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云 趙理英 趙昊天
【摘 要】本文介紹了高血壓病程及血壓控制情況與顱內動脈血管反應性損害程度間的關系,并探討腦血管反應性損害程度與腦白質疏松嚴重程度間的關系。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病程;控制情況;腦血管反應性;影響;腦白質疏松
Abstract:Objective To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rse of hypertension and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degree of reactive damage of intracranial arteri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reactive damage of cerebral arteries and the degree of leukoaraiosis.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2
前言:
目的:研究高血壓病程及血壓控制情況與顱內動脈血管反應性損害程度間的關系,并探討腦血管反應性損害程度與腦白質疏松嚴重程度間的關系。方法:按照高血壓病程收集的127例患者進行分組,所有研究對象均行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TCD)檢查,記錄屏氣試驗前后大腦中動脈(MCA)平均血流速度(Vm),計算屏氣指數(BHI),并記錄屏氣前后搏動指數PDo另外將高血壓患者按腦血管反應性受損程度,即按BHI值高低進行分組:I組:1.21-1.06,II組:0.92-1.05,III組:0.74-0.91,健康對照組BHI:1.01-1.32。結果:(1)B組、C組血管BHI值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C組血管PI值高于正常對照組(PV0.05),且隨著病程的延長,變化程度逐漸加深;A組與正常對照組間血管BHI值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與正常對照組間血管PI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E組、F組血管BHI值低于正常對照組FV0.05),F組血管PI值高于正常對照組(PV0.05),且隨著收縮壓的升高,變化程度逐漸加深;D組與正常對照組間血管BHI值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組、E組與正常對照組血管PI值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III組、II組、I組LA評分均高于正常對照組,且BHI值越低,LA評分越高(PV0.05)。(4)高血壓患者BHI值、PI值、年齡、病程、收縮壓均與LA存在相關性,控制年齡、病程、收縮壓等其他影響因素后,BHI值與LA仍相關。結論:(1)高血壓患者腦血管反應性低于健康同齡人;(2)高血壓患者病程與腦血管反應性降低的程度成正比。(3)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與腦血管反應性降低的程度成正比。(3)高血壓患者腦白質疏松嚴重程度與腦血管反應性降低程度成正比。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3年11月-2014年3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高血壓患者127例,男64例,女63例,平均年齡(49.47±7.30)歲;對照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齡(48.15±5.77)歲。每位研究對象均在我院行TCD及顱腦核磁共振(MRI)檢查。仔細詢問每例試驗對象的病史及一般情況進行詳細全面的神經系統查體,記錄生化全套檢查結果。
1.2 方法
1.2.1 檢測CVR 使用德國EME公司生產的經顱多普勒超聲彩色超聲檢測儀。將2.0MHz探頭置于顓窗,深度56mm,探測雙側MCA血流速度,取最佳信號后固定探頭,囑受試者平靜呼吸,記錄靜息狀態下雙側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后,囑受試者于自然吸氣末開始屏氣,記錄30s末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動指數。平靜呼吸5min后檢測另一側MCA并記錄數值。
1.2.2 MRI檢查 采用美國GEDiscovery1.5T核磁共振儀器,對所有研究對象行軸位Flair及DWI檢查,然后由2名神經內科醫生在不清楚受試對象一般情況及其他檢查結果下根據Fazekas量表對其顱腦MRI圖像進行評分。LA在T2WI和Flair序列上表現為側腦室周圍或者深部白質邊緣不清的高信號,T1WI上表現為等信號或稍低信號,DWI上無明顯高信號。利用Fazekas量表對Flair±的高信號進行評分,未見高信號計。
1.3 數據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土標準差表示。均數的單變量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實驗數據的相關性分析釆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一般臨床資料
B組、C組血管BHI值低于正常對照組,C組血管PI值高于正常對照組,且隨著病程的延長,變化程度逐漸加深;A組與正常對照組間血管BHI值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與正常對照組間血管PI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E組、F組血管BHI值低于正常對照組,F組血管PI值高于正常對照組,且隨著收縮壓的升高,變化程度逐漸加深;D組與正常對照組間血管BHI值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組、E組與正常對照組血管PI值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LA嚴重程度在各組中的分布情況 本實驗結果顯示III組、II組、I組LA評分高于正常對照組,且BHI值越低,LA評分越高(PV0.05)。
3 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1)高血壓患者腦血管反應性低于健康同齡人;(2)高血壓的病程與腦血管反應性降低的程度成正比;(3)高血壓的控制情況與腦血管反應性降低的程度成正比;(4)腦血管反應性降低程度與腦白質疏松嚴重程度成正比。
參考文獻
李壯麗,楊昉,孔麗,等.顱內外大動脈無狹窄患者發生后循環梗死的血管反應性評估[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04).