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聯合硫辛酸用于治療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 以45例糖尿病足患者(2018年1—12月)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22例與對照組2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與硫辛酸聯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治療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平均創面愈合時間(12.02±1.55)d明顯短于對照組(19.87±3.76)d(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5%明顯高于對照組52.2%(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聯合硫辛酸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可獲得明顯療效,同時藥物安全性較高,建議在臨床上推廣應用該治療方案。
[關鍵詞]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硫辛酸;糖尿病足;臨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58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a)-0176-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臨床常見并發癥之一,可引發患者致殘、致死,因此給予及早診斷與治療非常關鍵。我國糖尿病足患者很多,其發病率也非常高,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式,找到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是關鍵所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素為細胞分離因子的一種,可有效促進細胞再生、創傷面愈合,直接影響患者的最終治療結果[1]。該文選取該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治療時間為2018年1—12月之間,將患者分為兩組后,分別采用硫辛酸治療、硫酸鋅+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治療,重點研究重組人表皮生長因素與硫辛酸聯合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的對象為45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為該院收治,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對其進行分組,觀察組22例與對照組23例,觀察組患者男性13例,女性9例;患者年齡最小為44歲,最大為69歲;平均年齡為(58.25±3.56)歲;病程最短為4年,最長為14年,平均病程為(10.25±3.18)年;潰瘍面積在9.5~13.7 cm2之間,平均潰瘍面積為(11.92±2.13)cm2;Wagner分級為1級14例,2級6例,3級2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患者年齡最小為45歲,最大為70歲,平均年齡為(58.31±3.82)歲;病程最短為5年,最長為13年,平均病程為(10.32±3.09)年;潰瘍面積在9.7~13.5 cm2之間,平均潰瘍面積為(11.89±2.08)cm2;Wagner分級為1級15例,2級6例,3級2例。兩組糖尿病足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對該次研究知情,且簽訂知情同意書者;符合1996年制定(WHO)《糖尿病足診斷標準》者。②排除標準:排除對該藥品過敏者;排除伴有嚴重心、腎、肺部等疾病者;排除合并嚴重營養不良者;排除有出血性疾病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benign參與隨訪者;排除妊娠與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
所有糖尿病足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具體內容包括①全身治療:用諾和靈R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BG)維持在6~7 mmol/L,餐后血糖(PBG)維持在7.0~10 mmol/L;經靜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輔助改善微循環、活血化淤、改善神經代謝以及降低血液粘滯度等藥物治療;限制其負重活動,糾正各影響壞疽愈合的不良因素;感染患者局部處理前用其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并結合藥敏試驗結果選取抗生素;加強營養支持,糾正代謝紊亂,減少可能影響壞疽愈合的相關不良因素。②局部治療:清潔潰爛面(雙氧水、新潔爾、安爾碘III消毒劑等),剪去壞死組織,清創后敷創面,覆蓋無菌紗布包扎。對照組在其基礎上注射硫辛酸,具體方法為將硫辛酸0.6 mL加入0.9%氯化鈉(250 mL)注射液中,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治療,具體方法為采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溶液涂抹創面并包扎。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14 d。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療效評估[2]:①治愈:潰瘍完全愈合,化膿性感染完全控制,有新生皮膚覆蓋,各項臨床癥狀技能消失,血糖控制效果良好;②顯效:潰瘍縮小至原來的1/2以上,化膿感染得以基本控制,壞死組織清除后未有新生皮膚完全覆蓋,血糖控制效果良好;③有效:潰瘍縮小至原來的1/3以上,傷口被少量肉芽組織填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④無效:潰瘍未出現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
1.5? 統計方法
該文各項數據資料均錄入Excel中并建立數據庫,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整合并處理各項數據,分析過程中治療總有效率等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百分比(%)表示,創面愈合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創面愈合時間
觀察組平均創面愈合時間(12.02±1.55)d短于對照組(19.87±3.76)d,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26,P=0.000)。
2.2? 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5%明顯高于對照組52.2%,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5%(1/22)與對照組8.7%(2/2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11,P>0.05)。
3? 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是導致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存質量。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血糖升高,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同時血管內皮細胞出現增生,這時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在肢端缺血的情況下,肢體可 出現潰瘍壞疽以及感染現象。相關研究表明[3],所有由于糖尿病有關問題住院的患者中,糖尿病足約占47%的比例,有研究證實,較之正常人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液粘滯度明顯更高,在高凝血液狀態下,容易引發組織缺血性壞死,甚至引發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潰瘍與截肢需要花費高額的醫療費用,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傳統療法主張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環等,臨床上會要求患者嚴格控制飲食,給予抗凝藥物治療,并加強患者自我檢測,但是臨床實踐證實[4],以上療法對較大潰瘍面的療效較輕微,且不利于創面愈合,容易引發表面干燥壞死的問題,經久不愈。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生長因子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這類藥物對糖尿病足的研究也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認可,這主要是因為生長因子用于治療糖尿病足,可有效延遲創面愈合,延緩病情惡化的程度。生長因子是治療糖尿病足的綜合性療法,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潰瘍面經過生長因子治療,潰瘍面明顯縮小,可見生長因子在促進創面愈合上起到了很好的療效,而對照組采用硫辛酸的治療,其創面也有所縮小,但是可能與抗氧化應激不無關系[5]。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是通過化學誘導直接調控細胞增至的重要基因,它對上皮細胞促生長的作用十分強烈,同時還能刺激纖維結合素等蛋白的產生,增加傷口局部成纖維細胞數量,以促進皮膚增生,幫助患者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在創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有效預防感染的發生,減少手術植皮或截肢的可能[6]。值得一提的是,慢性傷口中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含量較低,或其受體活性在一個下調的狀態中,很難滿足細胞增殖方面對血管化、上皮化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可彌補內源性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量的不足,或調高其受體表達,從而達到促進皮膚生長的作用,幫助患者加速創面愈合。
綜上所述,采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聯合硫辛酸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對硫辛酸治療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相比,可更為顯著的提升其臨床療效,其安全性更高,改善患者預后,減少截肢率,減少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總體療效較好,建議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玲玲.前列地爾聯合硫辛酸、甲鈷胺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8,27(12):76-77.
[2]? 宋敏.硫辛酸對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7,26(14):68-69.
[3]? 郭亞南,孫強.木丹顆粒聯合硫酸鋅對糖尿病足背動脈硬化患者踝臂指數的影響及臨床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6):151-154.
[4]? 林曉明,陳璐琳.胰激肽原酶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對糖尿病足的治療價值分析[J].飲食保健,2018,5(28):75.
[5]? 張宇,榮躍賢,周飛,等.達比加群酯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21):94-96.
[6]? 李韶明.磺胺嘧啶銀乳膏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效果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7):178-179.
(收稿日期: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