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勇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主張學生是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立足課改要求,在本文中,本人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激發探究興趣和提升探究能力這兩方面入手,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探究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教學;實施對策
新一輪課程改革主張,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多樣的方式驅動學生們自主參與,積極探究,使學生們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形成學習技能,提升學習能力。物理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樣要實現如上目標。我在組織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受人本教育理念的影響,嘗試應用探究教學方式,點燃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合作中獲得探究能力的發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施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想有效地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首先需要點燃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借助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們自主投身探究活動,打好探究物理學習的基礎。因為物理具有抽象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常常創設教學情境,用情境直觀展現物理,點燃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1.創設生活情境
眾所周知,物理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組織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們展現生活現象,可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驅動學生們探究情境,獲取有價值的物理知識。
比如,在組織“大氣壓強”教學的時候,我為學生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首先,我拿出一瓶汽水,接著向汽水中插入一根吸管。然后,吸吸管。在觀察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老師喝到了汽水。且該現象與自己的生活經歷一樣。那么,老師為什么可以喝到汽水呢?在這樣的問題作用下,學生們會自主地展開探究。
2.創設實驗情境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師組織物理教學活動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實驗在物理教學實施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演示物理實驗,不僅可以將物理知識直觀、動態的展現給學生們,還可以點燃學生們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們自助地分析現象,掌握物理規律。因此,我在組織高中物理教學的時候,經常會為學生們創設實驗情境。
比如,在組織“摩擦力”教學的時候,我這樣為學生們創設實驗情境:首先,我將一個裝滿書本的箱子放到講臺上。接著,我選擇一名男生推箱子。在觀察的過程中,其他學生發現,這個男生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沒有挪動箱子。然后,我在箱子底部的四個角上分別放一個尼龍手套,再次邀請一名女生上臺推箱子。此時,學生們發現,這個女生很輕松地推動了箱子。在直觀的實驗現象的輔助下,學生們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對如何會產生這種現象建立了探究興趣,同時發揮自主性,透過現象探究物理規律。
二、利用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形成探究能力,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立足物理教學的特點,著力引導學生們養成問題能力。因為,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現一個問題遠遠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得多。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們發現物理問題,是他們進行物理探究的基礎。同時,發現物理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們分析物理表象,探尋物理規律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們實現物理觀察、物理分析和物流探究,潛移默化地在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提升物理探究能力。
比如,在組織“光的折射定律”該內容教學的時候,我根據教材內容,這樣引導學生們觀察、探究。首先,我將一個玻璃杯中倒入三分之一的清水。接著,將一塊橡皮投放到玻璃杯中。緊接著,我隨機選擇一名學生,站在講臺上,用筷子將水中的橡皮夾起來。在夾橡皮的時候,這個學生覺得很容易,但結果出乎意料,根本沒有夾起來。看到這樣的結果,這個學生大呼不可思議,喊道:“我明明看準橡皮的位置的,怎么可能夾不起來呢?”這個學生的問題也是其他學生想到的。于是,我鼓勵全體學生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說一說,如何才能將橡皮從水中夾起來。在學生們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有的提出調整筷子的方向。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呢?我繼續引導學生夾橡皮。在操作現象觀察中,學生們發現,此次準確地夾了橡皮。這是為什么呢?在這樣的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對物理現象的直觀觀察,發現了問題,且在不同的問題驅使下,繼續探究,不斷地發現物理規律,自然而然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總之,在實施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立足課改要求,靈活地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們體驗多樣的情境,通過對情境現象的探究,獲取有價值的物理知識,同時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探究能力,進而獲得物理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繼雄.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黑河教育,2018(12):25-26.
[2]陳光才.高中物理微探究教學設計與思考——以“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為例[J].物理之友,2018,34(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