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娣
摘 ? 要:綠色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綠色金融是發展綠色經濟進而調整產業結構、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支點,本文以海南省澄邁縣綠色金融實踐為例,調查分析了綠色金融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實際情況及存在問題,對如何提升綠色金融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綠色金融;縣域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02.007
中圖分類號:F832.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3-9031(2020)02-0046-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而綠色金融是發展綠色經濟進而調整產業結構、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支點。
海南省澄邁縣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毗鄰省會城市海口,是海南省農業大縣和工業強縣,澄邁縣生態環境良好,擁有清新的空氣和秀美的山水,先后獲得“世界長壽之鄉”“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等多項殊榮,先天具備綠色經濟發展基礎。近年來,澄邁縣政府嚴格遵循“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思路,明確“綠色經濟轉型和綠色發展方向”,圍繞“大生態”戰略,重點發展綠色經濟,迫切需要綠色金融助力。尤其位于澄邁縣老城開發區的生態軟件園作為省級工業園區,稅收占全縣總稅收近70%,構建了以電子信息、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業、石油化工及房地產為核心的產業結構,亟需綠色金融支持生態軟件園區從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流向生態環保產業,促進全社會可持續綠色發展。
一、海南省澄邁縣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一)澄邁縣綠色金融業務開展較晚,尚處于起步階段
從業務類型看,澄邁縣目前只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及綠色保險等業務均未涉及。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澄邁縣綠色信貸余額1.8億元,僅占各項貸款余額的0.96%。從貸款主體看,澄邁縣目前僅有2家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金融機構參與度低。從貸款投向看,主要投向光伏發電、環境綜合治理、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等。從澄邁縣實踐看,綠色經濟發展存在巨大融資缺口,目前綠色信貸供給遠遠低于需求,綠色信貸占全部信貸余額的比重處于下游水平。
(二)轄區各金融機構對綠色信貸持謹慎觀望態度
調查顯示,澄邁縣各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普遍不夠重視,對綠色信貸惜貸慎貸,對綠色信貸大多持消極的保底原則,只追求不被監管部門扣分或通報批評,不追求監管部門加分鼓勵,對貸款投放只要確認企業是不被環保部門列入環保污染名單的企業即可,沒有主動積極的作為來促進綠色信貸的投放,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壯大。
(三)縣域兩家金融機構綠色信貸實踐
1.支持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及污水處理等建設。一是支持綠色建筑開發建設與運行維護項目,將綠色金融融入區劃發展。澄邁縣依托老城開發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國內互聯網企業集聚的優勢,在海南生態軟件園的基礎上開發建設海南生態智慧新城,智慧新城產業發展方向以污染防治、發展節能減排為重點,A銀行向智慧新城公共綠地景觀工程發放2000萬元綠色貸款支持綠色建筑開發建設。二是通過PPP模式支持環境建設。某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作為目前國內環保先進企業之一,在垃圾和污水處理上有著豐富和成功的經驗,目前其設在老城開發區的垃圾污水處理三期項目已獲得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公司在整個經營過程中,嚴格按照環保治理標準,自籌資金累計投入8300萬元自建污水處理廠,并達到一級排放標準,每天有10萬元產值收入,年收入3500萬元。2018年,B銀行率先探索綠色信貸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與該公司建立了信貸關系,通過政府信用背書,發放綠色信貸資金5700萬元支持民生工程。
2.支持可再生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澄邁縣天然的氣候極具建設光伏產業項目的條件。海南某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選址建設光伏項目,按每月至少200度電產生的收益計算,每年收入2000萬元。A銀行于2018年6月29日向該公司發放5000萬元綠色貸款,用于15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擔保方式為應收賬款質押。另外,A銀行向另一綠色企業發放保證擔保貸款500萬元,支持企業購買太陽能板。
3.支持節能減排型綠色產業發展。該縣某椰園實業有限公司是生產椰子糖等系列椰子產品的綠色環保企業,該企業主要是為海南省品牌產品春光椰子糖代加工,企業設備及生產線均屬節能環保型綠色項目,企業經營情況良好,利潤可期。基于企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前景,澄邁縣A銀行向某椰園實業有限公司發放5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用于支持企業投資生產椰子品牌產品。
二、海南省澄邁縣發展綠色金融面臨的問題
(一)綠色信貸概念模糊,致使部分統計數據失真
1.綠色信貸概念過于寬泛。目前綠色信貸概念主要見于銀監會《關于報送綠色信貸統計表的通知》(銀監辦發〔2013〕185號)和人民銀行《關于建立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銀發〔2018〕10號)這兩個文件,其中對綠色信貸統計范圍定義為兩大部分:一是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三大戰略新興產業生產端的貸款;二是支持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的貸款,具體包括:綠色農業開發項目、綠色林業開發項目、工業節能水環保項目、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項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等。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概念過于寬泛,特別是對綠色農業項目的認定,執行中拿捏不準具體的界定范圍。
2.對綠色信貸內涵及標準的不同認知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決策及政策執行效果。由于對綠色信貸內涵及標準拿捏不準,金融機構為了避免統計報送出現錯誤,一般只將傳統定義上的節能環保項目歸屬于綠色信貸,而對綠色農業、綠色林業等開發項目,都未統計在綠色信貸科目,造成部分綠色信貸數據失真。如澄邁縣某銀行曾將一筆支持綠色蜜柚種植的貸款歸屬于綠色信貸范疇,被監管部門進行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原因是該銀行認為該企業和該項目屬于綠色企業,但監管部門認為該項目在大棚下種植和種植過程中可能使用農藥,不認為其歸屬于綠色信貸范疇。據此,銀行對綠色信貸的統計存在著“害怕踩雷區寧可少統計”的心理和情緒,對于不知該不該統計、把握不準的,一律不統計在綠色信貸科目下。另外,金融機構為保持來年任務基數平穩,人為的忽略和不去對綠色信貸數據進行重新標識,這也是致使澄邁縣綠色信貸數據部分失真和占比過低。
(二)支撐綠色金融發展的中介服務相對薄弱
目前,澄邁縣中介服務業發展不足,如評估、評級等專業中介服務發展相對滯后,制約了綠色金融發展,也限制了與項目融資相關的綠色保險和綠色擔保的開展,不可避免也影響了金融機構對其自身的發展戰略部署。截至2019年10月,澄邁縣13家保險業金融機構均未開展綠色保險業務。以某財險公司為例,其海南省分公司迄今只批準海口、三亞、儋州、瓊海、文昌5市支公司開辦綠色保險業務,澄邁支公司不在其開辦業務行列。
(三)配套激勵政策滯后制約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由于綠色環保項目通常存在投融資期限長、風險大和收益低等風險,金融機構支持相關項目建設的風險相對較高。加上縣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抵質押品有限,使得部分金融機構支持相關綠色項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需要通過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引導。但目前,澄邁縣尚未建立明確的綠色金融支持政策,綠色金融業務無法直接享受縣財政貼息、擔保、人民銀行再貸款支持等。
(四)企業環保信息缺失、不對稱
澄邁縣目前沒有縣域環保信息共享平臺,關于綠色產業、綠色項目、綠色企業的信息披露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口徑。由于很多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都屬于新興領域,對金融機構而言比較陌生,企業環保信息缺失、不對稱很可能影響其對項目真實狀況的判斷及對信貸環境風險的可控性,進而給綠色信貸決策和投放帶來了困難。
(五)金融機構參與方式和服務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金融機構觀念上不重視綠色信貸。各金融機構在執行綠色信貸政策時,因不是監管部門的硬性要求,對開展綠色信貸大多持保底思想,只要貸款企業不是污染企業或案例曝光企業,不被監管部門追責即可。二是缺乏專業的人才。澄邁縣目前綠色金融發展更多仍是停留在促進節能減排目標上,還沒有形成針對綠色信貸進行專業化、差異化管理的方法,復合型專業技術人員儲備相對不足,對專業領域的技術識別和風險評估能力也相對欠缺。
三、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明確綠色信貸的界定標準
對于在調研中發現的制度設計確實與實際操作不符的問題,縣域金融監管部門應及時向上級行反饋,爭取得到上級行的支持,進一步明確綠色信貸的界定;監管部門之間也應及時溝通,爭取進一步統一和細化綠色信貸項目的認定標準,方便金融機構實際操作,如對于支持無公害蔬菜、高效熱帶水果等綠色農業的信貸,明確和放寬準入條件,努力推動綠色信貸業務發展。
(二)強化監管職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信貸支持力度
監管部門要主動作為,加強窗口指導和政策宣講,引導轄區金融機構提升綠色金融的戰略認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綠色信貸業務拓展。一是加大對金融機構政策宣講,業務指導,促進金融機構改變理念,主動作為,積極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二是將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納入轄區金融機構業務考核內容,定期考核通報,爭取轄區大部分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務實現“零”的突破。
(三)加強與環保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落實好環保信息共享
加強與環保、安監、發改等部門的協調溝通,實現銀行系統與環保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逐步解決環保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綠色金融的可操作性,方便金融機構在貸款審核過程中查閱和參考,及時調整授信,實現信貸環境風險的可控性。
(四)建立健全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
加強與縣政府的聯系,向縣政府提議設立綠色信貸風險補償金,以緩釋銀行在綠色信貸過程中承擔的風險。可探討由保險公司加入,由政府、銀行及保險按一定比例分擔風險,銀行可以無后顧之憂積極投入,以確保綠色信貸項目推進的可持續性和可推廣性。
(特約編輯:何志強)
參考文獻:
[1]陶茜,張晗晗.把綠色金融打造成綠色發展的新引擎[N].光明日報,2016-05-29.
[2]李朋林,葉靜童.綠色金融:發展邏輯、演進路徑與中國實踐[J].西南金融,2019(10).
[3]蔡宗朝,聶鵬,劉媛媛.綠色金融體系構建的關鍵與區域差異[J].區域金融研究,2019(6).
[4]趙子平,邰昌山,馬躍宇,張艷紅,王昊.基層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北方金融,2019(10).
[5]劉文勇.綠色金融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發展[J].黑龍江金融,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