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梅
【摘要】目的:研究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抑郁影響因素分析與護理干預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140例,采取統計調研的方式,對患者的抑郁影響因素以及護理干預對策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在對諸多成因進行分析后,發現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病情。結論: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中大多數患者存在抑郁情緒,造成這一病癥的因素較為復雜,雖然其中大多數的患者病情較輕,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臨床治療中針對患者的抑郁治病因素,選擇對應的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
【關鍵詞】女性;不孕不育;抑郁;影響因素;護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習慣發生了較大的變遷,人們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提升,這樣的情況下不孕不育的臨床情況也日益嚴重。不孕不育患者中,尤其以女性最為嚴重,不僅會承受來自傳統觀念下的精神壓力,同時也會受到家庭的壓力,導致患者出現輕度、重度抑郁情緒。患者一旦出現抑郁情緒,在接受輔助生殖技術受孕過程會出現孤獨感、挫折感等負面情緒,甚至更進一步影響到患者病情。為進一步探究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緒應對措施的研究,我院針對既往病理進行了分析探究,其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140例,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5.82±7.28)歲,文化程度:小學21例,初中61例,高中及以上58例,農村患者76例,城市患者64例,所有患者具有正常交流共同能力,其配偶各項檢查生殖能力正常,不孕不育因素來自女方,患者以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無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等臟器館疾病,患者無既往精神病史,經診斷屬于不適宜妊娠人群。經比較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具有臨床統計研究意義。
1.2調查方法與觀察信息 在本次的臨床調研中,主要采取調查問卷調查的形式,來對患者的各項基本情況進行統計調查,其中主要內容包括文化程度、年齡、戶籍、孕史、胚胎移植、家庭因素等情況,并對其進行統計。
對患者的生存環境調查之外,同時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情緒越嚴重。同時對患者的抑郁等級進行等級劃分,小于50分患者,表明處于正常,50~60分,為輕度抑郁,60分~70分,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本次調查,均由經受過專業護理的人員擔任工作,所有受訪患者均同意調查。在調查期間,調查員均采用統一指導思路,并介入調查,以促進對調查的任務執行。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56份,回收140份。
1.3統計方法 在本次的臨床統計研究中,所有統計數據均由SpSS19.0統計軟件來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取(X±S)表達,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表達,X2檢驗,檢測結果的多元回歸分析,參照α=0.05為基準。
2.1患者抑郁現狀分布 在對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的臨床調研中發現,患者平均得分(54.81±11.37)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抑靜情緒,其具體分布如下表1所示。
2.2抑郁因素分析在對患者抑郁因素的分析過程中,單一因素中年齡、戶籍、妊娠失敗病史、家庭因素以及胚胎移植史等,都存在一定變量因素,而其中主要影響情況如下表2所示。
造成不孕不育的病理成因較為復雜,但大多數患者可以接受輔助妊娠措施來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但即便如此,患者的心理負擔依然較大,往往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甚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對患者身體、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嚴重危及到家庭的生活關系。而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結果的變化,不孕不育疾病的發病比例在逐漸遞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分裂的風險。而在我國當今生育率嚴重下滑的環境下,不孕不育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部分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不能正常生育,加重了我國的人口經濟負擔H。雖然近年來輔助生育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能夠極大提升患者的妊娠率,但由于患者的抑郁情緒對妊娠會有負面干預療效,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就有了更為積極的臨床價值。
在本次的研究中,患者的抑郁自評得分平均為(54.81±11.37),這表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在情緒上多多少少都存在抑郁癥狀,其中無抑郁患者雖然有32例,占22.86%,但其得分卻為(41.72±7.27)分,已經接近抑郁臨界,這表明患者長期處于極度負面的生活環境中,對其情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與此同時,對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進行回歸分析后發現,隨著患者年齡的遞增,學歷的逐漸降低,所在社會節奏的逐漸加快,家庭環境的惡劣以及曾否接受過胚胎移植輔助治療等因素,加重患者抑郁的發展情況。
綜上所述,在針對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抑郁情緒治療中,根據患者的病理成因選擇對應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在臨床中可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