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振明
【摘 要】聲樂藝術,是用人聲演唱的帶有語言的音樂,是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音樂領域中最能直接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歌唱者盡善盡美的聲音來表達和塑造詞、曲作者所創造的特定的藝術形象。我們對聲樂演唱藝術的特征進行了研究與分析,主要將其概括為三個方面。
【關鍵詞】聲樂演唱;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076-01
聲樂藝術以它綜合的藝術特征,構筑了一個形象生動而鮮明、情感豐富而細致的表現形式,綜合的理論體系和多元的創造性,使其作為本體存在的形式和內容,更顯得內涵豐富而廣闊、情感深遠而富于變化。
一、藝術性與科學性并存
我們都知道,聲樂語言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聲樂作品中的歌詞;二是聲樂作品中的旋律音調;三是歌者在對詞曲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和創作,然后用歌聲將其表達出來。
我們都知道,歌詞與音樂相結合從而形成了我們所演唱的聲樂作品,歌詞是由漢字構成的,而漢字是由不同的聲母與韻母,以及聲調的高低變化構成的,關于聲調,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語言歌唱性的一個重要標志。特別是風格比較鮮明的民歌,可以將其視為民族語言或地方語言的延伸,只是民歌被賦予了民族語言音調、地方語言音調以藝術夸張性、音樂性而已。由此可見,聲樂演唱藝術既是語言化的音樂,又是音樂化的語言。
聲樂演唱藝術的主要特征是音樂與語言的結合。其實,聲樂還是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與其他音樂表演藝術形式相比,聲樂富有文學性;二是與語言藝術形式相比,聲樂富有音樂性。
有人說“歌唱藝術,有一定之妙而無一定之規。”因為歌唱發聲器官大多是藏于體內的,且這些器官大多不太敏感,因而建立“歌唱性器官”的難度極大。歌唱訓練只能在人腦的支配下,通過調節體外器官的生理功能,獲得某種符合聲音發展規律的“生理感覺”后,間接控制體內發聲器官,達到改善歌聲質量的目的。所以,歌唱應是身心相互作用的結果。
顯而易見,只有建立起正確的歌唱感覺,才能發出理想的歌聲,這主要是因為歌唱不同于樂器演奏,不具有可視性與直感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演唱者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語言習慣以及發音器官構造,這些都會導致人們對同一件事物的心理感受產生偏差。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歌唱技巧的形成并沒有固定的模式。雖然如此,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承認,即作為藝術化的歌聲也是具有規律性的。這一點可以在聲樂教學實踐活動中得到印證。
二、氣韻生動與神形兼備的特征
(一)氣韻生動
提到“氣韻”,我們不得不提其起源。從廣義上來講,“氣韻”就是文藝作品的形象表現,具有豐厚的神氣與濃郁的韻味。而“神氣”,就是精神與氣質,正如劉大魁在《論文偶記》中指出的那樣:“神者氣之主,氣者神之用,神只是氣之精處。”聲樂演唱中要求氣韻貫通、神情畢肖,才能使演唱的作品散發出藝術魅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神氣”也是豐富情感的生動體現。歌唱的聲音造型也就在審美要求上,首先要有豐富的情感內涵,也就是傳統聲樂表演藝術中要求做到聲情并茂,它髙度概括了“義一情一氣一字一腔”的聲腔造型規律。
從其概念上我們能夠看出,“韻味”既有“韻”的獨特審美品格,又含“味”的特定審美體驗。濃郁的韻味,顯示了聲樂表演藝術多方位的音響效果,聲音婉轉動聽。這就對演唱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氣沉丹田、以氣托腔、底氣充足、氣息貫通、高低上下變化和諧等。
總而言之,為了創造出聲腔美,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聲樂演唱者務必要發揮二度創作的才能,盡可能地達到氣韻生動的聲腔造型效果。
(二)神形兼備
我們都知道,形體動作對于創造生動舞臺形象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手段。而聲樂演唱藝術也是離不開形體動作的,這主要是因為它要通過形體動作來輔助或烘托聲音、情感的藝術創造。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聲樂表演藝術中,形體動作是傳情達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從字面上我們就能看出,形體與動作是形體動作的組成部分。形體包括體型與體態兩個方面。除了戲劇演員在體型上可以有特殊表現外,作為聲樂獨唱的表演者,體型的優美自然能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對表演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
而體態是根據不同體裁形式與具體內容、情節變化的要求來變化形體動作的,在以內在心理情感為動力的形體造型中,從而創造出神形兼備的形體動作形象。
所謂“神形兼備”中的“形”,是指外在的形象、體態;“神”是指內在的精神與心靈。所以,對于聲樂表演來說,既要有形似的外觀體現,又要含有神似的本質刻畫。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表達聲樂作品,給觀眾帶來最美好的感受。
三、結語
總之,聲樂演唱作為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在情感表達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演唱者除了具有較高的演唱技巧外還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作品的二度創作。
參考文獻:
[1]譚校林.聲樂藝術實踐中的幾個問題[J].藝海,2007(05).
[2]梁勁.淺談如何明確和處理聲樂心理與聲樂藝術活動的關系[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11).
[3]尚欣華.淺談聲樂表演中的二次創作[J].黃河之聲,2019(13).
[4]于艦.淺談聲樂藝術的美學原理[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