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沖
摘 要:文化是國家的精神信仰,也是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不竭動力,更是提升國民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面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積極傳承,進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將之融入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踐中,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文化軟實力;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8-0185-02
在當代中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心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需要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去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黨和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戰略,是要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礎,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相統合,與時俱進,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一、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使命
在歷經數千年的文化積淀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其豐富、璀璨的文化特色超越時空,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時代價值和傳承意義。第一,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賦予創新思維。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指出,“中國人民依靠勤勞、智慧、勇敢,開創了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在今天依然具有璀璨的時代光華。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思維,來重新審視優秀傳統文化,拓展廣闊的文化視野。當然,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時代、認知、社會的局限性,在學習、研究、應用優秀傳統文化時,我們要因地制宜、因時而變、推陳出新,而非照搬照抄照用,要辯證地看待優秀傳統文化,保持其時代特色。第二,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變通古今之用。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沿著“通古今之變”的發展思路,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取得更大發展。連綿不斷的歷史文化,鑄就了博大而精深的中華文明。要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站在時代的新高度,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感召力。第三,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批判地繼承其文化要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需要用科學的、民主的思想,去提煉優秀的文化因子,將之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將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精神標識與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相融合,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第四,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強調其傳承價值。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堅守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為忠實的繼承者和發揚者,要充分肯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里,那些蘊藏著民族精神的優秀文化審美、價值理念都成為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汩汩源泉。立足當代,重視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更是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的關鍵點。要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夯實人民的思想基礎,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第一,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文化自覺、自信的精神基礎。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深藏著民族的文化精神。黨中央對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在國家治理中,更是引經據典來提升國家文化境界。了解、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感,提高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心。第二,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國的堅實力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愛國主義是核心精神之一。弘揚愛國主義,打造中華民族凝聚力,就必須要堅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愛國不需要理由,祖祖輩輩生于斯長于斯的中國人自然而然地帶著對祖國山河的深深依戀,更表現為對家鄉、對父老的綿柔情誼。第三,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民族道德修養的觀念基礎。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內涵是豐富的,思想是飽滿的。如“仁愛”、“謙卑”、“民本”、“和諧”等思想,既融合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流淌于社會的方方面面。每個人都要對自身行為做到自省、反思是否符合道德規范。第四,優秀傳統文化是打造中國夢的動力之源。傳統文化里的堅守誠信、崇尚和合、追求大同等等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本質一致性。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實現中國夢、筑造中國精神的動力源泉。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第五,優秀傳統文化是塑造中國國際形象的根和魂。以“和”為貴,將之延伸到世界和平。中國人民珍惜和平,更愿意向全世界傳播和平思想。從優秀傳統文化里來展現中國是愛好和平的,提升中國在世界的光彩形象。
三、以“兩創”為指導,全面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所謂“兩創”,主要包含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兩個方面。前者是基于時代需要,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進行傳承,挖掘和轉化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后者在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以豐富、發展、完善為視角,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總體來看,“兩創”的融合為我們確立了正確的傳統文化學習態度,對于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部分,要進行傳承和發。同時,立足當代文化,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兩者的互融互通互補、互促。
(一)以正確理念為導向,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再生活力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確立正確的理念導向。市場經濟是時代背景,文化的多元性是時代特色。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要秉承開發、利用、傳承、發展指導方針,兼具文化的多元性、大眾化,特別是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要將之推向社會大眾,讓市場認可,讓群眾接受。全球化是當前時代特征,多元文化的并存是客觀事實。當代的中國,在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承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逐步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從優秀傳統文化里汲取豐富的營養,增強民族文化自覺與自信,吸收和借鑒多元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面向廣大群眾,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現,來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我們要在開發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了解和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只有將優秀傳統文化對接于大眾文化,才能讓傳統文化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二)兼顧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實現傳承與發展并重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梳理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以新的面貌來展現出來。優秀傳統文化與今天的社會生活還存在一定距離,還有些不適應性。要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以更為多樣的形式來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形式上,優秀傳統文化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要在自身內在理念基礎上,變換方式,來傳播其應有的精神旨趣。比如,將文化與科技形結合,積極拓展新媒體傳播渠道,以微博、微信等新技術平臺,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特色。在內容創新上,要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標準,以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為指導,創造性地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國家寶藏》等文創電視節目的開播,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內容與形式的綜合性包裝,發揮紀錄片、綜藝兩種創作手法的傳播優勢,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多樣化傳播形式為載體,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文物、感受文化。同樣,在多媒體技術下,各類舞臺化、藏館式展出方式,讓更多的群眾全方位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例如,各類博物館、文博園等開放,以活化文化為主題的各類傳統文化活動的組織,提升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感染力。
(三)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渠道,增進人民群眾文化自信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追求物質生活的富裕,更要將精神文化的富足融入其中。缺失精神信念的追求,必然導致個人價值觀的偏失,表現在行為上即為庸俗化。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精神文化信念與思想,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更要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全面傳播。長期以來,優秀傳統文化留存于圖書館豐富的藏書中,但這些優秀文化無法走進社會大眾,更難以獲得有效傳承。因此,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櫥窗,讓更多的群眾去認識、去解讀、去感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激發廣大群眾的文化向心力。近年來,借助于影視平臺,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包裝后,直接面向廣大群眾。如《中國詩詞大會》就是典型代表。詩詞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既具有功能性需求,又具備文藝性價值,要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進行交融和傳播,讓廣大群眾關注并學習,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廣大群眾在面對優秀傳統文化時要擺正學習心態,要以包容的心去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修養,去感知優秀傳統文化營造的人文氣息氛圍,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向大眾生活。
結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豐富的精神瑰寶,蘊藏著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以其深刻的智慧、理念、氣度、神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文化根基。學習、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應該積極參與、以身踐行。優秀傳統文化拓展了我們的思想視野,如重德、尚和思想,更是人類智慧、德性的凝煉體現。“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勤勞、儉約的傳統美德,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抗爭精神等等,作為優秀文化遺產,更昭示了熠熠生輝的時代價值。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上講,必須全面挖掘、整合、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將之作為規范社會成員、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精神指導方略,真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 郭建寧.優秀傳統文化為治國理政提供豐厚滋養——學習習近平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2):11-14.
[2]? 張紹能.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輝煌[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1):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