式則是邀請一些民間藝術家以及民間文化研究專家為教師開設專門講座,奠定一定的文化氛圍前提;其次,可以組織老師們開展地方傳統文化進高中美術課堂的課程觀摩與評優活動,在相互學習中反思自己美術課堂的不足,借助一定的激勵手段提升老師們的教育積極性。
高中美術老師自身要保持對美術的高度熱愛,認識到自己作為美術老師需要承擔的責任,在課堂中融合新課程改革教育思想,不斷優化老師們的教學方式,建立良好的師生相互合作關系。美術老師們向學生們傳遞關于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信息,需要迎合學生們的口味,用富有創新的教育方式做好拓展。例如,木板年畫、刺繡以及剪紙等多年來都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包裝設計和旅游紀念品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美術老師要動員和鼓勵學生們走出課堂,引導學生們主動探索,提升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
3.3 轉變美術教師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條件
高中美術課堂要和地域性的傳統藝術融合起來,需要老師們的支持,轉變老師們的教學理念是從思想的高度上奠定基礎。第一,要制定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案,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第二,要積極調整教學風格,提升高中生們對美術課堂的興趣;第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地方傳統藝術和美術課堂的融合。
當代學校和社會要加大對美術教學的重視力度,一方面要更新教學內容,保持和高中生們需求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還要在不影響其他課程的前提下積極組織美術參觀活動,深入到當地博物館、圖書館以及藝術展覽中心等直接的地方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基地當中,獲得座談,感受藝術。
4? 結語
總而言之,地方傳統藝術必須發揮其在高中美術這一學科教學中的價值,豐富高中美術教學的內容,一方面要推動美術學科教學更符合高中生們的需要,另一方面還要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養。高中美術教師應該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將地方傳統古典藝術的美更好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進地方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培育出新時代的有素質、有文化、有審美的優秀青年。
參考文獻
[1] 高瑩.地方傳統藝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策略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0):120.
[2] 錢永赟.地方傳統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入[J].亞太教育,2015(18):40.
[3] 戴曉卉.論地方傳統藝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模式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