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闡述高校體育教育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從建設體育素質教學體系、明確體育教育教學目標、樹立現代體育教學理念、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手段、關注精神與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體育教學設施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體育教育? 綜合素質? 分析探究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升全民族素質,素質教育維系著社會的長遠健康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倡導和實施,體育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發揮著日趨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層面,是高層次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制勝階段。高校體育教學如何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是教育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校體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家蔡元培認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開發生命潛能,塑造心智和品質。高校體育就是培養大學生熱愛運動、自我管理、直面困難、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教育。
(二)促進大學生生活化教育
體育教育蘊含著健康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和團隊合作精神教育等, 可以有效培養大學生頑強進取、勤奮自律、團結協作及堅持不懈的優秀品質,還可以培育大學生規則規范和公平競爭的意識。
(三)促進大學生人格健康完善
人格,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具體包括性格、道德及社會品質。通過體育學習,各種運動和比賽,折射的其實就是人生:為了達成結果、贏得比賽,必須要在事前做好準備,在過程中全力以赴,還要在遵守規則和賽制的前提下,和隊友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心態。在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體驗到的順境與挫折,其實就是濃縮的人生況味。
(四)促進大學生審美素養情操
審美素養包括審美經驗、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等各種因素,體現的是對美的接收和欣賞的能力。體育教育作為一種健與美的身體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動作敏捷矯健、體型健康勻稱, 同時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養。
(五)促進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育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讓大學生獲得較高的“體能自尊”,擁有這種特質的人,適應能力游刃有余,取得學業和事業上成功的可能性,遠遠高于普通人,體育教育可以顯著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高校體育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方法
(一)建設體育素質教學體系
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以素質教育為主導的體育教學體系,加強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學科建設,對于體育教育改革具有現實重要的指導意義。樹立“終身體育”理念,科學引導大學生自覺自主鍛煉,培養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大學生的鍛煉意識和健康意識,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
(二)明確體育教育教學目標
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應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滿足大學生健身、健美、氣質和素質提升的不同需求。體育教學通過體育必修、選修、俱樂部、協會等多種形式,形成一個多元化動態的系統, 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實施, 通過各種路徑最終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三)樹立現代體育教學理念
體育教學作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陣地,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體育教學必須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總體目標,以啟發式、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在體育教學中實現情、知、行一體化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認知心理和情感心理教育,引導大學生確立新時代的體育意識和人文精神, 從而達到體育育人的教學目的。
(四)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手段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古板單一,大學生缺乏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均難以有效發展提高。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束縛,課堂形式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尊重個性、尊重差異,增強趣味性、情景性,營造輕松、和諧的體育學習氛圍。教學中,教師運用啟發式和誘導式的教學方法,將聲、光、像綜合融入體育教學之中, 開拓大學生的思維,激勵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動力,鼓勵大學生提升融會貫通知識的技能,提高大學生組織協調的才能,培養大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五)關注精神與心理健康教育
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心智健全的高素質人才, 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高校體育教學中,要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精神與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的適應能力與抗挫能力,教育大學生積極進取、堅持不懈、永不言敗,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擁有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全面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
(六)完善體育教學設施
體育教育肩負著素質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要積極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加大力度對體育教學設施進行資金投入,為綜合素質教育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球類、游泳、體操和健身都是大學生喜愛和追逐的體育運動,完善體育教學設施、提供充足的體育教學資源,使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自身喜歡的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育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積極推進作用。適應新時代要求,緊跟新時代發展,建設體育素質教學體系、明確體育教育教學目標、樹立現代體育教學理念、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手段、關注精神與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體育教學設施,從各個方面努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永輝.論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體育科技,2015(35):62.
[2]賴示德.試論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改革[J].學校體育,2018(1):66-68.
[3]陳玲.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9):95-96.
[4]樊臨虎. 素質教育與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改革[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7,24(3):64-67.
作者簡介:席建平(1965-),男,河南鄭州,本科,教授,研究方向: 高等體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