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娟


【摘 要】目的:探討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行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對照組患者則接受常規的護理管理方法,比較各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以及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實驗組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有著顯著優勢,存在統計學參考價值,P值小于0.05。結論: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行護理風險管理模式,能夠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乳腺癌患者;化療;護理風險;護理滿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METHODS: We studi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method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care risk events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s.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 services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hemotherapy; nursing risk; nursing satisfaction
【中圖分類號】R47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護理風險的發生幾率將會隨著患者年齡逐漸增加,臨床認為,乳腺癌多數發生于年齡超過40歲的女性人群,目前,臨床上通常是以手術、化療的方法進行治療,雖然能夠抑制腫瘤的發展和擴散,但是對于化療期間的患者來說,具有疼痛反應劇烈以及副作用大的特點,將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對于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1-3]。本次研究抽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共98例,分別采取常規的護理管理方法和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對比兩組管理方法以及效果的不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共有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療治療,并且按照數字隨機表的方法分為兩組,分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各組患者49例。其中,年齡分布:實驗組年最大年齡74歲,最小年齡24歲,平均年齡(44.45±2.01)歲;對照組年最大年齡74歲,最小年齡24歲,平均年齡(44.45±2.01)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后化療;②所有患者均為已婚女性;③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研究。排除標準:①排除曾經接受盆腔手術以及內分泌手術治療的患者;②排除并無轉移或者復發的患者;③排除分居或獨居的患者;④排除化療期間并無夫妻生活的患者。兩組患者資料經過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①建立護理風險管理方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化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事件制定護理管理方案,確保護理方案的全面和系統,使得護理人員處于緊急狀態。在制定護理方案的過程中,包括護理管理制度以及流程的規范,使得護理人員嚴格按照三查七對的原則開展護理工作。護理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章和規定,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和體征變化,詳細掌握有關患者的一切變化和相關信息,及時記錄并總結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對癥的護理干預,進而消除安全隱患的引發因素,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②開展護理培訓工作。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護士長作為小組組長,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并且進行定期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化療藥物作用機制以及不良反應等。與此同時,增強護理人員對于法律知識的認知,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不斷增強護理人員對于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訓后,護理人員需要接受考核,考核成功后方可上崗,并且總結護理學習當中的重點和難點,不但進行討論和研究,并且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使得護理方案不斷完善和有效;③規范書寫護理文案。護理記錄需要嚴格、規范,書寫文書需要仔細、認真以及準確,若出現記錄錯誤的情況,切勿隨意涂抹,避免出現記錄模糊的情況,影響法律效益。護理記錄作為護理和治療工作的主要依據,在結束后及時更新并且完善,準確記錄后提高文書的書寫質量,避免護理記錄的問題增加護理糾紛的發生。
對照組患者則接受常規的護理管理方法。告知患者化療的重要意義,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并且講解有關癌癥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注重口腔衛生的重要性,確保患者營養的均衡。
1.3 臨床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以及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觀察指標確定后,將兩組研究對象的指標數據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進行測評,總結歸納并分析兩組乳腺癌化療患者臨床保護治療所涉及的各項數據資料,其中,計數資料采用(n,%)進行統計描述,采用X2檢驗進行統計推斷,若實驗對象之間的數據在計算后P<0.05,則可以判定本次實驗存在十分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管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接受管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3例(6.12%),對照組12例(24.49%),實驗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有著顯著優勢,存在統計學參考價值,P值小于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47例(95.92%),對照組為39例(79.59%),實驗組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有著顯著優勢,存在統計學參考價值,P值小于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作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女性疾病,患者發病病灶部位通常為乳腺腺上皮組織,其作為一種發病幾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一旦發生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4-5]。女性乳房是由乳腺腺體、脂肪、纖維組織以及皮膚構成,臨床上采取手術和化療的方法進行治療,化療藥物的應用將會嚴重損傷患者的機體功能,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首先建立護理小組,并且定期開展專業的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為患者提供更為規范和科學的護理服務,以患者心理狀態作為中心,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不僅能夠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同時,還能夠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勇氣,進而更加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6]。
結語:
總的來說,通過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充分滿足乳腺癌化療患者所提出的護理需求,同時,還能夠有效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護理效果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鄧友敏,王茜,張歡等人.延續護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應用情況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0):140-141.
李智梅,張曌星.延續護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5):120-121.
于洪娟,李靜,付嬈,關瑜,張偉.延續護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1):183+186.
戴麗霞,余愛紅,吳麗紅等人.延續護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7):3781-3782.
劉興燕,陳福英,仲香蘭,伍甜.護理風險管理用于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01):146-148.
馬祥麗.延續護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A0):32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