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處于第5位[1]。據統計,我國已累計超過100萬例永久性腸造口病人,并以每年約10萬例的速度在增長[2]。攜帶造口的病人會對造口產生焦慮等負性情緒,還會因排泄方式及身體形象的改變影響社交生活[3-5],從而降低了社會心理適應水平。社會心理適應是指通過個體調整自己的情緒以適合自身的狀況,保持心理的最佳狀態[6]。如何使病人更好地進行自我護理,盡快實現心理、生理適應,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這一問題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7]。目前關于腸造口病人社會心理適應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存在差異[8-10]。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腸造口病人社會心理適應水平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延續性護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采用便利抽樣法,調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2019年2月—4月就診的腸造口病人132例。納入標準:腸造口病人,年齡≥18歲,自愿參與本研究;具有一定的認知讀寫能力和溝通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腎等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有精神類疾病。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該調查表由研究者查閱文獻后自行設計,分為人口學資料及造口相關資料兩部分,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照顧者、工作情況、居住方式、付費方式、家庭年收入、家庭居住地,造口相關資料包括合并疾病種類、日常自我照顧能力、造口知識的了解程度、造口護理能力、造口接受程度。
1.2.1.2 中文版造口者社會心理適應量表
本研究采用許勤等[11]漢化并修訂的中文版造口者社會心理適應量表,該量表分為正性情緒、負性情緒及社會生活適應3個維度,共20個條目。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3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3~0.78,重測信度為0.68。量表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條目中表示為積極含義則“完全同意”計4分,“同意”計3分,“不確定”計2分,“不同意”計1分,“完全不同意”計0分;表示為消極含義則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適應水平越高。根據得分情況與低劃分為3個等級,<40分為低適應水平,40~59分為中等適應水平,≥60分為高適應水平。
1.2.2 調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法,研究者本人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向其發放問卷,講解填寫方法,由病人單獨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填寫,對于病人沒有充分理解的條目,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向病人說明條目含義及填寫方式。若病人因閱讀困難等原因無法獨立填寫問卷,可由研究者閱讀問卷條目,根據病人回答代為填寫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回收問卷并檢查,保證問卷資料完整性,共發放問卷132份,回收有效問卷1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1.2.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共納入有效樣本132例,男92例,女40例;年齡24~85(61.39±10.82)歲。
腸造口病人社會心理適應總分為(50.67±7.91)分,條目得分為(2.53±0.40)分,各維度得分及條目均分情況見表1。


項目條目數得分均分負性情緒718.99±3.332.71±0.47正性情緒615.17±2.352.62±0.39社會生活適應715.98±3.532.28±0.50社會心理適應總分20 50.67±7.912.53±0.40
單因素分析結果中,日常自我照顧能力及造口護理能力不同的腸造口病人社會心理適應得分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不同人口學特征的病人社會心理適應得分比較(n=132) 單位:分

項目例數(%)得分(x±s)統計值P性別 男92(69.70)51.15±7.85t=0.0120.913 女40(30.30)49.59±8.09年齡 <60歲53(40.15)51.61±6.04 60~70歲57(43.18)49.82±8.65F=0.4710.626 >70歲22(16.67)50.60±10.01受教育程度 小學及以下56(42.42)50.68±7.87 初中44(33.33)20.17±5.63F=0.2620.852 高中或專科23(17.42)50.69±12.11 本科及以上9(6.82)53.60±3.36工作情況 在職13(9.85) 52.78±3.67 退休55(41.67)50.27±9.36F=0.2770.842 農民42(31.82)50.29±6.27 無業22(16.67)51.13±8.99
(續表)

項目例數(%)得分(x±s)統計值P婚姻狀況 未婚1(0.76)50.00±0.00 已婚126(95.45) 50.32±7.58F=2.7520.069 喪偶5(3.79)61.00±13.23居住方式 獨居3(2.27)52.00±1.41 與家人同住128(96.97) 50.69±8.03F=0.1330.875 與其他人同住1(0.76)47.00±0.00家庭居住地 農村24(18.18)51.06±8.03 城鎮108(81.82) 50.59±7.94t=0.2270.635家庭年收入 <5萬元86(65.15)50.33±7.03 5萬~15萬元43(32.58)51.97±9.28F=1.6700.194 >15萬元3(2.27)42.00±8.49醫療費用支付方式 自費18(13.64)50.92±4.25 職工醫療保險61(46.21)50.49±8.98F=0.0210.979 居民醫療保險53(40.15)50.81±7.71合并其他疾病種類 無其他疾病96(72.73)50.83±8.53 1種、2種31(23.48)49.81±5.63F=0.3030.739 ≥3種5(3.79)53.33±9.50日常自我照顧能力 不能自我照顧9(6.82)51.67±8.57 部分自我照顧9(6.82)59.50±11.29F=4.4690.014 能自我照顧114(86.36) 49.91±7.24造口接受程度 不能接受12(9.09) 51.13±5.33 一般接受34(25.76)48.52±9.75F=1.1590.319 接受86(65.15)51.47±7.34造口護理能力 不會護理50(37.88)47.03±9.89 部分會護理33(25.00)50.00±4.21F=24.837<0.001 會護理49(37.12)54.88±5.19造口知識了解程度 不了解18(13.64)50.08±10.40 一般了解27(20.45)52.50±10.47F=1.8930.388 了解87(65.91)50.24±6.40
以社會心理適應總分為應變量,以單因素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日常自我照顧能力及造口護理能力進入回歸方程,R2=0.781,調整后R2=0.776,F=153.571,P<0.001。見表4。

表3 變量賦值方法

表4 腸造口病人社會心理適應水平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腸造口病人社會心理適應總分為(50.67±7.91)分,處于中等適應水平,提示部分病人出院后仍存在社會心理適應方面的問題,生活質量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各維度條目均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負性情緒、正性情緒、社會生活適應。社會生活適應相關條目得分最低,這與許勤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說明多數病人認為造口給日常生活及社會交往帶來了不便,包括造口滲漏、異味,造口袋的護理以及佩戴造口袋帶來的形象改變等問題,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適應不良的現象。提示護理人員應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同時可通過門診隨訪、造口聯誼會等一系列延續護理措施,幫助病人盡快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自理能力是指個體為維護身體健康和身心發展所學得的一種復雜的能力,是形成個體護理行為的能力[12]。在本研究中,病人的自理能力主要分為日常自我照顧能力和造口護理能力。日常自我照顧能力分為能獨立進行穿衣和沐浴等日常活動、部分日常活動需借助他人幫助及完全依賴他人進行日常活動3個程度。造口護理能力也分為3個程度:完全能進行造口自我護理,即病人具有獨自更換造口袋及清潔造口周圍皮膚的能力,不需依靠他人幫助;能進行部分造口護理活動,即病人可以清潔造口袋,但仍需依賴家屬為其更換造口袋及底盤;完全不能進行造口自我護理,即造口袋的清潔和更換等操作均依靠他人完成。研究結果顯示,自我照顧能力及造口護理能力強的病人其社會適應水平更高,袁媛等[13-15]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病人良好的自理能力增強了其康復的信心,既減輕了對出院后日常生活的顧慮,也減輕了家屬的照護負擔,從而對病人的術后適應產生積極影響。提示護理人員在出院前應做好病人的指導宣教工作,幫助病人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減輕焦慮等負面情緒,提高病人的社會心理適應水平。
腸造口病人的社會心理適應處于中等水平,部分病人在出院后仍存在負性情緒等適應不良的現象,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病人的自理能力是影響社會心理適應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護理人員應在出院前指導病人進行穿衣、飲食等日常活動,并幫助病人掌握更換造口袋及底盤的技巧,使其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從而提高社會心理適應水平,盡早地回歸到正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