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植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無論是識字認字,或者是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的發展,都離不開閱讀活動。新課改的實施和發展,使個性化閱讀呈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并且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閱讀是一個頗為重要的技能,而語文閱讀則是我們通過閱讀的形式來認識語文世界的途徑。小學語文是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接受的第一門語言類學科,而閱讀教學就像是語文星空教學中閃亮的新星,為語文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閱讀教學對豐富語文教學發展有著長遠的意義,為學生學習語文打開了新的大門。鑒于此,本文筆者就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談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期能和各位一線教師共同學習與借鑒。
一、優化課前輔導,打好語文教學基礎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前輔導環節一直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學壓力的限制,教師在展開語文閱讀教學之時無法預留大量的課堂實踐給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而受到時空的限制,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預習之時,遇到問題也無法得到教師及時專業的解答。這樣以來,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就大打折扣,課堂學習目標無法明確,影響了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故要想在教學新形勢下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我們不妨從作為教學薄弱處的課前輔導環節入手,優化課前輔導,打好教學基礎。
例如,在教學《燕子》這一課時,筆者先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推測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然后利用網絡資源、網絡設備制作了難點講解視頻,如:掠、拂、漾等表示動作的詞的解析視頻,并將該視頻資源連同其他教學資源一起利用制作成微課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微課資源的輔助之下自覺進行課前預習活動。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利用微信向筆者提問,筆者會在看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對學生的課堂提問進行解答,同時筆者也會通過分析學生的課前提問情況和根據學生微課學習情況而自定下一個階段的教學方式,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二、關注個體差異,提升閱讀的針對性
個性化閱讀目標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的合理設置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當知道,學生之間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的,他們的語文基礎、思維能力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有的小學生可能能夠閱讀文學名著,而有的小學生對于一些童話故事也感到艱澀。此外,在不同的年齡段,對學生的閱讀需求也應該是不同的,應該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低年級、中年級以及高年級的閱讀需求要呈現出變化的趨勢,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
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閱讀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對詞句進行了解和掌握即可,當然對于一些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給學生提出復述、解說和分享等高要求。對于中年級的學生,要做好承上啟下的任務,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感知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師要注重設計更加立體的三維目標,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的側重點要加強讀寫結合,并讓學生完成一些創造性的閱讀工作,比如寫讀后感、續寫課文等,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
三、豐富教學形式,給予學生自學機會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質疑的學習氛圍,也需要教師能夠不斷學習和吸收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并將之轉化為輔助學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教學方法和具體措施,即不斷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將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方式引入到小學語文的課堂中來,并在其中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借助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去年的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一個立體、完整的教學氛圍和環境。與此同時,做好本課的課前導入工作,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樹與鳥兒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到對本課內容的學習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中所要傳達的問題,課文中寫了幾次對話?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主動探究,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教師的觀點和認識。通過教學形式的豐富和轉變,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探究,需要教師從教學計劃的制定開始發力,而教學任務又是教學計劃的細化體現。在閱讀教學當中語言魅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的作用不容忽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貫穿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課本的研究必不可少,而重視教學反饋,則是實現教學相長的高效環節。
參考文獻:
[1]王紅俠.小學語文有效閱讀的教學策略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9,21(06):182.
[2]邱位祥.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