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斌 鮑清 裴潤博 代金燕
摘要:暑期社會實踐作為高校拓展第一課堂教育、引導學生將理論融于實際的重要手段,其在大學生的教育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蘇州大學“赤色蝸牛”實踐團引領學生走進社會、在了解社會中提升品德修為、擔當時代責任。面對暑期社會實踐現存的各項問題,“赤色蝸牛”實踐團全力提升內容宣傳、專業指導以及實踐體系三方面的成效,以培養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新時代的新青年。
關鍵詞:大學生 暑期社會實踐 實踐育人
引言: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和有效途徑,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想覺悟、增長才干、服務社會、增強時代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暑期社會實踐對于提升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各高校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為依托,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但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社會實踐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專業指導和長效性上仍需進一步加強。
本文以蘇州大學“赤色蝸牛”實踐團為例,分析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針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
一、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
(一)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品德修為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必須要有正確的道德認知,積極的道德實踐,明是非、守正道,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帶領著大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感悟社會的變化,從中體會奮斗的意義,奮斗之路從不平坦,而大學生應當學會在荊棘中穿行;走進社會、開拓眼界,目光所及均是學習之本,有好有壞,而暑期社會實踐的優勢便是可以引導學生取精華融于自身,去其糟粕反省自身,選取正確的方面錘煉自身各項品德修為。
(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能引導大學生對歷史的思考
蘇州大學“赤色蝸牛”實踐團帶領大學生走向抗戰老兵、走向退役軍人,也走向了各個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大學生們通過訪問老兵的方式,近距離觸摸歷史的紋理,體會新中國從百廢待興到新時代的輝煌途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感悟那份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懷,從中學習紅色文化,傳承中華風骨;走向徐州紀念館、走向南京紀念館,感受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也深刻的銘記一些歷史,因為有些歷史不容忘記,忘記就是背叛。大學生應以史為鑒,踐行歷史使命。
(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增強大學生擔負時代責任的使命感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在學校的學習只能讓大學生停留于理論,漂浮在社會的上空,大學生們并不能理解肩上所謂的“時代責任”為何物。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則將大學生與社會相連,讓大學生的腳切實的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理解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面對的艱難困苦與重大挑戰,挑起時代責任的重擔,走向前方,風雨無阻。
二、暑期社會實踐育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認識存在偏差
從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參與情況上看,學生對于暑期社會實踐團的認識有偏差,思想認知不到位,導致學生盲目選擇實踐團,實踐過程中缺乏積極性等問題。在實踐團招新期間,有近1/6的學生未聽完宣傳演講便前往實踐團招新處進行報名,這些學生參與實踐團的目的模糊,錯誤的將取得實踐學分作為了目的。一系列問題便導致了實踐過程中不知所措,甚至無法完成實踐內容,實踐結束后也無所收獲,沒有總結。
(二)暑期社會實踐團缺乏專業的指導與培訓
學生實踐過程中缺乏專業性的指導,實踐途中因為缺乏專業知識,所得結果往往與實際結果相差甚遠。尤其是有關數據的調查,學生調查方式單一,各個實踐團均以問卷調查為唯一調查方法。且問卷問題不科學,調查群體單一,調查群體局限于青年大學生之間。這些問題不但導致結果的錯誤,也不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觀。同時,專業知識的缺乏,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能及時應對情況,實踐過程不知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實踐結束也不能科學的做出總結。少了專業的指導與培訓,暑期社會實踐偏離了其應有的軌道,得不償失。
(三)暑期社會實踐評價標準缺乏有效性
暑期社會實踐過程與結果的好壞缺乏明確評價的標準,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對團隊中每個人的實踐日記以及實踐總結的評價標準不明確,這便讓一部分同學“劃水”式實踐,實踐前不做準備、實踐中不積極參與、實踐總結亦是草草了事。實踐結束毫無收獲,不但浪費時間,還養成了一部分學生逃避責任的思想和行為。責任本是與生俱來,不可推卸的,若是養成了逃避責任的習慣,將如何在這新時代里綻放。
三、提升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的對策研究
(一)提高宣傳的全面性與廣泛性
蘇州大學“赤色蝸牛”實踐團致力于探尋紅色足跡,感受革命精神,追溯歷史,奮斗青春。實踐團隊圍繞實踐核心進行線上線下綜合宣傳,借助各類互聯網平臺,進行廣泛的宣傳,將實踐團的核心、優勢等在線上做全面的介紹。同時線下開展“雙選會”,實踐團與學生相互選擇,通過這項措施,同時提高了實踐團和實踐團隊員的質量。實踐過程中,努力提升實踐團自身實力,吸引各重量級新聞平臺報道實踐團活動內容,提升實踐團自身影響力。實踐結束后,及時的對活動進行總結反思,積極利用實踐成果參與各項比賽,提高實踐團自身話語權。通過以上各項措施提升實踐團影響力,為實踐團吸引更多優秀的成員,亦是為下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做充分的準備。
(二)增強專業性的培養
實踐團配備了專業方面的指導教師,增強實踐團隊的專業性。實踐活動從策劃到總結均以專業為標準,仔細評估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想出對應的措施。實踐途中指導教師及時跟進并精準幫扶。專業老師的指導使實踐團活動更具組織性,也更具深度。對于實踐團的成員也是嚴格要求,需利用互聯網資源學習問卷調查、總結報告撰寫等的專業形式,提升成員的專業素養,進而提升實踐團的質量。
(三)完善實踐體系、建立長效機制
蘇州大學“赤色蝸牛”實踐團完善了實踐體系,對每一位實踐團成員都嚴格要求。對實踐期間考勤做出明確規定。實踐日記以及實踐總結均作出了嚴格的評價標準。此項措施加強了成員對實踐的總結與反思,使每位同學都有所收獲。同時團隊的總結標準也被提高,團隊暴露出的問題也能及時發現,實踐總結備案保存。此為實踐團建立起長效機制,每一次實踐活動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如此,蘇州大學“赤色蝸牛”實踐團便能長久發展,并在以往經驗上加以改進,更進一步。
結語: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為高校育人的一種必要手段,高校育人則實踐育人必不可缺。新時代的新的社會形勢之下,想要大學生擔起時代責任,在要求大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還要融入社會,通過實踐強化自身,在實踐中尋找方向。“青年強,則國強”,通過實踐,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通過實踐錘煉大學生的品德修為,追求更有高度的人生;深刻的了解社會,從他的歷史中品味其艱辛,增強歷史認同感。在具體實踐育人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嚴重影響著其育人功能的發揮。我們應當加強宣傳,加強實踐團的專業性,完善實踐團的實踐體系以及其長效機制。將“第二課堂”建造的更為廣闊,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舞臺綻放青春。
本文是蘇州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項目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鈺欽.暑期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智庫時代,2017(10):280.
[2] 鄧晶晶.淺談如何進一步發揮好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育人作用.發現,2018(13):154-154.
[3] 戴坤,呂夢醒.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的提升對策研究.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7):174-175.
[4] 顧國盛.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術探索,2012(3):173-175.
[5]周雯.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研究.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