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澤文 郭海霞 孟凡勝



摘要:目前,哈爾濱會展業在國內地位總體較低、競爭力較弱。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哈爾濱亟需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在借鑒沈陽、西安會展業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提出了哈爾濱會展業發展的政策思路。
關鍵詞:哈爾濱;會展業;政策思路
中圖分類號:F5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3-0007-03
會展業是國際公認的朝陽產業,被喻為與旅游業、媒體廣告業、信息業、房地產業并駕齊驅的五大“無煙產業”,中國會展經濟近二十年每年以20%的高速在增長。[2]由于會展業被認為具有強富礦效應,能夠提升和營銷城市,于是地方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3]新時代下,哈爾濱會展業面對機遇與挑戰。本文從政策視角提出新時代哈爾濱會展業發展的思路,以期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一、新時代哈爾濱市會展業在國內的地位
(一)哈爾濱經貿類展覽數量在全國中的地位
2017年,我國各城市舉辦經貿類展覽數量排名前三分別是:上海舉辦展覽總數量為659個;北京舉辦展覽總數量為373個;廣州舉辦展覽總數量為314個;而哈爾濱舉辦展覽總數量為56個。2017年共有18個城市舉辦展會數量在50個以上。
在全國范圍內,2017年哈爾濱辦展數量位列第15名,屬于中游水平,與排名前三的上海、北京和廣州分別相差603個、317個及258個。在東北范圍內,哈爾濱辦展數量位列第二,但與排名第一的沈陽差距25個。
2017年,我國各城市舉辦經貿類展覽數量占比排名前三分別是:上海約占全國展覽總數量的18%;北京約占全國展覽總數量的10%;廣州約占全國展覽總數量的9%;而哈爾濱約占全國展覽總數量的2%。
2018年,從城市展覽數量所占比重的角度分析,排行前三的分別是:上海展覽數量為741個,約占全國展覽總數的19.5%;北京展覽數量為277個,約占全國展覽總數的7.3%;廣州展覽數量為277個,約占全國展覽總數的7.3%;而哈爾濱展覽數量為44個,未列入50個以上展覽會城市匯總的統計中。
(二)哈爾濱經貿類展覽面積在全國中的地位
2018年,我國各城市舉辦經貿類展覽面積排名前三分別是:上海舉辦展覽總面積為2670.6萬平方米;廣州舉辦展覽總面積為1328.1萬平方米;北京舉辦展覽總面積為848.9萬平方米;而哈爾濱舉辦展覽總面積為131.2萬平方米。2018年共有31個城市辦展覽總面積在100萬平方米以上,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看出,在全國范圍內,2018年哈爾濱辦展面積位列第24名,比2017年下降了8名,屬于中游水平。在東北三省四市范圍內(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哈爾濱辦展面積排名最后,與排名第一的長春差距126.6萬平方米。
2018年,我國各城市舉辦經貿類展覽面積占比排名前三分別是:上海約占全國展覽總面積的20.6%;廣州約占全國展覽總面積的10.3%;北京約占全國展覽總面積的6.6%;而哈爾濱約占全國展覽總面積的1.0%。
(三)哈爾濱經貿類展覽規模在全國中的地位
規模大小是評判展覽會價值與地位的重要標準之一。2017年,全國經貿類展覽會平均規模在2.5萬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在全國范圍內,2017年哈爾濱展覽會平均規模位列第13名,屬于中游偏上水平,展會平均面積為33 393平方米,與排名第一的廣州相差13957平方米。在東北范圍內,哈爾濱展覽會平均規模位列第一,略高于沈陽與長春。
二、沈陽會展業扶持政策對哈爾濱的借鑒
2015年,沈陽市有關部門頒布了《沈陽市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沈政辦發〔2015〕50號)及《沈陽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沈服聯發〔2015〕8號)。現探討這兩份政策文件對沈陽會展業發展的影響及對哈爾濱會展業政策制定的借鑒。2015年為政策頒發年份,因此,通過比較2014年與2016年沈陽市會展業發展相關指標的變化,以探討政策實施的效果。
(一)沈陽市辦展規模的變化
與2014年相比,2016年沈陽辦展數量增加了119場、辦展面積增加了97萬平方米。此外,辦展數量占比、辦展面積占比、展覽數量年均增長率及展覽面積年均增長率都有提高。由此可見,《沈陽市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及《沈陽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提升了沈陽會展業的辦展規模,政策實施效果較好。2014年與2016 年沈陽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的變化,具體如下表3所示。
(二)沈陽境外自主辦展的變化
與2014年相比,2016年沈陽境外自主辦展的數量實現了零的突破,數量為1個,境外自主辦展的面積為5000平方米。由此可見,《沈陽市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及《沈陽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促進了沈陽會展業的境外自主辦展,政策實施效果較好。
(三)沈陽展館規模的變化
與2014年相比,2016年沈陽展館數量由3個增加到4個,展館面積也增加了2.70萬平方米。由此可見,《沈陽市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及《沈陽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促進了沈陽會展業的展館建設,政策實施效果較好。
(四)沈陽會展業發展政策對哈爾濱的啟示
哈爾濱與沈陽同屬東北的省會城市,具有經濟、社會、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相似性,哈爾濱有關政府部門可以考慮借鑒沈陽的政策文件,結合哈爾濱產業發展戰略與會展業發展規劃,制定適合哈爾濱的會展政府文件,包括《哈爾濱市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及《哈爾濱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以期促進哈爾濱會展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發揮其經濟助推器的功效。
三、西安會展業扶持政策對哈爾濱的借鑒
2013年10月29日西安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2013年11月29日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批準,并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現探討《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對西安市展覽業發展的影響以及與哈爾濱市進行比較分析。2014年為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頒發年份,因此,通過比較2013年與2015年西安市會展業發展相關指標的變化,以探討法規實施的效果。
(一)西安市辦展規模的變化
與2013年相比,2015年西安市辦展數量增加了10場、辦展面積增加了59萬平方米。由此可見,《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提升了西安市會展業的辦展規模,法規實施效果較好。然而,由于哈爾濱缺乏會展業的相關法規,展覽業發展緩慢。哈爾濱展覽業與西安的差距日益增大,2013年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分別相差105場與64萬平方米,但到了2015年,差距分別為101場與114萬平方米。從數據可以看出,是否具有會展業的法規對城市會展業發展的影響巨大。2013年與2015 年西安與哈爾濱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的比較,具體如下表4所示。
(二)西安市展館規模的變化
與2013年相比,2015年西安展館數量由4個增加到5個,展館面積也增加了36.6萬平方米。由此可見,《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促進了西安展館的建設,法規實施效果較好。然而,由于哈爾濱缺乏會展業的相關法規,一方面會展展館建設緩慢,2013-2015年展館數量沒有增加。另一方面哈爾濱展館規模與西安的差距日益增大,2013年展館數量和展館面積分別相差1個與0.85萬平方米,但到了2015年,差距擴大到2個與38萬平方米。從數據可以看出,是否具有會展業的法規對城市會展展館規劃與建設的影響較大。2013年與2015年西安與哈爾濱展館數量及面積的比較,具體情況如下表5所示。
(三)西安TOP100與TOP3展覽數量的變化
與2013年相比,2015年西安TOP100 展覽項目數量與TOP3展覽數量分別增加了1個與2個。由此可見,《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增強了西安展覽項目的規模與全國競爭力,法規實施效果較好。2013年與2015年西安TOP100與TOP3展覽數量的變化,具體如下表6所示。
(四)西安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的變化
與2013年相比,2015年西安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增加了18.47。由此可見,《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提升了西安會展業的綜合實力,法規實施效果較好。然而,由于哈爾濱缺乏會展業的相關法規,一方面展覽業發展緩慢,甚至綜合實力出現減退現象,2015年比2013年下降了-0.46;另一方面哈爾濱會展業與西安的差距日益增大,2013年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相差11.09,但到了2015年,差距擴大到30.02。從數據可以看出,是否具有會展業的法規對城市會展業綜合實力的提升影響巨大。2013年與2015 年西安與哈爾濱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的比較,具體如下表7所示。
(五)西安會展業促進條例對哈爾濱的啟示
哈爾濱與西安同屬省會城市,雖然同樣不具備北上廣等沿海城市的地域優勢,但西安會展業發展迅速,而哈爾濱會展業發展緩慢,這與西安具有會展業促進條例,而哈爾濱缺乏會展業的政策法規有重要關系。為適應新時代哈爾濱會展業發展需要,有關政府部門應考慮借鑒西安的會展業政策法規,結合哈爾濱產業發展戰略與會展業發展規劃,制定適合哈爾濱會展業發展的法規,包括《哈爾濱市會展業促進條例》《關于優化哈爾濱市會展業發展營商環境的實施辦法》等,以期為哈爾濱會展業發展保駕護航,促進新時代哈爾濱會展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靜晨.淺談我國會展經濟發展的對策[J].北方經貿,2012(4).
[2] 孟凡勝,馮卓然,張 迪.基于讓渡價值理論的會展產品價值體系構建研究[J].商業研究,2017(12).
[3] 靳文敏,羅秋菊.城市會展業資金類政策效果評估——以廣州、深圳、東莞為例[J].旅游學刊,2013,28(8).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