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士華墓志》錄文輯校考辨

2020-04-10 11:04:02譚橋何山
現代語文 2020年1期

譚橋 何山

摘? 要:唐代碑刻文字眾體兼具,訛俗滿目,給文字釋讀帶來很大困難。唐《□士華墓志》兼雜篆、隸、楷多種字體,個別文字形變怪異,加之各家所據拓片完整和清晰程度不一,其錄文質量參差不齊,文字缺誤問題較嚴重。依據精善拓本,輯合校勘并補正已有錄文中的文字缺誤凡16例。提高碑刻文字釋讀準確度的方法大致有五:注意利用不同版本的拓片;注意區分同形字;注意利用碑志文字訛混通例;注意考證人物典制;注意利用碑志行文體例。

關鍵詞:《□士華墓志》;校讀;俗字考辨;碑刻文獻整理

1928年6月7日,唐《□士華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鄭凹村,后收藏于千唐志齋。北京圖書館、周紹良先生等收藏有該墓志的拓片。《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1](第11冊,P32)(以下簡稱《北圖匯編》)、《唐代墓志銘匯編附考》[2](第1冊,P135)(以下簡稱《附考》)、《隋唐五代墓志匯編·洛陽》[3](第2冊,P19)、《千唐志齋藏志》[4](第1冊,P13)(以下簡稱《千唐》)、《中國書法》[5]、《千唐志齋》[6](P79)(以下簡稱《志齋》)、《唐代石刻篆文》[7](P163)(以下簡稱《篆文》)等均著錄此

志拓片,以《北圖匯編》、《中國書法》所收拓片較為完整和清晰。《志齋》、《篆文》、《全唐文補遺》[8](第1輯,P473)(以下簡稱《補遺》)、《附考》、《唐代墓志匯編》[9](P21-P22)(以下簡稱《匯編》)等著錄有墓志釋文。因志蓋佚失,志文無首題,銘文內容未提示墓主族姓,故各書所錄志銘皆缺志主姓氏,其簡稱題名多作“□禕墓志”,如《補遺》、《附考》以諱為名,符合墓志題名的通常之例。但《篆文》題名作“禕墓志”,《志齋》題名作“禕士華墓志”,兩者徑直省去姓氏,后者又拼合諱號、字號為名,則未妥。本文以志主字號為名,將墓志題名作“□士華墓志”。

唐代碑刻文字眾體兼具,訛俗滿目。該志則兼雜篆、隸、楷等多種字體,風格別致,形體怪異,為唐代墓志所罕見,亦為古代碑志所少見,因而甚難準確釋讀。各家所據拓片完整和清晰程度不一,故其錄文質量參差不齊,文字缺誤問題較為嚴重,很不便于該材料的科學利用。本文以《北圖匯編》等精善拓本為依據,綜合校勘并補正已有錄文中的文字缺誤。既可盡量還原志文原貌,旨在為文史等相關研究提供支撐,又可為后續碑刻文獻整理、漢語俗字研究、漢字發展史研究等提供參考和借鑒。

下面將酌引墓志原文,分條校理各家文字缺誤及句讀疏誤,并結合墓志義例進行綜合分析。部分俗字直接從拓片截取,以保持字形原貌,便于比較。

1.玄光布正,纂應帝圖。

按:(1)“布”下一字,拓本清晰作,乃“正”之古文寫法。《附考》未釋,蓋因其所收拓本此字較為模糊所致。“正”通“政”。《詩經·小雅·正月》:“今茲之正,胡然厲矣!”朱熹《詩集傳》:“正,政也。”歐陽氏曰:“正、政,古用字多通。”《經義述聞》引《谷梁傳》:“僖十九年傳:出惡正也。”王引之按:“正,即政之借字也。”故“布正”即“布政”,乃施政之意。北魏《乞伏寶墓志》:“褰帷廣眺,肅厲之聲已彰;布政期月,仁明之謠復起。”[10](第7冊,P50)東魏《張滿墓志》:“君褰帷陳禮,下車布政,放囚赴期,逃吏伏罪。”[10](第7冊,P190)北齊《趙征興墓志》:“君下車凌威,建旟布政。遒豪向風,莫不草偃。”[10](第9冊,P227)是其例證。

(2)“應”前之字拓本作,《志齋》錄文作“慕”,明顯誤判下部構件“糸”為“心”。再看上部構件,原刻字形雖作“艸”,但根據寫本文字構件“艸”“?”訛混之通例,此處前者應為后者之俗體,故該字乃“纂”無疑。《志齋》因形近而誤。

(3)“圖”前之字拓本作,《附考》拓本此字僅下部基本可識,上部較模糊,著者疑其為“帝”字,遂加框示之,而《北圖匯編》該字清晰,可解《附考》之疑。“帝圖”指帝王大業。北齊《徐徹墓志》:“金壇玉悵,不□友朋,六奇三略,自知心府,翼贊帝圖,弼諧霸業。”[10](第9冊,P36)北齊《云榮墓志》:“昔櫛風沐雨,大業稟于帝圖;疏河導源,嘆嗟仲尼之難。”[10](第10冊,P36)《全唐文新編》:“屬以帝圖伊始,務靜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諸遐邇。”[11](P220)乃其用例。志文“玄光布正,纂應帝圖”旨在說明志主于施政方面天賦異稟,其治理才能可佐帝王大業。

2.齊金紫光祿大夫,隋州刺史之孫也。

按:“金”下一字拓本作,乃“紫”字,下部構件“糸”可與上文之“糸”比勘,其隸古定特征明顯。《志齋》未釋,或因所收拓本該字下部微泐而致,或因字形隸古異寫,著者不識而缺。金紫光祿大夫,官名,指光祿大夫加金印紫綬者,自魏至元皆設此官。北魏《寇治墓志》:“使持節、鎮南將軍、都督三荊諸軍事、金紫光祿大夫、行臺尚書。” [10](第6冊,P65)北魏《王翊墓志》:“乃除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國子祭酒,常侍如故。”[10](第6冊,P258)皆其例。

3.父周蕩寇將軍、清河縣令。

按:“周”下二字拓本作。先看,該字左邊殘存少許點畫,細核拓本,此當是“水”之古文寫法。《說文解字·水部》“水”作,只不過之構件“水”中間被斷開而已。右上部構件依其輪廓應是“昜”。《說文解字·勿部》:“昜,開也。從日一勿。”原刻字形“一”與“勿”筆畫共用而難以分辨。字形右下為“皿”之變體。《說文解字·皿部》“皿”作,拓本字形其中間筆畫被拉長,或為增強裝飾性。這些構件所組成的字應是“盪”。再看,字形清晰,其上為“穴”,其下當為“元”“攴”之組合變體。因碑志文字“穴”與“宀”訛混不別。如東魏《武定二年邑主造像頌》“究”作,隋《易州易縣固安陵云鄉民造象》“突”作,唐《北岳府君碑》“窺”作,故待考字應為“寇”。

“盪寇”簡體作“蕩寇”。《志齋》所收拓本兩字較模糊,加之字形怪異,因而未釋。蕩寇將軍,官名,東漢末置,為雜號將軍。《后漢書·孝靈帝紀》:“張溫破北宮伯玉于美陽,因遣蕩寇將軍周慎追擊之,圍榆中。”[12](P232)其后,魏、蜀皆置。《三國志·魏書·郭淮傳》:“淵遇害,軍中擾擾,淮收散卒,推蕩寇將軍張郃為軍主,諸營乃定。”[13](P675)晉、南朝梁、陳及北魏、北周皆沿置,隋初為散號將軍,至煬帝廢。《志齋》缺文可補。

4.任博陵縣主簿、茌平縣令。

按:“平”前之字拓本作,上部和左下部分別為構件“艸”、“亻”的隸古定寫法。碑志文“士”與“土”常相訛混。如“士”,東漢《韓敕碑》作,東漢《三老諱字忌日記》作,東漢《劉熊碑》作。綜合分析,待考字實為“茌”。《篆文》將該字錄作“莊”,字形明顯不符;同時,遍查古籍,未見“莊平”用作地名之例,《篆文》釋文誤。茬平,古縣名,秦置,東漢改名為荏平縣,屬濟北國,治所在今山東茌平縣西南。三國魏屬平原國。《中國書名釋義大辭典》:“茌平,因其境之東北有茌山,土脈赤色隆起,橫亙五百余步,漢于山下置縣,取名茌平。”[14](P593)北魏徙治鼓城,隋大業初屬清河郡,唐初屬博州。清代王士禛著有《茌平懷古》詩,可為旁證。

5.惟稟世性零,無過弘亮。德高階卑,達遇未沾。

按:(1)“惟”下一字拓本作,其下部清晰作“禾”,整字實為“稟”,簡化作“稟”。《志齋》錄作“亶”,誤判下部構件。再分析字義和句意。《說文解字·?部》:“亶,多谷也。從?旦聲。”本義是倉廩谷物多,“亶世性零”表意不通,故不取。《說文解字·?部》:“稟,賜谷也。從?從禾。”古指官府賜人以谷,后引申指賦予、承受。“稟世”是言志主秉承世間精華。無論字形還是文意,該字都應釋作“稟”。

(2)復核拓片,“弘”下一字作,《附考》轉錄作,轉寫失真,實際上未明其到底應為何字;《志齋》未釋,蓋為不識。根據碑刻文字書寫變異規律,待考字上部當為“亠”之變體,即點畫改變筆形作橫;下部當為構形元素的組合變體,即“兒”被嵌入“冂”內。故待考字應是“亮”字。“弘亮”謂洪亮,響亮,碑文用以形容人本質好、氣質佳。如東漢《熊君碑》:“故桂陽陰山豫章□長重安侯相杜暉字慈明,體質弘亮,敦仁好道。”[15](P17)明《歐陽母于氏孺人墓志》:“我歐陽以門第望于世,伯父雖不及見其祖員外公之清修弘亮,然是時之封君耕云,公尚康寧無恙,父時睿公力以繼述為事。”[16](P321)皆其例。

(3)“德”下一字《志齋》釋為“鬲”,但“德鬲”表義不諧,釋讀者誤辨。細核拓片,該字本作,應是“高”之異體,與上述“亮”的形變情況類似。“階”下一字拓本作,與《說文解字·廣部》所收之“”構形相同,應為“庳”字,前者乃后者的隸定字,只不過其右下構件還帶有描寫性隸定特征。《志齋》未釋,可補。

6.荴蔬之葉,引翠長柯;郁密之花,抽輝萼上。

按:(1)“荴”下一字,拓本作,其左上角有道泐痕,但并不影響整字辨識,可將其轉寫作“”,即“蔬”之換聲異體字。《志齋》缺錄,可補。“荴蔬”本作“扶疏”,枝葉繁茂分披貌。“蔬”為“疏”的后起分化字。《周禮·天官·大宰》:“八曰臣妾,聚斂疏材。”鄭玄注:“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17](P47)孫詒讓正義:“疏,俗作蔬。”故“扶疏”可作“扶蔬”,志文中“荴”當是受“蔬”之影響,增加形旁類化而成。“荴蔬”,碑志文常見其用例。東魏《李仲琁修孔廟碑》:“瑤光及彩,赫弈于上齡,若水嘉祥,荴蔬于季葉。”[10](第7冊,P298)西魏《辛萇墓志》:“玄山北極,長源并注,綿葉荴蔬,世載冠冕,蓋傳之史牒,其來尚矣。”[18](P21)北齊《張起墓志》:“土壤荴蔬,曾口郁爾獨春;德液生民,優握于是流演。”[10](第9冊,P239)

(2)“翠”前一字拓本作,《篆文》錄作“以”,明顯誤辨左邊構件,且“以翠長柯”文意費解。待考字左邊實為“弓”,整字應是“引”的傳抄古文寫法,與“”“”等傳抄古文字形構形類似。志文“荴蔬之葉,引翠長柯”意在描述枝葉繁茂之狀。無論是字形還是文意,“引”都與之相合。《篆文》誤釋,可正之。

7.乃秋風將扇,悴綠[葉]于樤間;結霧既登,摧紅花于枝上。

按:此段志文,各家文字釋讀、斷句標點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乃至錯誤,分析如下:

(1)文字釋讀。第一個“于”字下面之字拓本作,可轉寫作“”,《補遺》、《篆文》、《匯編》、《附考》皆錄作“”,摹寫特征明顯。然原字中間構件為“彳”,四書錄文皆轉寫失真。碑刻文字“彳”“亻”相混已成通例,構件“余”“條”形近,容易訛混,故“”當為“樤”的訛變異體字。“樤”同“條”。《說文解字·木部》:“條,小枝也。”北魏《孫秋生等造像記》之“”,北魏《魏靈藏薛法紹等造像記》之“”,北魏《李璧墓志》之“”等,皆為“條”的異寫形式,它們與待考字構形特征近似,可佐證“”乃“樤”字。志文“樤間”與“枝上”對舉,皆言樹枝,文意和諧。《補遺》等蓋因不識而摹錄原字形,將問題留給了后續研究者。我們可根據該字的實際構形特征、漢字俗變規律,并結合文意考辨出其所對應的通行正字。

此外,《志齋》缺錄“悴”字,“于”下衍“探”字,“樤”下作“閑”字,與墓志原文有較大出入,導致句意不通。

(2)斷句標點。《附考》疑“綠”下漏刻一字,于是錄文作“乃秋風將扇,悴綠○于間;結霧既登,摧紅花于枝上”。根據行文邏輯和文意表達,著者所疑甚是。聯系上下文判斷,原刻“綠”下當脫“葉”字,綠葉與紅花相對為文,句式搭配工整,句意完整通暢。其余各家概因未明于此,加之錄文本身或有文字衍、缺、誤等現象,導致文意不諧、文句失對。如《補遺》將該段志文斷作“乃秋風將,扇悴綠于間;結霧既登,摧紅花于枝上”。文句明顯失卻對仗。《志齋》斷作“乃秋風將扇,□綠于探樤閑;結霧既登,摧紅花于枝上”。因缺文、衍文而造成文意不諧。《匯編》斷作“乃秋風將扇,悴綠于間;結霧既登,摧紅花于枝上”,因脫文而造成文句失對。

8.五年歲次辛卯二月辛卯朔十六日丙午,乃歲合時通,卜居吉地,于此洛邑,殉窆九壤,玄石勒〇。

按:核之各家錄文,字形無異,唯斷句有所不同。《志齋》作:“五年歲次辛卯二月辛卯朔十六日丙午乃歲合時通,卜居吉地于此,洛邑殉窆,九壤玄石。”句子多處被點破,其錄文止于“九壤玄石”,未錄銘文,全篇志文不完整。《補遺》作:“五年歲次辛卯二月辛卯朔十六日丙午,乃歲合時通,卜居吉地。于此洛邑,殉窆九壤。玄石勒〇。”《附考》作:“五年歲次辛卯二月辛卯朔十六日丙午、乃歲合時通,卜居吉地,于此洛邑,殉窆九壤,玄石勒〇。”《匯編》作:“五年歲次辛卯二月辛卯朔,十六日丙午,乃歲合時通,卜居吉地,于此洛邑,殉窆九壤,玄石勒。”與《補遺》等其他各書釋文相比,《志齋》此段錄文問題最大。

據墓志行文后半段四言為句推之,原石“勒”下當漏刻一字,按碑銘文例,脫文當為“銘”字,即“玄石勒銘”,猶言“勒銘于玄石”。《匯編》未施脫字標示符號,不妥。

9.仁倫挺拔,雅亮超奇。

按:“超”前一字拓本作,即“亮”字,見上文相關論述。《篆文》誤作“高”,《附考》依然摹錄。“拔”后一字拓片作,《補遺》、《匯編》釋為“疋”,《篆文》、《附考》則作“足”。雖“疋”“足”與待考字形體有相似之處,但其詞義于句意難通,恐誤。結合字形和文意考析,待考字應是“雅”之古文,《六朝石刻俗字考釋八則》[19]一文有詳細梳理,可參看,此不贅述。“雅亮”與“仁倫”對舉,此處謂君子氣度宏大,贊美其品德高尚。北魏《元詮墓志》:“玄猷岳峻,雅量川淳。”[10](第4冊,P213)唐《王訓墓志》:“公文備四教,學通六藝,博聞雅量,厚德高明。”[11](P1162)唐《郭通墓志》:“大父逵,齊本州州都,操行克張,超前絕后,循循雅量,鄉邑擅其清肅。”[8](P292)可為旁證。

10.九泉長瘞,永謝人師。

按:“師”前一字,拓本作,《附考》錄為“乃”,雖字形似之,但“乃師”意為“你的老師”,于文意不通,非是。此字乃“人”的隸古定寫法,明顯帶有小篆“(人)”的構形特征。“人師”指德行學問等方面可作表率的人,多見于傳世文獻,碑刻文獻亦見。如北齊《暴誕墓志》:“德乃人師,行成世范。”[10](第9冊,P329)唐《玄秘塔碑》:“修禪秉律,分作人師五十。其徒皆為達者。”[11](P8667)唐《蕭貞亮墓志》:“蔚彼君子,挺質人師。”[11](P14879)

11.大運侵催,去留纏疊。

按:“大運”后的兩字拓本作,乃“侵催”二字。《附考》因所收拓本文字模糊而未釋。原刻此二字并排刻于“運”字之下,并與“運”共處一個字格,當因漏刻后被及時發現,遂補刻于臨近空處所致。志文“侵催”當指國家開始遭受侵害之意。

12.望侯程祥,埏門奄辟。

按:“望”下一字拓本作,《補遺》、《附考》、《匯編》錄作“候”,“望候”乃探望問候之意,屬動詞連用,明顯與“埏門”不相對仗。“埏門”指墓門,如《隋書·禮儀志三》:“梁天監元年,齊臨川獻王所生妾謝墓被發,不至埏門。”[20](P153)故“望□”也當是名詞性短語,“候”字于此行文不協。碑刻“侯”常變異作“”。如:隋《曹海凝墓志》之“”,唐《程君墓志》之“”。則待考字當為“侯”。

從文意看,“程祥”謂呈現祥瑞,其前所接事物一般表吉祥意,如“龍鳳呈祥”之“龍鳳”,“壯錦呈祥”之“壯錦”。“望侯”指德高望重的侯王,地位尊貴,此處乃是撰文人對志主的溢美之詞,文從字順,行文和諧。故上述“”應為“侯”字。

總的來看,石刻文字從一個方面真實反映了當時文字的產生、發展和使用面貌。因時代久遠,古代碑石易于風化剝泐,其拓片歷經輾轉收藏,容易散佚、損毀,加之各時代碑刻文字異體繁多,書體兼雜,因此,準確釋讀碑刻文字,絕非易事。我們要善于總結碑志文獻整理過程中的相關經驗,盡可能將字形、文意、文字書寫與變異規律等結合起來綜合考察,同時盡可能目驗原刻,比勘不同版本的拓片,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碑刻文獻釋讀、整理的質量。本文從唐《□士華墓志》錄文整理過程中總結出幾條關于提高文字辨識準確度的方法,旨在為后續碑文釋讀工作提供參考。

第一,注意利用不同版本的拓片。同一碑志往往有不同拓本,其質量參差不齊,釋讀者需將收集的拓本進行對比,詳加辨別,選取精善本作為釋讀依據。《北圖匯編》、《附考》、《隋唐五代墓志匯編·洛陽》、《千唐》、《中國書法》等均著錄有《□士華墓志》拓片,以《北圖匯編》、《中國書法》所收拓片較為完整和清晰,如“侵”“催”二字,《附考》作,實難辨認,然查《北圖匯編》作,字形則清晰易識。因此,在釋讀時可選《北圖匯編》或《中國書法》所收精善本作底本。

第二,注意區分同形字。不同意義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同形字的外形雖然相同,實際上卻是不同的字[21](P201)。上文可轉寫為“疋”,“疋”可以記錄“足”“疏”“胥”“雅”“匹”“之”六個不同的詞。結合前后文語境可知,“疋”在該篇碑文中記錄的是“雅”,“雅亮”指氣度宏大,且與“仁倫”對舉,文意和諧。因此,我們要仔審核碑志文中的同形字,結合文意作出合理判斷。

第三,注意利用碑志文字訛混通例。漢字系統中,或文字書體變化,或因人為錯誤,若干文字形體的某些部分甚至是整字變得相同,這便是文字的訛混[22](P204)。整字訛混與上文同形字相似,部分訛混則包括偏旁、構件的訛混。《篆文》將錄作“莊”,誤判字形,其右下構件作“士”而非“土”。“士”與“土”不僅整字訛混,二者在作構件時也常相混淆。如東漢《成陽靈臺碑》“仕”作,東漢《尹宙碑》“吉”作,北魏《元維墓志》“聲”作。因此,在進行文字釋讀工作時,尤其要分辨這些訛混情況。

第四,注意考證人物典制,聯系歷史文化。墓志銘相當于一份人物傳記,所涉內容與典制規章、歷史文化等不無關系,碑刻文獻釋讀、校理時應充分加以利用。這里僅舉一例進行分析。墓志文多地名、人名、官名等,若碑刻文獻整理成果中這些專名用字出現缺誤,我們可查閱傳世文獻,或借助《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中國古代人名大辭典》《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等工具書加以判斷。如《□士華墓志》“齊金紫光祿大夫”一句中的“紫”,《志齋》缺釋,我們在確認字形的基礎上,查閱《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載有“金紫光祿大夫”一職,可初步確認該字為“紫”,再結合傳世文獻所載志主生平事跡加以證實。

第五,注意利用碑志行文體例。碑志文一般由序文和銘文兩部分組成,內容常常具有關聯性,用字多講究對仗。如《□士華墓志》:“自瓊林桂樹,振玉響于人端;鄧菀芳枝,暢嘉音于世上”,“瓊林”對“鄧菀”、“桂樹”對“芳枝”、“振”對“暢”、“玉響”對“嘉音”、“人端”對“世上”。下文“乃秋風將扇,悴綠〇于樤間;結霧既登,摧紅花于枝上”一句,結合對仗手法分析,原刻“綠”下當漏刻“葉”,“綠葉”對“紅花”,文從字順。

除上述經驗外,我們還需要充分運用文字學、文獻學、語言學、碑刻學、書法學等跨學科知識,力求從不同角度進行考析,以便得出可靠結論,從而為相關研究提供真實可信的材料支撐。

附錄:

輯校后的唐《□士華墓志》釋文

君諱祎,字士華,恒州人也。玄光布正,纂應帝圖。歷代所遵,莫加人實。齊金紫光祿大夫,隋州刺史之孫也。唯祖唯官,蔭光三世;有貞有諒,德備二門。父周蕩寇將軍、清河縣令。自瓊林桂樹,振玉響于人端;鄧菀芳枝,暢嘉音于世上。容儀可大,烈名騰于五岳;威嚴得重,設號通于四海。任博陵縣主簿、茌平縣令。惟稟世性零,無過弘亮;德高階卑,達遇未沾。荴蔬之葉,引翠長柯;郁密之花,抽輝萼上。乃秋風將扇,悴綠〇于樤間;結霧既登,摧紅花于枝上。隋大業十年十月卒。夫人氏望出南陽,貞觀四年十一月卒。五年歲次辛卯二月辛卯朔十六日丙午,乃歲合時通,卜居吉地,于此洛邑,殉窆九壤,玄石勒〇。乃作銘曰:

峨峨晟德,濟濟容儀,仁倫挺拔,雅亮超奇。奄從他世,敘會無期,九泉長瘞,永謝人師。風落瓊枝,霜摧玉葉,大運侵催,去留纏疊。風燭俄然,死生交接,逝水難回,飚風叵攝。洪泉杳杳,深陵寂寂,聽緒沉迷,游魂怨戚。望侯程祥,埏門奄辟,形同沃壤,名歸往昔,記我生平,刊銘金石。

夫人張氏。

參考文獻:

[1]北京圖書館金石組.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2]毛漢光.唐代墓志銘匯編附考[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1994.

[3]陳長安.隋唐五代墓志匯編·洛陽[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陽地區文管處.千唐志齋藏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5]朱關田.唐代墓志選[J].中國書法,2009,(6).

[6]趙跟喜,郭也生,李明德,徐金星.千唐志齋[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89.

[7]施安昌.唐代石刻篆文[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

[8]吳鋼.全唐文補遺[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9]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0]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線裝書局,2008.

[11]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12][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3][晉]陳壽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4]趙傳仁,鮑延毅,葛增福主編.中國書名釋義大辭典[Z].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7.

[15][清]郭麐.金石例補[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蕭用桁.石上春秋——泰和古碑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17][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8]趙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9]邱亮,毛遠明.六朝石刻俗字考釋八則[J].中國語文,2016,(5).

[20][唐]魏徵.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21]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2]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Collection of Records of □Shihuas Epitaph in Tang Dynasty

——And Study the Research Way of Epitaphs

Tan Qiao,He Shan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Inscriptions inscribed in the Tang Dynasty have both a wide range of characters, which are very difficult to study. Epitaph of □Shihua in Tang Dynasty has a variety of fonts, such as seal script, official script, and regular script.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are weird, folio of rubbings everyone has is different,different integrity and different clarity,so the quality of the recorded text is uneven, the problem of textual errors is more serious. It is extremely inconvenient for the scientific use of this material. Based on the excellent and perfect textbooks, the article compiles the collation and corrects the mistakes in the existing texts, summarizes the text inscription methods , and restores the original text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result of corrects and supplements can not only provide support for related research such as literature and history,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llow-up inscriptions, Chinese common character research,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 development research.

Key words:Epitaph of □Shihua;proofread;study on common characters;collation of epitaph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午夜天堂| 98超碰在线观看|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天堂网视频| 98超碰在线观看|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成人夜夜嗨|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丁香婷婷久久|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色爽网免费视频|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9|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嫩草国产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91国内在线视频|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色九九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喷水|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在线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亚洲黄网在线|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天天色综合4|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中文字幕色站| 99精品在线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www亚洲天堂|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国产av色站网站| 亚洲一级毛片|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