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璐?王嵐?陳慧?吳震?趙夢潔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生產發展迅猛,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與此同時,畜禽養殖污染問題也日益凸顯。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18條要求中多次提到環境問題和傳統經濟模式制約的問題。因此,設計開發一種新型的養殖體系,同時最大化地完善雞糞處理系統,并通過使用無抗生素的飼料來解決廣大養殖戶的問題,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就很有必要。本文就糞污處理和無抗養殖做相關分析與探討,以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畜牧業 雞糞污染 糞污處理 無抗養殖
一、前言
眾所周知,家禽養殖在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是我國畜牧養殖業歷史最悠久的省份之一,具有較強的養殖技術和豐富的養殖經驗。但是,養殖技術設備落后,受現代化的沖擊大,和時代逐漸脫軌,養殖戶收益低下;農戶使用抗生素的飼料,為雞的食用帶來隱患,使消費者與養殖戶產生信任危機;雞糞污染處理不當,造成多重污染,甚至易產生傳染病,使養殖受到威脅等問題普遍存在。
二、糞污處理和無抗養殖簡述
糞污合理化處理優化場區環境,糞污資源化利用為現代農業提供環境友好的肥料,實現雞糞處理無害化,生產效益化。改進生態養殖方式,建立消費者與養殖戶間的信任,緩解和改善消費者對該行業的偏見。
在進行糞污處理時,發酵雞糞水分不能超過60,水分過高會極大抑制雞糞發酵,影響發效率。輔料添加要充足,可對半添加,降低水分,增加空氣含量,提高發酵效率。合理使用發酵菌劑,水分降低到50%左右適當添加輔料,方可添加菌劑,避免高水分時添加,影響好氧菌劑效果。
無抗養殖采用無抗生素生態飼養方式,減少肉雞得病率,建立養殖戶與消費者之間的消費信任;打造更為科學系統的糞污處理體系,提升糞污附加值,從而提升養殖戶經濟效益。合作技術方在項目進展過程中可獲得工程盈利,從而推進公司發展,產銷結合的方式有利于項目推廣與可持續運營。
團隊通過整套模塊化、機械化、科學化的養殖處理機制,有效改善目標受眾所處環境,在提升附加值的同時,使養殖戶受益。通過向企業提出需求,在企業一定支持的前提下,團隊進行大部分改造,以節約項目成本,進行產品改良設計優化,使其能運用到中小型養殖戶當中。“主動預防,和諧相處”是指以有效防治為主的措施,在養殖過程中控制病原、改良養殖環境的各項理化因子,消除發病因素,使養殖生物能在無污染的近似自然的環境下健康生長。
三、傳統方式帶來的問題
目前,家禽養殖戶因養殖設備成本太高而依舊采用落后低效能設備是普遍現象,勞動和收入往往不成正比。為提高產量,肆意使用超限額、超品種的抗生素;為減少成本,肆意堆放糞污,極少再利用,資源效率利用低下,且容易污染環境,易產生對養殖極具威脅的傳染病。國家“限養令”執行力度的不斷加大,使中小型養殖戶的問題愈加亟待解決。
四、無抗養殖方式的具體應用
2018年2月,無抗養殖設備在第一家農戶安裝。新型設備在投入使用的前期,對該農戶日均2000千克的糞污進行有效處理,處理后三天加入菌劑,安全陳放后投入試驗田中。整個處理方案分為兩個過程,前期無氧發酵,后期有氧發酵,無氧發酵為有氧發酵提供大量的熱量。在發酵過程中不斷加入秸稈、水、發酵菌,確保安全還田。反復試驗后我們發現,土地鹽堿化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土壤肥沃度大大提高。
2018年9月,筆者在黑王市調研時了解到,當雞苗購回第七天時要對它們進行疫苗處理,目的是為了增強雞的免疫力,提高成活率,但是抗生素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另外,有的傳統養殖戶為增加雞的重量,會在出售前兩三天注射某些生長激素,這種激素會造成雞暴飲暴食,增長重量,以此獲得更多利益,當然,與此同時,雞的品質也會有所下降。
2017年年中,我們選取了甘草、蒲公英、艾葉、松針添加在飼料中,之后將在廣武鎮的養殖場進行實驗。實驗證明,中藥飼料可以代替抗生素,并且使雞的健康狀況更好,食品安全保障增強。
五、成果效益
(一)經濟效益方面
采用新型農業綜合體系,大幅度提高了勞動效率,有利于雞飼養的規模化、工廠化發展。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增強,獸藥、疫苗使用數量下降,生長速度大大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雞場設備化發展,節省勞動力成本,增加養殖數量,大量雞糞也可以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提高。
(二)環境效益方面
采用新型全自動化體系,解決了養殖業污染問題,不僅使雞舍沒有了以往的異味感,還保障了從事養殖業工作人員的健康。適當的音樂為雞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潛移默化地增強了禽類的抗逆性,加快了生長速度。從根本上殺滅細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雞的健康生長,同時有效減少了冬天大量煤煙的排放。
(三)社會效益方面
采用新型設備化體系,降低雞感染疾病的概率。由于生長環境的改善,抗生素利用率較以往有大幅降低,幾乎實現全面的無抗養殖,自然生長下的雞的免疫能力大大增強,雞肉更加營養、綠色。這符合廣大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從某種程度上也為養殖戶贏得了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