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龍
摘 要 貸款擔保所承擔的風險是不可測、不可識別的,而在實際工作中,農業發展銀行依賴以往經驗無法針對現階段經濟形勢與銀行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嚴重影響到了其長遠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農業發展銀行需要對貸款擔保風險進行分析與加工,以概率計算的方式預測貸款擔保風險程度。在任何一項經濟交易中,只有信息對稱,才能有效規避貸款風險,因而需要通過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擔保風險。
關鍵詞 農業發展銀行 貸款擔保風險 控制措施
貸款擔保是農業發展銀行日常業務中的重要一環,但其在實踐中存在較高風險。因此,農業發展銀行要從多方擔保因素出發,降低因保險時效而造成信貸資產損失的概率。由于我國銀行業貸款規模受經濟發展多方因素影響,不斷提高的信貸資產質量也提升了信貸風險,因而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從風險控制角度出發,加強貸款擔保審查,以采取有效措施將貸款工作落到實處。
一、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擔保風險分析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我國貸款總量也在不斷增加。而現階段銀行與企業的不良貸款問題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構性需求。其根本原因來源于銀行貸款擔保環節,其是國家政策性業務,通過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開展相關工作,從而推動其管理模式的相互配合?,F階段農業發展銀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良好的信貸管理架構
我國信貸管理組織架構較西方發達國家而言較為單一,各項審批制度一體化嚴重影響農業發展銀行調查與審查環節的公平性與公正性,非專業化運作主要體現在銀行財務人員互相兼職、混崗,沒有實現分工協作的目的,而缺乏權限制約的貸款業務運作,無法保證信貸擔保工作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加大了銀行貸款風險。
(二)缺乏風險管理鏈條
時代的發展推動信貸規則的不斷更迭,農業發展銀行為加強自身風險管理工作,控制風險管理鏈條過度約束貸款擔保操作原則,是造成自身降低對市場風險辨別能力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完善的信貸授權管理體系
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擔保工作缺乏規范性與集中性,在貸款擔保工作中,因缺乏明確授權,使其在風險發生后難以確定責任。部分農業發展銀行在授權過程中責任過于分散,層層轉授權的行為屢見不鮮,而這也造成后續審查工作無法明確劃分責任,貸款經營質量低下。
二、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擔保控制措施
(一)健全授信授權制度
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銀行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其將健全授信授權制度與建立完善的現代農業發展銀行風險管理制度作為首要任務。其將企業作為信貸主體,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完善貸款擔保體系,以市場發展現狀為基礎,建立符合我國社會經濟情況的風險防控機制,并以明確的規章制度制定貸款制度,為自身角色定位奠定良好的基礎。[1]因此,農業發展銀行在日常經濟工作中需要轉變原有思想,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戰略發展核心理念,通過法人治理結構的方式,合理劃分決策權與職權責任。設立獨立貸款風險管理部門需要農業發展銀行各級部門的全力合作,共同協調實現貸款信息的時效性與準確性。設立獨立貸款擔保風險管理部門的目的在于適當分離風險管理責任與決策權,從而充分發揮貸款風險管理的特性。
現階段風險管理是農業發展銀行建立風險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嚴格審核貸款擔保,以有跡可循的授信授權制度擔保每筆貸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20世紀初已經落實授權分級制度,規定相關授權管理工作,限定授權管理范圍并對其進行合理監督,保證執行情況的可操作性。因此,在農業發展銀行風險管理工作中,信貸擔保是主要內容,風險管理部門與貸款業務部門構建的基礎是通過對貸款授信工作整體環節的合理掌握,拓展與規劃銀行授信業務,并以專項部門進行操作,避免因內容過于分散而浪費精力,降低信貸風險。在實際工作中,農業發展銀行應當確切調查所貸款企業現階段的經營環境,以市場變化為前提,通過對其信用、市場評估、項目決策的綜合考慮,結合銀行授信授權制度,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以確定其發放貸款額度。只有積極拓展與扶持對市場發展有力的企業,健全授信授權制度,才能夠推動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與創新性項目,進而提升自身的貸款收益。
(二)完善貸款信用擔保體系
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業務中以“三查”審批制度為主要內容,內部管理控制中以加強風險預測為關鍵對其進行監督。銀行在向企業貸款時以調查、審查、檢查3個環節為主,通過合理的調查方式,掌握企業現階段的具體情況,避免后續審批程序受到阻礙,同時保證貸款環節與貸后環節信息的準確性與真實性。[2]農業發展銀行在貸款業務審批、審查過程中不能忽視各項環節,避免因貸款風險造成任何損失。銀行提前對貸款單位開展調查工作時,以信用調查為主,確切了解貸款單位的貸款實際用途與現階段的經營情況,從而有效評估貸款風險??梢姡挥姓莆召J款單位現階段的資料,通過決策內容評估未來一段時間內其項目的發展潛力與經濟利益才能夠優先規避風險。除此之外,還應當調查貸款單位的貸款額度及相關手續,詳細分析其用途及原因,在貸款協議中進行詳細描述,精確審核合同的各項條例,保證其能夠以正確的評價方式獲得完整信息,有效降低銀行貸款風險。落實貸款審查工作,加強對貸時審查環節的合理控制,通過定期調查企業經營狀況的方式控制企業貸款用途降低貸款擔保風險。將評價貸款業務審批制度作為審查工作的延續是農業發展銀行風險內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內容,以貸款監督責任制與授權授信機制為前提,通過全方位的流程審批,保障貸款的安全性。加大授權審批力度,通過對企業評估的正確分析,評判貸款單位信用等級,以合理判定其擔保物價值,并以嚴格的貸款流程執行合同內容,避免貸款擔保一體化,進而實現最佳的風險控制效果。
(三)重點關注風險預警環節
農業發展銀行以健全貸款擔保信用體系為前提,重視風險預警工作,加大信用監管力度,通過有效的方式優化與完善現階段信用擔保體系,并以全方位信用擔保監管實現內外工作的統籌結合。我國現階段銀行在貸款擔保事宜中各自為政,主要原因是缺乏統一且標準的信用評級。[3]因此,農業發展銀行在建立信用制度時應當以透明化、實效化為前提,通過構建信用黑名單,對缺乏信用體系的企業單位作出批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進一步營造誠信的市場環境。同時,農業發展銀行為健全貸款擔保信用體系,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對銀行內部貸款部門的管理力度。作為我國信用體系的核心部門,良好的擔保信用體系與有效的內部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因而只有創設良好的信用擔保環境,才能充分發揮貸款擔保信用體系的有效價值。此外,農業發展銀行應當重視內部管控,避免貸款擔保管理工作單打獨斗,要以共同協作、統籌規劃的方式優化貸款擔保的各項內容,實現公共資源共享,保證其信用評級的有效性與準確性。重點關注風險預警環節,重視貸款單位還款開元,對風險鏈條進行嚴格把控,提升農業發展銀行及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審批能力與調查能力,進一步加大對風險預警環節的管理力度,嚴格防止風險貸款擔保鏈條擴散,以實現農業發展銀行的長遠發展和不斷進步。
三、結語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后,農業發展銀行越發重視金融服務與建立貸款擔保機制問題,以健全的貸款擔保機制對銀行內部進行管理,以創新思維引進多元化運用機制,全面實現風險防控。因此,為充實銀行現有資產,應轉變原有資源運作方式,以募集方式充實貸款資金,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創設融資渠道,降低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擔保風險,提升資金管控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閆煥民,王浩宇.審計功能、產權歧視與銀行貸款擔保[J].財經論叢,2019(03):72-82.
[2] 牛飛.商業銀行貸款擔保法律問題[J].財經界(學術版),2018(14):48.
[3] 張櫻.高管社會資本對銀行貸款契約的影響——基于社會資本微觀層面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07):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