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紅梅
摘 ? 要:隨著我國居民財富增長,資管行業中理財業務規模快速擴大。“資管新規”發布后,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機構進入市場,必將深刻改變我國理財市場格局。本文闡述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意義,分析了現階段銀行理財子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建議銀行理財子公司應完善公司治理,重塑業務模式,充分發揮其優勢,提高投研能力和金融科技應用,在與母行其他資管子公司及外部其他資管機構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發展。
關鍵詞: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管新規;銀行理財;差異化定位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02.005
中圖分類號:F8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3-9031(2020)02-0034-05
在我國居民財富快速增長,理財需求旺盛背景下,占據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半壁江山的銀行理財也得到了巨大發展。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上半年)》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銀保監會已批準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理財子公司,已有6家正式開業運營。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4.7萬只,存續余額22.18萬億元。銀行理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資金池操作、業務運作不規范、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充分、產品多層嵌套等一系列問題,累積的風險也越來越多。2018年4月27日,人民銀行等部門正式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2018年12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各商業銀行紛紛開始籌備設立理財子公司。2019年12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理財子公司配套監管制度《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理財子公司開啟了銀行理財的新時代,將深刻改變理財業務市場格局,促進資管行業健康發展。
一、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的意義
(一)促進理財業務專業化運營,重塑資產管理行業生態和競爭格局
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機構,將為我國資管行業增添重要的機構力量,推動理財業務專業化運營。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依據信托法律關系設立,是獨立于管理人、托管人的自有資產,這與其他機構資管產品的法律關系保持一致。今后,信托、券商、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資管機構將在統一規則下競爭發展,資管行業進入統一監管時代。不同牌照資管機構能夠依托各自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競爭合作,形成特色發展、差異化經營之路。
(二)提升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比率,推動直接融資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導致企業杠桿率高,資金配置效率低,對小微、民企、新興產業支持不力。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資金入場,我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比率將會提升,資本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市場投資更加穩健理性,進一步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三)促進銀行理財業務有序規范開展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將理財業務從銀行主營業務剝離,并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實現資管業務的有序發展,提升競爭優勢。首先,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主體展業,專業化運營,有利其建立符合自身經營特點的風控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及資金池運作,真正使理財業務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本源,促進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其次,隔離銀行表外與表內業務的風險傳導路徑,從而便利銀行風險管理。再次,理財業務可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原先的銀行理財事業部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擁有可直接投資股票、非標業務投資不受母行總資產4%的限制、可發行分級理財產品、可與私募進行理財合作、更低的銷售起點、更寬的銷售渠道及首次購買無需強制面簽等優勢。
(四)有利于豐富金融產品種類,滿足居民多元化理財需求
銀行理財子公司進入市場后,將開發出更豐富的金融理財投資產品,滿足居民多元化理財需求。當前,我國居民家庭資產中房產所占比重偏高,一旦房價大幅波動,將直接影響居民財富水平。隨著理財產品日益增多,起投金額大幅降低,購買渠道更加便利,居民金融資產配置會逐步優化,有效防范、化解理財市場的風險能力增強,廣大普通投資者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二、現階段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的挑戰
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資管行業的新成員、以一種新的模式參與市場角逐,在深刻變革行業格局的同時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面臨母行其他資管子公司及外部其他資管機構的雙重競爭壓力
近年來,隨著金融業競爭日益加劇,不少大中型銀行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日趨走向混業經營,擁有基金、保險、券商、私募等多個資產管理牌照。銀行系理財業務平臺發展的獨家優勢源于母行的聲譽與資源,各銀行理財子公司對銀行母公司的資源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業務上又有一定的交叉,如理順不好各自的定位,很可能導致協同不力,造成客戶及業務縮減。此外,作為新生事物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原有獨立運營的信托、券商、保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相比,在客戶資源、資產配置、風險體系、投研、投顧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必然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二)業務模式調整,運營管理難度加大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資產管理行業迎來了統一、全覆蓋監管的“新時代”。傳統模式下,銀行理財資金池運作,資產估值與產品定價相分離,期限錯配、杠桿交易、賺取資產與負債的息差。資管新規明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不得以墊資兌付。銀行理財子公司只賺取管理費收入,絕大部分投資收益要返還給投資人,這就意味著銀行理財要從原本以保本產品為主、賺取息差的模式,轉向凈值化產品為主、賺取管理費的模式。短期內,銀行理財原有業務模式正在重塑,理財子公司面臨獨立運作、獨立核算、重新尋找定位及盈利模式的挑戰。即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著產品創新、投研能力建設以及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提供更好產品和服務競爭。
另外,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存在較強的剛兌預期,對凈值波動的接受程度不高,更偏好較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和現金管理類產品。鑒于投資者風險偏好短期內是較難改變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新的凈值型權益類產品會面臨銷售瓶頸。
(三)轉型初期,理財子公司投資能力存在明顯短板
我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秉承穩健的經營策略,側重于債券、非標債權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很少涉足股票、股權等權益類及商品、金融衍生品等投資,委外模式較為普遍,主動管理能力較弱,特別是中小銀行基礎更加薄弱。資管新規實施后,銀行理財子公司必然加大配置股票、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提升產品收益率,這將考驗投資人員的宏觀形勢把握、大類資產配置以及擇時、風控能力。與在股票投資領域積累近多年經驗的信托、基金、券商資管等機構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策略選擇、擇時、風控等投研、投顧領域存在明顯短板,而這種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全方位的提升。因獨立運營后,理財子公司在資本、客戶、業務、系統等方面要與母行進行分割,理財子公司轉型期內面臨著存量業務接轉、組織架構調整、產品凈值化轉化、客戶分層管理、風險管理系統構建、運營體系升級等公司化運作挑戰。
三、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對策
(一)與母行其他資管子公司及外部其他資管機構建立合作共贏,實現差異化發展
從銀行集團的角度規劃各個資管子公司的戰略定位,處理好理財子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業務劃分、資源配置、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分歧,建立合作共贏的良性關系。銀行集團可利用多個資管子公司的資源整合與協同作用,豐富產品種類,拓展投資范圍,逐步成為全能型、一站式的資產管理機構。
我國金融領域長期的分業經營下,各資管機構在各自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有一定的專業優勢。如理財子公司有品牌、渠道優勢以及大量的風險偏好較低的客戶,公募基金深耕于長期權益投資領域、在產品凈值化管理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券商資管則主要體現在全業務鏈優勢及投研優勢,保險資管突出在養老管理類產品方面,信托公司有靈活的牌照、資金投向領域廣、方式靈活優勢,特別在家族財富管理方面,公募基金投資約束小、投研能力強。“大資管”時代,各資管機構應依托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合作競爭,探索差異化經營之路。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外部其他資管機構應保持良性的競合關系。如可以與公私募基金及券商在風控平臺建設與投顧服務方面進行合作,以彌補短期投研能力短板;與券商資管可在股權質押、股票定增等方面進行合作;在集合資管計劃領域,在投資非標資產時,可委托信托等第三方進行投資和管理。另外,通過基金中的基金(FOF)、管理人中的管理人(MOM)業務模式,各資管機構可以更高效地發揮各自稟賦特征,進一步深化產業鏈合作,從而提高資管業務整體水平。
(二)完善公司治理,構建滿足現代化治理要求的組織架構
銀行理財子公司要建立一套組織健全、內控清晰、高效嚴謹、激勵約束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及組織架構,快速構建內控運行體系。商業銀行與理財子公司要歸置好存量理財產品,明確劃分資產、客戶、產品、渠道、人員等各方面的管理權限與業務范圍,確保子公司的獨立經營決策權。根據業務發展需求,銀行理財子公司可適當引入民營資本、海外資本等戰略投資者,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開發國際客戶,在引進資本的同時引入高效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條件成熟后,理財子公司可探索獨立上市,促進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業務模式規范發展。
(三)重塑業務模式,強化金融科技應用
理財子公司要盡快建立凈值化管理運營體系,發展多層次產品體系,逐步切入公募產品、私募產品、理財顧問、咨詢服務等業務領域,構建全產業鏈資管平臺機構。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顯示,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單一,依然集中于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接近九成,超過六成受訪者屬于風險厭惡型。過渡期內,銀行理財子公司可利用原有的品牌優勢、渠道優勢以及大量的風險偏好較低的客戶,根植于擅長的中長期固定收益類市場,發行較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和現金管理類產品穩定客戶。隨著自身業務能力的不斷成熟,自建團隊,布局股債混合類、權益類資產、外匯資產、及另類投資領域,向主動管理轉型。同時,要強化金融科技應用,利用AI、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的交易流程系統、客戶服務系統、清算系統和業績分析系統,實現對獲客、產品設計、營銷、合規、風控、投顧等理財業務過程的全覆蓋,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核心競爭力。
(四)提高投研能力,建立專業化的人才體系
資管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投資研究能力,這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薄弱環節。資管新規出臺前,銀行理財優勢在于固收類產品,權益類投資大都采用委外方式運行,自身主動管理能力較弱。短期內,銀行理財子公司可通過委外及聘請外部投顧來幫助自己投資,但要加強學習培訓全資產、全策略的投研能力,逐步適應為客戶提供策略化服務賺取管理費的業務模式。
另外,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盡快建立專業化的人才體系。一是可以從母行平移轉置原理財崗位工作人員,或從母行內部競聘其他人員以補足公司獨立初期所需運營人員,以保持理財子公司的平穩過渡。二是建立更加市場化的人才招聘機制,面向市場招聘權益類投資、投研、風險管理、財會、法律、IT等短板領域的優質人才,加快培養一批全市場、全資產、全渠道的投研人才及風控、品牌管理、運營管理和營銷能力突出的業務骨干。三是參照基金公司、券商、信托公司等構建長期激勵、業績分成的薪酬激勵體系,提供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激勵方案,吸引行業領軍人才加盟,打造一支高素質資管人才隊伍,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呂博.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挑戰與發展[J].銀行家,2019(8):64-66.
[2]周月秋,藏波.資管2.0時代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轉型與發展[J].金融論,2019(1):3-11.
[3]曾剛.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的重點[J].銀行家,2019(5):47-50.
[4]高緒陽.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銀行業的影響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19(2):21-25.
[5]朱柯達,孟佳琪.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影響、挑戰與建議[J].浙江金融,2019(9):22-29.
[6]麥肯錫咨詢公司.新規下中國銀行業資管業務轉型之路[J].新金融,2018(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