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鵬
生態問題是制約遼西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其中森林植被修補所面臨的問題極為嚴峻。因此,有關人員應當深入分析生態環境問題,加強對森林植被修復的研究,從而促進遼西林業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本文將從干旱半干旱地區森林植被修復原理探討遼西地區森林植被修復措施。
遼西地區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帶,降雨量少,土壤貧瘠,生態環境條件較為脆弱,從而加大了生態恢復的難度,尤其是森林植被恢復的難度。在此地區恢復還存在一些受限條件。一方面,受限于自然環境,遼西地區人工造林難度大,苗木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在此環境下森林的保存率也難以提升。因此,為全方位保護自然環境,可在現有技術上進行整合及優化,提升森林植被修復水平。
1、遼西地區森林植被修復原理
遼西地區中森林植被修復研究的核心內容便是土壤、樹木、水三者之間的調和。森林生長中所需要的水資源基本來源于降雨,而聯系到干旱地區自然環境,降雨量難以滿足植被生長需求,在此期間,可通過三種途徑進行解決,其一,外界灌溉,其二,增加土壤固水能力,其三,科學選擇林木種類,改善森林生態環境。在此過程中,需加強自然環境中水資源循環過程的研究,從而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并構建森林植被生態中水環境循環體系,從而達到修復森立植被修復的目的,降低我國水土流失率的同時,也可推動干旱半干旱地區經濟的發展。
2、遼西地區森林植被修復措施
(1)施用保水劑
在遼西地區范圍內,其降水量集中于某一時段,與森林植被生長規律不符合,因而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因此,可施用保水劑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保水劑被譽為“微型水庫”,可有效解決干旱地區水資源缺失的問題,如目前保水劑主要分為丙烯酰胺-丙烯酸鹽共聚交聯物及淀粉接枝丙酸鹽共聚交聯物,其在森林植被修復應用中有效抑制水分蒸發,并可提高森林水肥利用率,從而提升樹木成活率。在遼西地區森林植被修復中可拌土使用,也拌種使用,較為簡單的操作為沾根使用,即將裸根苗置于保水劑中浸30s,從而可提高樹苗成活率。
(2)敷設地膜
在進行森林植被修復過程中,可應用地膜技術優化森林植被土壤環境,并可綜合生物、化學、物理技術提升樹苗成活率。尤其是遼西的干旱地區,其土壤溫度較高,不利于植物生長。因此,可通過敷設地面改善土壤溫度環境。地膜覆蓋在農業中應用較多,但隨著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加重,其在林業中的應用也得以加強,在跡地植被修復中也能發揮較好的效果。在應用過程中,需加強對當地環境的詳細分析,從而優化配套技術,為植被修復創建有利條件。
(3)構建封-造-育綜合型管理模式
為促進森林植被的可持續發展,需加強森林生態結構分析,構建良性循環生態系統。在此過程中,可先對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地區采取封林操作,如采伐跡地、具有自繁條件的殘林等,可進行輪封或者全封,在封禁期間,禁止人畜進入破壞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土壤條件及森林植被情況,采取補栽或者育苗補植等措施,同時,也可適當更新草種,豐富森林生態結構,實現造林、育林、此外,可對坡耕地采取退耕還林,因地制宜造林種草。在此期間,需加強對造林育林的監管,確保管理效果。
(4)科學選擇樹種
樹種選擇對森林植被修復效果具有重要影響,例如,黃土高原,其年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間,在選擇樹種時需結合降水分布進行科學規劃,如在降水量處于400-550mm的區域則不宜種植喬木,否則會影響喬木成活率,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費,同時還加大了生態環境壓力形成土壤干層。而在遼西地區的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則可選擇旱生灌木。在此期間,需做好年降水量統計工作,并深入分析樹種生長需求,避免發生“三低”現象(即存活率低、生長速度低、保存率低)。
(5)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產業聯動
在森林植被修復過程中,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撐。但分析目前現狀可知,森林植被修復的資金鏈仍可進行進一步優化。信息化技術在各行業領域中的應用推動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可通過信息化技術加強產業聯動。在此過程中,可立足于市場經濟將生態產業化,進而可形成良好的經濟循環,以經濟發展帶動植被建設。對此,可加強對樹木價值研發,如可種植山杏、沙棘、大棗等具有經濟價值的樹木。同時,也可注重林業人才資源培養,從而促進森林植被的可持續發展。
(6)研究森林演替規律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在此過程中,需遵循森林演替規律,從而最大限度發揮生態系統調控作用。例如,可優先發展草灌,分析植被演替規律可知,在正常情況下,其遵循裸地、草本、灌叢、森林的繁殖規律。而在受到外力破壞時,則會采取逆向演替。對此,可通過外力干預,采取草灌先行,從而促使植被復生的正向演替。在生態系統中,嵩類植物的入侵會極大程度的影響生態結構,會出現灌木叢生現象,不利于森林植被的修復,而通過優先發展草灌,則可為喬木的生長創造有利條件,當草灌較為穩定時,可改善土壤條件,優化水肥結構,可促進森林植被修復的發展。
綜上所述,森林植被修復作為環境保護重點研究內容,社會需加強對這一方面的研究。針對遼西地區,需客觀分析自然環境,積極應對生態修復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對此,有關人員可加強森林植被水環境的分析,促進植被、土壤與水的耦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可采用化學方法如施用保水劑提升土壤保水能力,并可敷設地膜,為植被恢復創建環境,從而提升林木的存活率及保存率。
(作者單位:122000遼寧省朝陽縣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