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如韻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娛樂文化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戶外音樂節作為現代娛樂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流,逐步走上商業化運營模式。隨著音樂節的產業鏈逐步完善,其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促進我國音樂節可持續健康發展,應穩定票源與票價,擴大音樂節的受眾群體、完善基礎服務,緊密結合科技、注重創新發展。
[關鍵詞] 戶外音樂節;音樂市場;發展
[中圖分類號] F1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3-0141-02
自從2011年后,國內音樂節慢慢開始走上正軌,在這一段時間的宣傳以及嘗試之下,有了穩定的粉絲基礎,人們對音樂節的需求越來越大,各類企業的大量介入也讓音樂節發展得更加多元化,能夠吸引到樂意投身其中的普通觀眾也越來越多。隨著音樂節市場的擴大,其競爭也愈演愈烈,“差異化”的特征也逐漸顯現出來。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娛樂文化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不斷的進步。戶外音樂節作為現代娛樂產業的一個重要的分流,國內音樂行業的各類企業抓住商機,開始舉辦大大小小的音樂節,但從消費群眾的人數、音樂節的宣傳熱度來看,迷笛音樂節和草莓音樂節是目前內地來說影響力較大的兩大音樂節。但是在戶外音樂節飛速發展的這一階段中,各類音樂節的相似性、在售票上的“坐地起價”、“一票難求”現象也隨之出現。
一、國內戶外音樂節發展背景
(一)國內戶外音樂節興起的原因
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科技的不斷進步,當代社會發展之下的人們對于工作和休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認為工作是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便捷的網絡世界給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上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在物質豐富的前提條件之下,解放了大量的時間,人們就將目光著眼于精神世界的培養之中來。因此,他們會將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在能夠讓他們精神上得到放松和滿足的各類休閑娛樂項目之中,例如旅游、度假、交友等。從這一角度出發,許多主辦方抓住此次機會,在旅游旺季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城市開始定期舉辦各類音樂節,這些音樂節不僅僅可以是主辦方達到盈利的目的,而且能夠幫助當地發展旅游業,塑造城市品牌。政府和主辦方進行合作,將當地的文化內涵融入音樂節的主題、舞臺等的設計之中,達到雙贏的效果。
(二)互聯網興起的唱片時代衰落背景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于傳統的音樂唱片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使用唱片聽音樂的成本過高,很少有消費者能夠持續不斷地購買唱片。并且制作唱片的一個周期長、一張唱片的歌曲數量少、音樂風格單一等問題,在這個不斷發展的時代,在競爭激烈的音樂市場之中,注定會被淘汰。使用手機來聽音樂方便快捷,隨時隨地只需要一副耳機的聽歌軟件走進人們的生活。然而,觀眾的需求并沒有減少。相反,消費者正在尋找一種更刺激、更先進的消費方式。因此,戶外音樂節應運而生。戶外音樂節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而且戶外音樂節比單純在手機和唱片下聽歌更加有現場氣氛和感召力,也更具音樂社交的價值。
(三)音樂播放軟件的社交化
現代社會的交流和發展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工作和親屬的社交拓展方式,隨著互聯網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音樂社交圈也在慢慢的成型。伴隨著網易云音樂、酷狗、qq音樂等眾多的音樂軟件的快速發展,在音樂軟件上,人們開始形成一種聚集性的社區網絡交際圈,這些社交平臺上匯集著一幫熱愛音樂的年輕人。但是純粹的虛擬交流很難達到真正的交流和互動。因此如何將虛擬的網絡化音樂社交轉變為現實的音樂社交,戶外音樂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草莓音樂節的運轉模式
摩登天空的創始人沈黎暉說過,現在舉辦一個好的戶外音樂節有許許多多的條件,其中包括音樂節的核心創意是否新穎,是否夠酷夠潮流、邀請的嘉賓是不是主流明星等,如果沒達到,是沒辦法實現音樂節的互動價值的。他說摩登天空和草莓音樂節都是通過無限的創意將有趣的主題和音樂有機結合,呈現給聽眾一個不一樣的音樂世界。
(一)摩登天空的草莓音樂節主題形象特征
草莓音樂節是國內音樂廠牌摩登天空于2009年創立的另一音樂節品牌,草莓在這里所代表的不是水果,而是一種音樂人對生活的態度,是要享受當下、享受音樂與生活。草莓音樂節在不斷的尋找發展的機遇,它不單單只是一場音樂的盛會,更是一場時尚和藝術的大碰撞,每屆的草莓音樂節都有一個文藝的主題,例如從2013年的“Clbralel:再見世界末日,這是我們的派對時間”到2016年的“虛擬即現實”再到2017年“孤獨巡游者”。
(二)摩登天空的草莓音樂節音樂人特征
音樂節吸引消費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參加音樂節的音樂人們,對于不同的音樂節而言其門票價格飄忽不定,依照參演音樂節的音樂人的規格而言,音樂節門票的價格低至幾百元,高則賣到幾千,其依據大多來自出席音樂節的明星的粉絲價值。因此在每一場音樂節舉辦之前,主辦方都會根據當時的流行的趨勢尋找優秀的音樂人作為音樂節的出場嘉賓,從而達到吸引眾多粉絲參加音樂節的目的。從前幾屆邀請的大熱嘉賓如老狼、逃跑計劃等搖滾音樂為主題的音樂風格。到近幾年的說唱歌手王以太、法老、民謠歌手陳粒、宋冬野等,這些音樂人的粉絲大多為年輕聽眾,并且愿意花費時間和金錢和音樂人有近距離的接觸,而且對于新奇的事務樂意去探索,對于熱鬧的現場場面也較為喜愛。
三、音樂節的盈利現狀
中國大部分的音樂節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但是并非所有的音樂節都以盈利為目的。中國音樂節的運營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專業化連鎖模式音樂與旅游聯動模式音樂與產品聯動模式音樂與城市品牌提升模式。前兩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收益,而后兩種音樂節不以盈利為目的。
專業化連鎖模式是由專業的唱片公司或演出公司主辦的音樂節。音樂與旅游聯動模式指的是在旅游景區由政府機構主辦或政府機構參與主辦的音樂節。這兩類是典型的門票加贊助的盈利模式,是為了宣傳其公司的音樂和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音樂與產品的聯動模式是企業產品的銷售和宣傳。音樂與城市品牌的推廣模式是指在音樂節的主題中彰顯某一個城市或者某一個區域的文化品牌。但是,舉辦一場音樂節在前期需要花費場地、策劃、宣傳等費用,在中后期需要花費人力對音樂節的秩序進行維持以及結束后的場地清理,對于主辦方而言,不追求回報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一種音樂節都是一種營銷手段,人們可以通過音樂抒發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通過音樂將這些情感傳遞給他人,它可以喚醒人們的內心感受。音樂節與商業的結合就是利用音樂的這種特性來達到推廣的目的。
其實每一種音樂節的目的最后都是為了達到盈利,在籌備音樂節時花費的成本,主辦方是不可能不追求回報的。只不過有一些是直接借用門票和其他企業的贊助促使主辦方獲得直接的利益,而另外的音樂節經營就像是主辦方的前期宣傳方式,或者是政府為了提高當地的知名度,打響當地的品牌文化從而從其他方面獲得利益的宣傳手段。
四、音樂節發展對策與思考
音樂節應該如何發展的更好,對于主辦方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如何找準定位,如何迎合市場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控制票源與票價是根本
在國外的演出類票務市場,如:明日世界就是靠實名制售票一人一票的制度來防止黃牛炒票。但從中國的演唱會和音樂節的售票情況看,一人一票制度在中國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和落實,所以中國借鑒其他國外的售票方式沒有很大的意義。對于票務市場的規范化運營,不僅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管制,更需要主辦方的支持與幫助。對于主辦方而言,在制作音樂節門票的過程之中,可以根據門票的出售價格進行一個門票種類的細分,并且制作防偽標識。對于門票的出售環節而言,規定正規的出售渠道和方式,減少天價票、假票的存在。對此有許多小型音樂節已經對此類規范票務市場的方法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售賣方式。
(二)擴大音樂節的受眾群體,完善基礎服務
主辦方應該明確音樂節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的。音樂節的未來不是只有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才能夠參與,而是要細分受眾。不同的音樂節要樹立起自己的音樂品牌和特點,比如迷笛音樂節主打金屬、硬核,其中也有民謠電子的舞臺進行補充,而草莓音樂節主打都市白領范,這都是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其次主辦方應該針對收入不同的群體,制定不同的票價以及區域安排。對于能夠消費的起高昂票價的一類人群,他們所在意的也應該是音樂節現場的氛圍是否火熱以及基礎服務設施是否舒適。所以,音樂節在基礎設施上的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消費,音樂節品牌正在洗牌,頭部品牌正在加速向二三四線城市布局,而“音樂節+旅游”的模式也深受各地政府青睞。在服務已經成為專業音響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今天,為消費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技術服務變得非常重要。在當地建立辦事處、分公司,或者在活動期間全程跟隨都會讓消費者有更好感受的服務。
(三)緊密結合科技,注重創新發展
對于競爭激烈的音樂市場而言,牢牢的抓住流行趨勢已經是立足于音樂市場的根本。拋開商業層面的因素,聚焦音樂本身而言,現在音樂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搖滾音樂節、古典音樂節、民謠音樂節等眾多類型,而且現在的主辦方將表演形式都放在了現場演出的形式,這極大地限制了音樂節的發展形勢。所以現如今如何將音樂節進行升級,是眾多主辦方多面臨的一大難題。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之下,主辦方更應該將目光著眼于創新發展之上,注重與新科技相結合也是未來音樂節發展的新趨勢。例如,當人們還在感嘆現場氣氛火熱的時候,科技也在滿滿的滲透其中。草莓音樂節曾主打過“世界是虛無的,而你是最真實的”這樣的宣傳口號,正式將VR技術引入到音樂節現場中,主辦方旗下直播平臺“正在現場”APP為這種體驗提供技術支持。這樣的創新思維將不僅僅將聽眾局限在了現場觀眾,而是將目光著眼于利用手機觀看音樂節的群體之中,使他們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音樂節現場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劉燕.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音樂傳播創新路徑探討[J].傳媒,2017(5):62-63.
[2]沈黎暉.音樂節-通往未來的藝術形式[J].藝術評論,2011(1).
[3]唐佳,劉淑娟.移動互聯網視闕下文化娛樂產業-國內戶外音樂節的發展模式[J].大眾文藝,2018(1).
[4]蘇蓉.中國有音樂節商業模式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5.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