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
【摘要】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目前多數企業都有選擇負債經營,然而企業負債經營有其優勢同時也有弊端,對企業而言必須充分衡量其收益和風險。故,企業在負債經營中拋棄其不利因素,發揮負債經營的優勢,積極選擇負債經營風險對策,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企業負債經營? 優點? 弊端? 負債經營風險的對策
一、負債經營的內涵
負債經營主要指企業通過以負債的方式籌集資金進行的一種經營方式,如銀行借款、租賃和商業信用等方式。企業負債經營主要有:自主負債和被動負債兩種。自主負債是企業主動利用負債如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等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而進行的籌資,被動負債是因外界壓力非本人意愿下迫于無奈的籌資。負債作為企業發展籌集資本的重要手段之一,適度負債經營對企業發展有重要意義,因無序擴張的債務會增加企業資金成本,當資金投資報酬率低于債務成本率時,將損害企業股東利益。
二、企業負債經營的優點
(一)彌補資金不足,穩固控制權的作用
企業要想擁有足夠的競爭力,就需要不斷研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技術,這個過程需要企業提供足夠的發展資金,負債經營可以彌補企業運營過程中的資金不足問題,特別是當企業自有資金不足,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訂單需要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搶占市場時,通過負債籌集資金可以較快解決該問題;如果企業通過募集股權資本,則可能不利于原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企業負債經營不會對企業的控制權產生不利影響,有利于經營者穩固對企業的控制權。
(二)負債經營具有財務杠桿效應
利息的支付是企業作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支出與企業是否盈利無關的一項義務。當企業資本利潤率大于債務成本率時,企業通過債務籌集資金用于生產經營將使企業的收益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財務杠桿效應。只要當企業資本利潤率大于債務成本率時,擴大產權比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產生的財務杠桿效應就越大,股東獲取的財富就越多。當然,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負債經營能降低資本成本,具有節稅作用
負債經營意味著企業從外部籌集資金,需要向債權人支付債務利息。我國現行所得稅制度規定,支付債務利息的相關費用可以計入財務費用,可在計算所得稅之前扣除,故起到減少稅收支出,降低了資本成本,減少所得稅費用,增加企業的凈利潤。
(四)負債經營能使企業在通貨膨脹下受益
企業負債經營需要支付給債權人的利息一般是按照借款合同約定的固定利率支付,當在宏觀市場處于通貨膨脹率上升期間,企業之前的負債金額的實際價值將有所下降,但是債務到期時企業仍然是按照名義價值償還本息,將企業負債在通貨膨脹期間的貶值風險轉移給了債權人。因此,市場宏觀經濟處于通貨膨脹率上升時,企業通過負債籌集資金,中長期借款比例越大,對企業相對越有利。
三、企業負債經營的弊端
(一)負債經營可能出現無力償還本息的風險
當今市場變化莫測,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企業的生產線或產品隨時可能出現落伍、淘汰或者替代品的出現等,將可能導致存貨的積壓,無法變現。企業將面臨資金鏈的損壞,可能導致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本息,最終導致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
(二)影響企業再次籌措資金的能力
債務到期如不能及時還清債務將直接損壞企業的信譽度。企業在負債經營過程中必須科學合理安排資金用途,保持企業穩定健康的發展。作為企業如果過度負債籌資經營,未能在規定的期限回收本金,而債務到了償還期限,企業又無資金周轉。債權人會對企業的信譽打折扣同時對企業的發展能力產生懷疑,不再提供資金支持。企業未來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時再次籌集資金將更加困難。故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適度籌集負債金額,量力而行,保持良好的信譽度,以免將來影響企業再次籌措資金的能力。
(三)財務杠桿效應對權益資本收益率的負面影響
如前所述, 當企業資本利潤率大于債務成本率時,擴大產權比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產生的財務杠桿效應就越大,股東獲取的財富就越多。但風險與收益是并存的,財務杠桿效應同樣可能對權益資本收益率產生負面影響。當企業資本利潤率小于同期債務成本率,負債經營將會帶來財務杠桿負效應。當市場經濟不景氣或者行業發展處于低潮期,或者其他原因使得企業經營處于困境時,企業經營負債額度越大,意味著需要支付給債權人的固定利息越大,導致企業負擔越重,最終侵蝕股東利益,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下降,企業將面臨更大生存壓力。
(四)企業負債經營受到債務利率改變的影響
如前所述,當市場宏觀經濟處于通貨膨脹率上升時,企業通過負債籌集資金,中長期借款比例越大,對企業相對越有利。當然,假如剛好銀行利率的上調處于通貨膨脹上升期間,企業所投入的資金成本將會大幅提升,企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面臨的生存壓力將變大,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四、企業負債經營風險的對策
(一)加強企業負債經營的風險意識
如今市場環境競爭激烈,生產經營活動時,無法保證外部環境的變化與當初預期的情況一致,故要想企業在同行業中處于不敗地位,需要加快企業的發展步伐,搶占市場的機會,負債經營的企業就更需樹立起足夠的風險意識,動態跟蹤產生風險的因素,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企業在負債經營過程中本身存在較大壓力,只有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在遇到真正風險時,才能做到臨危不亂,故企業負債經營過程要提前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項目的產出效益進行合理估計,以便合理使用負債籌集的資金,避免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現破產倒閉的情況。
(二)合理調控負債額度,確定適度的負債規模
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其行業特點、及處于行業發展周期的相應階段,對其自身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客觀、科學的評估,從而進行準確的自我分析,以便合理確定企業所能夠承擔的債務額度;其次,在企業實際經營中,要充分考慮市場宏觀和微觀環境的變化,比如通貨膨脹期間銀行收緊銀根,企業要留夠自由周轉資金,同時要保證負債經營過程中有足夠的資金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本息,防止無法償還到期本息;再次,要合理設計企業的債務和股權資本結構,盡可能做到合理的負債規模使得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最低,防止過度負債導致企業發生財務危機。
(三)合理確定負債資本的期限
企業負債經營時會面臨長、中、短期借款資金的選擇。負債資本的期限不同,未來需要付出的成本費用及承擔的風險也將各有所異。企業需要針對自身盈利能力、生產規模以及資金周轉能力做出相應的負債資本期限選擇工作。一般而言,企業會根據政策的優惠力度,以及利率趨勢盡可能選擇貸款時的利率較低,根據企業持有的現金流量情況,對負債期限進行合理安排,防止還款時間過于集中某一時段,造成資金鏈斷裂;當然如果企業的資金回籠困難或者經營狀況不佳,建議企業降低負債比例,防止企業因債務到期無法償還本息而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四)降低負債經營風險,建立抵御風險制度
為降低負債經營風險,企業需要建立抵御風險制度。如企業資金鏈出現困境痕跡時,企業要建立以下抵御風險制度如:及時通過變現部分資產來化解其危機,降低原材料的采購,提升現金折扣加速存貨銷售;適度降低客戶的賒銷額度,成立催款小組,及時收回應收款項,減少或去除不良業務,集中精力發展利潤高現金流好的業務等。
五、結語
負債經營可以提供企業生產經營需求的資金,同時也使得社會閑散資金得到有效利用,讓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安排,當然負債也可能使企業陷入債務風險,故我們要加強籌資風險意識,合理控制負債額度,合理安排負債期限,優化資本結構,加強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就會化風險為利益,進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寒.淺析小微企業負債經營的風險防范對策[J].全國流通經濟,2019(21):43-44.
[2]丘麗芳.論企業負債經營的風險防范和對策[J].會計師,2019(20):11-12.
[3]陳璐.淺析企業負債經營的利弊及改進措施[J].財會學習,2018(21):202+204.
[4]張雨.企業負債的利弊分析及風險規避[J].中國市場,2016(0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