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摘? 要:專門用途漢語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航海漢語》則是專門用途漢語下屬的專業漢語中的一門課程。專門用途漢語在加快漢語國際化的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連海事大學作為國家高級航運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留學生數量較大,開設《航海漢語》課程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國內的《航海漢語》并沒有較為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教材編寫更是空白。因此,明確《航海漢語》的定位,加強《航海漢語》課程建設,編寫具有實用性系統性的《航海漢語》教材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這種現狀,擬在梳理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對《航海漢語》的課程性質進行定位,對《航海漢語》的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提出參考意見,并對《航海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和編寫內容提供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航海漢語》;課程建設;教材編寫
一、《航海漢語》學科定位
20世紀60年代后期,為了適應科技、經濟的發展需求,歐美的英語教學出現了一種新的教學思潮——專門用途英語教學(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ESP)。專門用途英語與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簡稱EGP)共同構成了英語教學的主流。
彼得·斯特雷文思(Strevens,1977)指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與普通教育中語言課程的根本區別是,它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上均著眼于英語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除了語言描述和學習理論之外,還包括學習者的需求分析。它的課程設置具有以下特征:滿足學習者的特定需要;教學目的與特定學科、職業以及實踐活動相聯系;教學內容針對特定學科、職業以及實踐活動所涉及的詞匯、語法、語篇、語義以及話語分析等問題。基于以上特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上,專門用途英語與通用普通用途英語也有所不同。
專門用途英語(ESP)又分為職業英語(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簡稱EOP)和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簡稱EAP)。職業英語與學習者的工作和職業性質相關,如消防員用英語、空乘人員用英語、教師用英語等,并根據學習者有無職業經歷劃分為從業前、從業后、在崗培訓。學術英語又稱學術用途英語,通常針對在校學生,并根據英語與學習者專業學習中的關系密切程度,分為學習某種特定專業的專門用途英語,以及作為獨立學科的專門用途英語。
彼得·斯特雷文斯(Strevens,1977)及其之后的寶琳·羅賓遜(Robinson,1991),對專門用途英語的課程分類大體一致,具體如圖1所示:
20世紀80年代初期,對外漢語學界在借鑒ESP學說的基礎上,提出專門用途漢語教學(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CSP)的相關理論建設。專門用途漢語與通用漢語(Chinese for General Purposes,簡稱CGP)相互配合,構成完整的對外漢語教學體系。參照專門用途英語(ESP)的分類方法,專業漢語屬于專門用途漢語中的學術漢語類(CAP)。專業漢語具體包括大文科專業漢語、理工科專業漢語、中西醫專業漢語、法律專業漢語和經濟專業漢語等。
專門用途漢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下屬學科之一,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評估一種語言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該專門用途外語教學及其研究情況(李泉,2011)。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的建設與發展不僅拓寬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空間和領域,也是漢語教學逐漸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標志之一。通過以上對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理論和分類的梳理可知,《航海漢語》是專門用途漢語(CSP)之下的學術漢語(CAP)下面的具體小類,與法律專業漢語、經濟專業漢語等并列。對《航海漢語》予以準確的學科定位,可以有力推動《航海漢語》課程建設,有效落實教學計劃,同時也為《航海漢語》教材編寫提供理論支撐、奠定堅實基礎。
二、《航海漢語》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主要包括課程模式的建設和教學模式的建設。《航海漢語》課程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課程的設置標準是什么、設置哪些課程、這些課程如何排序等。《航海漢語》教學建設主要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設置教學過程、如何完成教學目標等。
本文基于需求分析,以大連海事大學為例,主要是圍繞《航海漢語》課程建設這一核心問題展開探討,旨在提高航海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國際航海人才培養質量,為促進航海教育國際化提供有力支撐,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
大連海事大學是交通運輸部所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素有“航海家的搖籃”之稱。它是中國著名的高等航海學府,也是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定的、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享有國際盛譽的海事院校。學校下設航海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船舶電氣工程學院、航運經濟管理學院等,招收本、碩、博不同層次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生數量較大,學習《航海漢語》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中國高校對來華留學生學歷生的基本要求是漢語水平一般必須達到HSK四級或五級。大連海事大學對留學生學歷生的要求更為具體,本科生入學前,漢語水平應達到HSK四級,畢業前要達到HSK五級;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前,漢語水平應達到HSK五級。目前,各高校普遍為留學生學歷生設置了漢語必修課,如大連海事大學為留學生本科生設置了14學分的漢語必修課,為留學生研究生設置了6學分的漢語必修課,都安排在第一學年,教授通用漢語知識。
不過,留學生學歷生進入到高校專業課學習后,仍存在著一定的語言學習困難。這首先是因為留學生掌握的詞匯與專業課使用的詞匯很不匹配。專業課教材的表述語言屬于科技語體,其詞匯、語法結構均與日常使用的通用漢語存在一定差異。根據對400萬字數理化教材語料的統計,在使用頻率最高的前1000個非科技術語詞中,有20%的詞語沒有被列入HSK詞匯大綱;即使在HSK詞匯大綱中出現的80%的詞語,也大多屬于級別較高的詞匯。也就是說,即便是列入HSK中的非科技術語詞,對于留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陌生的。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用量巨大,這使得即使留學生的通用漢語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想要理解這些專業教材所使用的語言,也是具有相當難度的。大量術語的理解和掌握成為留學生學好專業課的主要障礙。
同時,科技語體也有自身特點(杜厚文,1981)。例如:大量使用抽象詞語,如:物體、體系;大量使用專門術語,如:正數、負數;使用外來科技詞語、科技翻譯詞較多,如:伏特、夸克;使用連詞、介詞和具有關聯作用的副詞比較多;在描述試驗、下定義、表達定理時,使用許多固定格式和詞組;單句復雜化,較多地使用假設、條件和讓步等復句;保留了部分文言詞語和嚴謹的書面表達方式,如:設有兩個變量X和Y,若對于X的變化范圍內……。科技漢語從詞匯、語法、語體到語用上,都具有鮮明的特征,與通用漢語不盡相同。除了以上兩點外,專業漢語與通用漢語相比,在語體格式和使用頻率等方面也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這些都使得留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后面臨巨大的語言困難。就此來說,通用漢語教學是無法完全取代專業漢語教學的。
我們還要指出的是,專業漢語(包括航海漢語)與通用漢語,并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二者在詞法、句法、篇章語法上也沒有根本的區別,差別只是在使用場合、應用范圍及專門化程度上有所不同。劉杰(2014)指出,“專業漢語”課“漢語”的性質不能丟,必須在語言能力和語言素質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知識的擴展和學習,不能本末倒置。在這一基礎上也要體現“專業漢語”自身的特色,比如如何貫穿專業知識、如何借助語言教學擴展學生相關領域的詞匯量和知識面等。
具體到《航海漢語》的課程建設來說,其課程設置也要始終遵循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的特點。《航海漢語》是一門具有專業特點的語言課,因此,要堅持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的語言教學原則和理念,從這一課程性質角度出發,在制定《航海漢語》的教學計劃時,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橋梁”作用。注重語言教學的銜接和連通,結合航海專業語境,通過積累專業詞匯和術語、理解專業表達方法、擴展訓練航海文件等方式,逐步實現從語言學習到專業學習過渡的預期目標。
就課程本質來說,《航海漢語》又具有漢語綜合課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分技能的培養。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建議教師將《航海漢語》作為漢語綜合課處理,不同的專業內容可側重不同技能的培養。如:涉及到航海基礎知識、船舶知識等內容時,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涉及到航海日常工作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的內容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涉及到航海文件(如航海通告、航海日志)等內容時,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從專業內容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分技能訓練,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采用對比教學法、語素分析法和圖畫法等適合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
從學習目的的角度來說,《航海漢語》課程的學習者主要抱有以下目的:一是為了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體系;二是為了從事與中國海事運輸相關的工作。前者是學習目的,后者是工作目的,而大部分學習者的學習目的也是為工作目的服務的。《航海漢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目標不僅是為留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搭建橋梁,更是為留學生在未來從事海事運輸相關工作時可以運用漢語進行交際。因此,我們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同樣要體現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實現語言的實際運用和交際能力為目標。這就要求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應涉及中文的航海資料、設備操作說明書等,幫助留學生正確理解;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進行有效的工作交流和日常交流等。
與此同時,《航海漢語》課堂要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充分互補。專業漢語課程的教學內容既包括語言知識的傳授,也涉及到專業知識的講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理想的情況是,專業漢語教師應兼具語言背景和專業背景;從現實情況來看,同時具備“漢語知識與教學技能”和“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的復合型教師則少之又少。基于這種現狀,現有專業漢語課程教師應積極主動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那就是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充分互補。教師的航海知識相對欠缺,而學生大部分都經歷過或即將從事海上航運,其中很多人已經具備豐富的航海知識和實踐經驗,只是不能熟練地使用漢語進行表達。因此,《航海漢語》的教師應運用自身的語言特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課堂交流的高效化,做到優勢互補。例如:教師可給出漢語語素,由學生“造出”專業詞匯。教師在講解了說明圖片、表格常用的術語后,由學生嘗試自己解釋并制作專業的圖片、表格。
三、《航海漢語》教材編寫
關于專業漢語教材的研究和開發,學界雖然方興未艾,但是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并不是很多,而《航海漢語》教材的編撰更是空白。筆者認為,在進行《航海漢語》編寫時,可以參照國內高校為民族預科生編寫的專業漢語教材,以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針對留學生預科生的專業漢語教材(包括科技漢語、經貿漢語、大文科漢語、法律漢語等)。總的來說,《航海漢語》教材必須遵循科學的編撰原則,采取有效的編寫策略。
(一)教材編寫原則
《航海漢語》教材的編寫,必須要以CSP理論為依據,遵循科學的編撰原則。
1.專門性
《航海漢語》教材編寫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學科定位,它既獨立于專業,又要與專業相結合。因此,其教材編寫需要遵循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規律和語言類教材的基本體例,而不是專業課教材的縮寫、簡化甚至重組。《航海漢語》教材的內容雖然與航海類專業相關聯,但課文選擇的主題和語言任務的設計都應以促進漢語能力的發展為目的。
2.針對性
《航海漢語》教材編寫也應具有針對性,要充分考慮到并適用于學生的漢語水平、知識水準。《航海漢語》的教學對象是經過一年或兩年漢語學習、進入到中國高校專業學習的留學生,他們的漢語水平已達到HSK四級或五級,具備進入高校學習的基本素質和相應的知識基礎。這些留學生學習《航海漢語》與中國大學生學習《航海英語》也有所不同。中國大學生學習《航海英語》是在具備了專業知識之后,為了解掌握新的知識和新的信息提供語言保障。而《航海漢語》則不同,它適宜在本科一年級或研究生一年級開設,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留學生積累專業詞匯和術語,掌握書面語體的詞匯、句式和表達格式,是幫助留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用漢語進行專業學習和學術研究的有效手段。
3.需求性
《航海漢語》教材的編寫要以需求性為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目的,以便服務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日后從事航海類工作的需要。
4.真實性
《航海漢語》教材的編寫材料應以真實性為原則,選用國內重要航海報刊、教材、網站的內容為素材。讓學生在真實鮮活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將同學和老師當做真實的交際對象,使學生能在真實的工作和生活場景中使用漢語進行有效交流。
(二)教材編寫策略
遵循上述《航海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筆者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1.明確課程定位
我們首先應明確《航海漢語》的課程定位,確定其對外漢語教材的屬性;借鑒優秀的對外漢語綜合課教材的編寫經驗,克服專業課文枯燥單調的弊端;注重詞匯和語言點的再現性,精講多練,課文的難度和生詞量都應控制。以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漢語》課程的內部資料為例,每一課都包括課文、生詞、詞語注釋、語言點注釋、詞語比較和學習格式等六部分。習題部分包括閱讀理解和綜合練習兩部分,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操練本課所學的生詞和語言點。并配有一篇趣味性較強的拓展閱讀,用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加深對主課文的理解。教材的整體設計是符合第二語言教材的編排架構的,內容較為豐富,注重生詞和語言點的操練和語言格式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在不斷操練的過程中熟悉專業詞匯和術語,掌握書面語體的表達格式。但是該教材對課文的長度和難度、每課的生詞量的控制考慮不足,詞匯和語言點缺少再現,選取的主課文也比較單調枯燥,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尊重課程特點
《航海漢語》教材編寫要注重針對性,并以此為出發點,對課文的長度、難度和詞匯量進行有效把控。對課文的選擇、語言任務的布置也要具有針對性。在課文素材的選擇上,可以先由專業教師在專業課教材、專業文獻或科普文章中選擇難度合適的素材作為備選,再由漢語教師進行篩選。這樣可以保證入選的課文的既具備專業性,又具有語言學習的價值。
3.增強選文趣味
《航海漢語》教材應當圖文并茂,能吸引并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普通漢語教材的詞匯表大多采用漢語生詞、拼音、英文釋義的常規體例,按照生詞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依次排列,而且生詞的數量動輒半百乃至過百,給學習者帶來很大的視覺壓力和心理壓力。《航海漢語》是一本專業漢語教材,同時肩負著教授普通詞匯和專業詞匯的重任,詞匯量必然不少。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排版方式,勢必會降低學習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為教師備課增加負擔。因此,《航海漢語》應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彩色印刷,這樣有利于學生閱讀和記憶,也減輕了教師制作課件、為專業詞匯配圖的負擔。
四、結語
專門用途漢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衡量一門課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在加快漢語國際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航海漢語》是專門用途漢語下屬的專業漢語中的一門課程,大連海事大學作為國家高級航運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留學生數量較大,開設《航海漢語》課程的需求十分迫切。不過,目前國內的《航海漢語》并沒有較為科學完善的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教材編寫更是空白。各高校教師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或直接使用科技漢語教材,或自編講義,其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和系統性都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明確《航海漢語》的學科定位,加強《航海漢語》課程建設,編寫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系統性的《航海漢語》教材,仍是我們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首先在梳理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對《航海漢語》的課程性質進行定位,明確航海漢語是專門用途漢語之下的學術漢語下面的具體小類,與法律專業漢語、經濟專業漢語等專業漢語課程并列。其次,以大連海事大學為例,對《航海漢語》的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進行具體分析,闡釋《航海漢語》與通用漢語教學之間的關系,《航海漢語》既有其自身特點,又不是脫離通用漢語而獨立存在。因此,在進行課程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到二者之間的關系,既要體現《航海漢語》的自身特點,又不能丟了“語言課”的性質;同時,應參考漢語綜合課的授課方式,加強課程的實用性,充分實現師生互補。最后,提出《航海漢語》教材的編寫需以專門用途漢語教學的理論為原則,明確其課程定位,基于現實需求分析,編寫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可借鑒優秀的專門用途漢語教材,遵循第二語言教材的基本編寫體例;尊重《航海漢語》的課程特點,控制課文、詞匯和語言點的難度;增強選文的趣味性,關注教材的排版和語言任務的布置,吸引學習者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和探索欲。
參考文獻:
[1]都建穎.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入門[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2]李泉.論專門用途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 2011,(3).
[3]杜厚文.漢語科技文體的語言特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1,(2).
[4]劉杰.國內“專業漢語”課教材分析與建設芻議[J].國際漢語學報,2014,(2).
The Curricula Construction and Textbook Compilation of Maritime Chinese
——Tak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as Example
Li Ya-n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Center,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6, China)
Abstract: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CS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Maritime Chinese is a course of CAP(Chinese for Academic purpose) under CSP.CS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as an important training base for senior shipping talents, has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open the course Maritime Chinese.However, in China, there is no scientific and 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for Maritime Chinese, and the field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is still blank. Therefore, it's urgent to define the position of Maritime Chinese, enhance the course construct and compile practical and systematic textbooks.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theory of CSP, this paper intends to position the cours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the curricula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the principle and content to compile Maritime Chinese.
Key words:Maritime Chinese;curricula construction;textbook compi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