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權的權利實質是政府本著服務社會的理念,充分調動其掌握的各項社會資源,積極保證公民享有的最高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權利,這才是法律從權利義務相對應角度對健康權的根本釋義。就權利屬性而言,健康權是憲法性權利、復合性權利、社會性權利。我國應從《憲法》層面確定健康權的法律地位,將健康權歸入到基本人權的范圍內進行保護。
【關鍵詞】健康權;基本人權;憲法保護
一、健康權的界定
關于健康權,不限于許多國際文件,在很多國家的憲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健康權成為國際人權保護的重要內容。從世界范圍內對健康權提出保護的最早的國際性文件是《世界衛生組織憲章》,以該文件為推手,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國際性組織致力于健康權保護的研究與相關的制度構建。由于各個國家與地區在經濟發展與文化方面的差異性,加之研究的視角各異,“健康權”這一概念自產生以來,關于健康權的內涵、權利性質和權利特征等基本內容就備受爭議,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觀點與內容表達。從法學研究的視角分析,健康權究其實質,應該是政府本著服務社會的理念,充分調動其掌握的各項社會資源,積極保證公民享有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權利,這才是從權利義務相對應角度對健康權的本質詮釋。
二、健康權的權利屬性
健康權的基本人權屬性決定了其對人生存的必須性,以生存權為基礎,對其他權利的享有具有前提性與保證性特點,具有母權利的性質。具體而言,健康權具有如下權利性質。
(一)憲法性權利
憲法性權利是指由憲法明確規定的、公民為實現自己基本的利益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資格或可能性。《憲法》作為人民權利的宣言書,確認的是作為人與生俱來不可或缺的基本權利。《憲法》的法律地位決定了憲法性權利具有權利內容根本性和權利效力的最高性特點。
(二)復合性權利
健康權作為一束權利,是一項復合性權利,如果將健康權認定為母權利,那么,健康權的權能就包括了體現一國的醫療保健水平和醫療水平的基本醫療權、健康資源獲取權等內容,其具體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人們的身體,人們的心理和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個綜合內容體。就目前的各國立法來看,只能是對健康權的具體權利內容進行概括性的說明。
(三)社會權利
從憲政的角度分析,公民和政府之間是一種互相制約的關系。國家權力作為公民個人讓渡權利的結果,國家必然要承擔服務公眾的義務。公民行使積極的健康權,需要由政府的積極行政來保障權利的實施。健康權作為一種社會權,除了指向個人的健康,還指向整個社會的公共健康。作為義務主體的國家,應公民請求提供健康服務的積極性義務。
三、健康權憲法保護的法律實現
健康權的實現借助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在法律上主要體現為通過對健康權的權利內容進行確認,配合相應法律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在大部分國家,健康權作為基本權利的法律地位是以憲法形式確立的。以基本人權的形式予以確認,在權利救治方面,通過健康權的憲法救濟制度進行保護,確立憲法訴訟制度。
在我國,憲法作為根本大法,《憲法》關于公民健康權的保護主要體現在《憲法》第21條(我國《憲法》第21條:“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鼓勵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街道組織舉辦各種醫療衛生設施,開展群眾性的衛生活動,保護人民健康。”)26條、45條,從上述憲法條文分析,我國《憲法》的條文沒有直接明確規定公民的健康權,僅從國家主體的角度,確定了國家保護公民健康權的義務存在。
針對健康權的法律地位不明確的問題,我國應該加快完善健康權的相關立法,從憲法層面確定健康權的法律地位,將健康權歸入到基本人權的范圍內進行保護。
首先,在憲法中明確健康權作為基本權利的法律地位。健康權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從憲法的角度分析,其義務主體主要是國家,當然健康權的實現也要靠公民自身權利的積極實現。
其次,在我國現階段的法律制度體系中,盡早建立憲法訴訟機制。憲法訴訟機制是從司法角度保障公民健康權實現最為有效的救濟制度。有權利必然有救濟,救濟是法律的核心。在我國,出現對憲法規范的違反,沒有建立相應的憲法訴訟制度。當公民的權利受到損害的時候,針對受損權利進行救濟是法律的應有之意,也是憲法核心價值的體現。我國目前的法律體制并沒有設置憲法訴訟制度,公民的健康權作為一項憲法權利,當受到損害時,可以通過三大訴訟制度進行救濟。但是,當公民的健康權無法通過其他法律保護時,只有憲法訴訟才能給公民權利以保障。憲法訴訟制度解決的是普通法律無法調整的權利救濟的問題,健康權的保障也同樣需要憲法訴訟制度的保護。
最后,法律的適用需要解釋,針對我國健康權的立法實際情況,兩高在必要時針對健康權的法律保護可以進行解釋,鑒于司法解釋在我國特殊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可以為具體實踐中出現的案件提供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在司法解釋的層面確認公民健康權制度,對其進行法律保護,對今后我國的立法機關針對健康權立法,進而在憲法層面對健康權進行規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云良.健康權的規范構造[J].中國法學,2019(5).
[2]肖衛華.應用衛生法[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畢琳琳(1982-),女,遼寧大連人,博士研究生,講師,大連醫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